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粤西吴川民间传说的文人形象

2023-08-19林景兰陈虹羽

今古文创 2023年29期

林景兰 陈虹羽

【摘要】粤西吴川民间传说是粤西吴川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历史、人民的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其中,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的文人形象尤为突出,是研究粤西吴川文化不可忽略的部分。粤西地区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召棠是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的代表性文人形象,其身上的才智、正气、孝顺善良是粤西吴川人重学重才、崇德的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对粤西吴川地方文化研究和当下粤西吴川建设文明乡风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民间传说;文人形象;林召棠;人物特点;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29-005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9.015

基金項目: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2021年校级课题“吴川民间故事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ZJYZZX202101);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粤西吴川方言的词汇研究”(项目编号:2018GWQNCX158)。

吴川是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湛江市代管,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随着湛江市被确定为广东省三大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以及粤西国际机场在吴川的落户,吴川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其乡村振兴事业更是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吴川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先民古越族人便在岭南鉴江下游一带繁衍生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吴川孕育出了丰富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民间传说故事有的是关于当地文化名人的、有的是关于当地风物特产的、有的是关于当地风土人情的、有的是关于当地地理环境的等等,故事内容极其丰富,叙述极其生动。其中,吴川民间传说中的文化名人故事尤为为人们熟知。这些文化名人传说故事刻画的文人形象性格丰满,生动地反映着粤西吴川人民的价值追求。粤西地区历史上的唯一状元林召棠是这些文人形象中的代表,传说中的他性格突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吴川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粤西吴川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

一、林召棠简介

林召棠出生于1786年,是清朝道光年间癸未(1823年)科状元,也是清代广东三大状元之一、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字爰封,号芾南,为广东粤西吴川吴阳霞街人。林召棠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林泰雯是乾隆贡生,后任东安县教谕。林召棠聪慧好学,自幼跟随父亲到教馆学习。后来,林召棠经过20年左右的科举考试,于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状元及第,任职翰林院修撰。道光十一年(1831年),林召棠担任陕甘乡试主考官。道光十一年(1832年),林召棠深感朝廷腐败,于是弃官回到家乡侍奉母亲。道光十三年(1833年),林召棠应两广总督卢厚生之聘, 任肇庆端州书院院长。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林召棠离开端溪书院回到吴川老家颐养。

林召棠在诗文和书法上颇有成就。他的诗文广受好评,清代诗人陈其锟认为其诗:“出笔高超,吐词秀拔,五言尤工,具体唐贤。”[1]他的诗文成就主要有《心亭亭居诗草杂存》《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笔记》《林召棠诗存》等。他的书法更为人们所称颂。“从晚年传世的书迹来看,他书法用功最勤,创作了大量作品,以联对、条幅、册页、题跋、诗文稿、题匾等作品为多。这些作品多在民间,故老相传。”[2]

二、林召棠在粤西吴川民间文学中的地位

民间文学是人们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粤西吴川民间文学生动地表现了粤西吴川人民的社会生活,是粤西吴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粤西吴川当地的文化名人,林召棠自然地成为了吴川民间文学中的一名主角。

到目前为止,20世纪八十年代由吴川当地文化部门组织搜集整理出版的《吴川民间文学精选》是吴川民间文学最为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一共分为三集,第一集为民间故事,第二集为歌谣,第三集为谚语。第一集民间故事又依次分为神话、传说和故事三类。其中搜集整理到的传说有六十六篇,数量虽然稍次于故事,但从其排位仅次于神话(神话仅有一篇),即可见其在编者们心中的地位之重。在这六十六篇传说中,关于林召棠的传说故事有十一篇,分别为《谢绝联宗》《巧对服同僚》《状元题匾》《林召棠拒见外甥》《林召棠不信风水》《清朝状元林召棠殿试的传说》《状元写白字的故事》《状元赠诗》《两人吵架三人有理》《林召棠打斋超度母亲》《林召棠送贺礼》。这十一篇传说在所有的六十六篇传说当中排在第四位到第十六位,总体来说位置十分靠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林召棠在民间文学当中是十分突出和重要的人物。这也意味着认识和研究粤西吴川文化尤其是林召棠的相关文化非常有必要关注林召棠的传说。

三、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林召棠的文人形象

通过前面对林召棠的介绍,可以知道林召棠在现实中就是一位颇有声誉的文人。在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林召棠的文人身份依然很突出。而且,在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林召棠这一文人形象被描写得极为生动和富有性格特点。

(一)才气过人

在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林召棠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才气过人。如《清朝状元林召棠殿试的传说》写道:

林召棠当年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由于书法龙飞凤舞、出类拔萃;文笔气势磅礴、压倒众生,终于荣获廷试第一名,取得了殿试资格……殿试时,林召棠对答如流,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封为“新科状元”。

这里通过对林召棠的书法、文笔及其殿试时的表现的赞美,非常直接地强调了林召棠富有才气。又譬如传说《巧对服同僚》主要讲述林召棠中了状元以后被同科的榜眼和探花鄙视,从而被他们故意推荐为山西某地关帝庙写门联,随后林召棠沉稳应对,挥笔写下上联“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和下联“单刀会鲁肃,江南仕子尽寒心”,既歌颂了关云长的英雄气概,又巧妙地讽刺了榜眼和探花的故事,非常生动地表现了林召棠才气过人的特点。

