APP下载

普惠金融背景下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研究
——基于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视角

2023-08-19孙静怡范兆轩颜纾语曲星儒

商展经济 2023年15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金融服务农户

孙静怡 范兆轩 颜纾语 曲星儒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十四五”规划时期,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普惠金融也有所发展。乡村地区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较多,因此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也有侧重地落脚在乡村。我国长时期实行惠农、富农政策,为金融行业拓宽农村市场带来了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节中提出,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党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国家对金融业加大改革力度,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全国涉农贷款不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占比增加、扶贫小额信贷贷款额持续增加,激发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然而,随着金融现代化发展,金融创新技术在金融行业中广泛应用,金融机构在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的同时,对接受金融服务一方的金融素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较贫困偏远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触角难以伸入,农村居民实际存在金融需求,但缺乏满足自身需求的条件。乡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金融产品缺乏多样性,存在部分村民缺乏相关金融知识、金融能力较弱、金融素养亟待提高等问题。

1.2 研究意义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了解农村居民金融素养问题很有必要。专业的金融知识在农村居民中普及程度低,农村居民普遍金融素养较低,发展现状既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也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

金融素养的课题研究是发展金融行业这个“多面体”的一个具体方面,本文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农村金融供给良好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原则。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有利于激发农村地区经济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农村金融和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调研对象包括东南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是乡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针对有关的金融素养的调查问卷,获取了一定量的样本数据,通过研究该数据,从中获得相关信息和结果。

2.2 金融素养的指标构建与分析

金融素养是一个较为主观的变量,对其进行量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金融素养测量角度主要分为客观的金融素养和主观的金融素养,客观的金融素养主要通过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来体现,主观的金融素养则主要通过金融经验和金融能力来体现。

其中金融知识包括四个变量,分别在表1中展示,A3、A4变量相比前两个变量更加微观,目的是通过具体问题较为直观地了解受访对象的金融知识积累。金融技能采取三个变量,本文以具体的实际问题作为体现金融技能的变量,其中B3是一道简单的客观计算题,要求受访者根据所给条件求出本利和,这可以直接体现出受访者的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

表1 变量的赋分标准

主观的金融素养,通过了解受访者是否有过相关金融产品的使用经验和金融行为,对其金融经验进行适当量化。金融能力包括两个变量,本文的金融能力采用比较狭义的定义,即受访者从金融产品中获取收益的能力。各变量的赋分标准如表1所示。

2.2.1 数据检验

本文进行问卷因子分析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KMO值和Bartlett检验,以确定因子分析适用性。当KMO值大于0.6时,说明数据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根据表2可知,KMO值大于0.6,说明本文的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P值小于0.05,说明选取的12个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以做因子分析。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2.2.2 因子分析

由表3和表4可知,因子分析结果一共提取了4个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6.37%,一般累积方差解释率超过60%,说明抽取的公因子数量较为合适。

表3 因子分析

表4 方差解释率

因子分析可以使每一个因子表述为各指标的线性组合,进而得到每一样本的因子得分。表5是因子分析输出的线性组合系数及权重结果。

表5 线性组合系数及权重结果

其中,线性组合系数的公式为:

因此可以得出每个变量和每个因子的线性系数。

然后可以计算出综合得分系数,其公式为:

再将综合得分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权重值,从表5可以看出,金融信息的关注程度权重值最高,其次是D1和B3。

通过SPSS软件计算得出农户金融素养的最终量化指标,将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得出所调查农户的金融素养最终得分(见表6)。

表6 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最终得分情况

本文对农户金融素养的最终得分进行基本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农户的金融素养平均得分仅为6.3056,标准差为0.507,农户的金融素养整体水平偏低。

2.3 影响金融素养的因素

本文得出农户文化水平、收入高低和农民金融素养水平密切相关。其中,文化水平与其相关性最高。文化水平低会导致居民难以辨别金融风险,同时意味着其欠缺一定的金融投资政策、金融投资方式和风险控制分析能力,最终造成农民普遍金融素养较低。

就收入方面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金融素养也随之增加,收入越高意味着家庭可自由支配的财产就越多,能投资于各项金融活动,获得更充分的金融教育与金融服务,从而促进对金融知识的掌握,实现金融素养的提升。

2.3.1 地域差异对金融素养的影响

根据农户所在地区进行分类整理,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金融素养水平接近,但东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水平差距较大,在金融素养方面存在区域性倾斜。从细节来看,东、中、西、东北地区的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有所差别。由于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经济政策的影响,金融素养所存在问题的程度各不相同。由此可知,不同区域金融的发展水平和居民金融素养的差异性。

2.3.2 学历对金融素养的影响

由表7可见,学历成为影响农户金融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学历的增加,农户金融素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表7 农户金融素养最终得分学历结构

综合来看,随着居民家庭的收入不断增加,投入教育的费用占比更大,家庭财富管理越来越兴盛。学历较高的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摄取量丰富,较为善于接受多元化新兴化的金融产业,从而了解更多的金融知识,具备更高的金融素养。而收入高的家庭更乐于把剩余存储进行孵化获得更高的利益和生活水平,因此催动企业不断丰富金融知识。

2.4 金融素养对农户的影响

2.4.1 居民财产性收入规模小

财产性收入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部分群体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大,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偏低获得财产性收入途径狭窄。金融素养水平的不足,导致投资渠道范围小,其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动力不足。

2.4.2 金融素养影响农户的借贷需求

农作物产业较为脆弱,受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同时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对金融资金借贷需求较大,但由于金融素养的缺乏,金融需求会受到金融素养短板的严重制约,这就造成需求受到客观因素制约,从而导致民间借贷现象较多,而金融借贷规模普遍较小。对于这类群体,其收入水平较低,金融素养相对较低,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甚至不能保证自身还款能力。金融素养较好的居民则会利用金融产品来平衡自身的资产需求,提高自身经济福利。由此可以得知,金融素养能有效推动居民的金融需求,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

2.4.3 农户金融素养对农户理财影响较大

金融素养深刻影响着农户的金融知识储备、金融投资意识、金融风险意识,基于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户金融素养对金融理财问题的调研数据,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农户对于金融理财的需要,促进农户金融资产性收入的提高。

农户金融素养对其金融理财行为的影响有明显的地域差距。由于中部、东部地区农户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东北和西部地区高,且经济发展更为快速,更为开放包容,金融理财条件更为优质,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方便快捷,中部和东部地区有金融理财行为的农户占比相对东北和西部地区较高。从整体来看,农户受金融素养较低的限制,金融理财方式缺乏多样性,普遍通过银行机构存款获取利息,而通过保险机构、证券机构、投资公司等渠道进行理财的占比较小。

统计数据显示,金融素养的水平对农户对金融理财风险收益程度的认识有很大程度的影响,金融素养较高的农户对金融理财风险收益程度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类群体通常具有更为多样的投资渠道,而金融素养较低的农户对金融理财风险收益程度没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投资渠道单一,几乎不进行风险较高的理财,多以银行存款获取利息为主。

3 对策及建议

3.1 扩大金融知识普及范围,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

金融素养的提高是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多渠道宣传金融知识,政府等部门机关在农村设立专门的金融知识服务机构,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定期举行宣讲为农村居民进行金融相关知识的讲解,加强对村民普及金融知识、提高村民金融素养的相关责任,也可以为农村居民进行金融方面的答疑解惑。同时利用大数据进行宣传,结合线上加线下的方式,灵活快捷地进行精准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居民金融素养问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3.2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健全现代金融体系

推进深层次金融服务建设,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农村金融的滞后需要领路人,要积极引导村民尝试金融创新产品。要推进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依据实际情况积极创新符合发展轨道的农村金融产品,适当放款小额贷款政策,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对金融产品的流通具有重要作用。

推动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基础公共网络、电子银行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数字金融发展条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向基层延伸,并利用这些新型技术,为农户信贷、理财、保险等金融业务提供支持,推动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扩大互联网在乡村的覆盖范围,使数字金融在农村扎根,提高农民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水平,简化金融服务流程,进一步发掘扩展乡村的金融市场。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数字化,充分发挥数字化后可覆盖面广、模式多等特点。数字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推广,一方面使农村金融教育途径、方法增多,提升村民个人金融素养的同时也使农村金融服务的层次得以提高。

3.3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优化乡村信用制度

在健全的风险防范体制下,增强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此外,通过优化乡村信用制度,进一步释放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放款压力,控制风险能力得以提高。促进农户借贷行为不断优化,减轻金融机构放款压力,减少金融机构放贷风险,这种双向选择,推动社会信贷秩序的不断完善。

3.4 扩大资本引入,带动创新活力,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把民间资本引入资本市场,放宽资本准入限制,增加乡村金融的供给。对乡镇银行进行精准扶持,发挥资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动乡村金融活力。完善制度安排,推动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为农户金融素养的提升创造外部环境,并不断完善农户信用体系、加大普惠金融政策对农村居民的倾斜力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金融服务农户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