(二)公正刚直

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的林召棠不仅才气过人,还公正刚直。如在传说《状元题匾》中,林召棠面对大财主请求为其题匾,想到其平日贪赃枉法,鱼肉乡亲,于是将计就计为其题匾“人之贝”,讥讽其贪财好色、贪赃枉法。可见,林召棠对恶人之憎恶。又如在传说《林召棠拒见外甥》中,林召棠的外甥曾敏行穿着皇帝钦赐的黄马褂,到处摆威风,极其自负。林召棠对曾敏行的这种行为极其厌恶,或是直接拒绝接见曾敏行,或是当面教训曾敏行。正如传说中所写的:

曾敏行也知道自己失敬,第二次他改穿布衣微服来。林召棠本来也不想见他,后来想要教训教训他,于是用很多破布裹着膝头一跛一跛出来见他。曾敏行一见就问:“舅父大人膝上生疮吗?”林召棠坐下说:“是因‘为生这个无名肿毒,一下子大起来,不知如何应付才好。”(吴川话“为生”与“外甥”同音)曾敏行听了感到羞颜自愧。

这传说让我们看到了林召棠对自负之人、自负行为是极其否定的。又如传说《林召棠送贺礼》中写道宰相穆彰阿生日,高中状元不久的林召棠只是送去了薄礼。恩师程国仁问其为何不多花点钱准备贺礼,林召棠直言:

我既中状元,他日还乡,一则不能再卧草堂,二则不可如故每日升米把柴,当重整基业,略置租石,方不损皇上宠爱之姿,天子门生之仪。想我所获之贺仪,不过仅可如此而已,故分文不敢轻易动用。

程公听罢,道:“……你既为天子门生,沐浴龙恩,何有再卧草堂,升米把柴之愁呢?新科状元,仪纲寥寥无几,宰相定谓你对其不尊也。你既为如此纯洁正直之人,看来唯有带着这贺注还乡,重整家业,宦海仕途,你无望也。”

可见,林召棠不愿附庸权贵。此外,传说《状元赠诗》和《谢绝联宗》都主要表现了林召棠对趋炎附势之徒的厌恶。总的来说,从以上的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到林召棠是一位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并能公开反对自己确认是错误的东西的正直文人。

(三)孝顺善良

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的文人林召棠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孝顺善良。在传说《林召棠打斋超度母亲》中有写道:

林召棠虽然是个状元,但他尊老爱幼,孝敬双亲,他任教端州书院十五年,也是半年执教,半年归家侍母,早晚请安。

从这里可以见到,民间传说对林召棠的孝顺品质是推崇的。这个传说还说到林召棠本来不信鬼神,但是他的母亲要求其死后要为其打斋超度,最终林召棠还是顺从母命,还写下一联“读圣人书不遵佛教,奉慈母命乃念弥陀”。传说中的这些情节很好地说明了林召棠十分孝顺。除此之外,林召棠还特别的善良。传说《状元写白字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所谓“状元写白字”即状元写错别字。该传说主要讲述了林召棠高中状元后,为了帮助粥摊贩黄天佑吸引食客,故意赠予其白字的故事。在这个传说当中,林召棠不因自己身份地位的提高而嫌弃曾经的熟人是为一善,能不怕别人笑话而故意写白字帮助曾经的熟人是知恩图报更是一大善。

四、林召棠文人形象的文化内涵

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学说。在荣格看来,人类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其中,“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个体从祖先那儿通过遗传而继承下来的共同的无意识心理要素,类似于本能,对个体行为和社会文明起着制约和推动作用,即当一定的情景与祖先们所经历的大致相同时,这种要素便被激活,发挥先天模式的作用,就 象祖先的行为一样对周围的事物做出反应。”[3]粤西民间传说中林召棠的文人形象即是粤西吴川人民集体无意识的反映。

(一)粤西吴川人民“重学重才”的集体无意识的反映

“重学重才”在这里的意思是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学习和重视人才。粤西吴川有着“重学重才”的历史传统。这可以从粤西吴川的一些文物古迹和历史人物上找到佐证。在文物古迹方面,粤西吴川有始建于1241—1252年间(南宋淳祜年间)的“极浦亭”,这是解元李凌云隐居讲学之所;有位于吴川博铺镇,由晋代王浚创建的“茂山书院”,这是历来名士隐居、著述、教学育人之所;有坐落于吴川吴阳中学内,始建于元朝,为主簿唐必达和教谕吴仲元所建的“吴川学宫”。在历史人物上,粤西吴川有宋代进士鞠杲、林廷、南宋解元林永(霞街始祖),明代名医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林怀兰等。这些都反映了粤西吴川人民是十分“重学重才”的。这种“重学重才”的意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积淀、浓缩,逐渐形成粤西吴川人民一种普遍的心理图式即集体无意识。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关于林召棠的故事,一直强调林召棠的状元身份,强调林召棠的勤奋好学、才气过人,这正是粤西人民“重学重才”的集体无意识的生动表现。

(二)粤西吴川人民“崇德”的集体无意识的反映

“崇德”在这里的意思是重视道德。粤西吴川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直以来对“德”都极为重视。“崇德”也便成了他们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崇德”的集体无意识也反映在林召棠的传说中。如《吴川民间文学精选》中关于林召棠的十一篇传说,其中突出写林召棠德行的就有八篇,分别为《谢绝联宗》《状元题匾》《林召棠拒见外甥》《林召棠不信风水》《状元写白字的故事》《状元赠诗》《林召棠打斋超度母亲》《林召棠送贺礼》。这些传说涉及了善良、正直、孝顺等方面的优秀品德。由此可以看出,粤西吴川民间对林召棠的德行是十分推崇的,这也非常好地说明了“崇德”是粤西吴川人民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五、林召棠文人形象的现实意义

民间传说来源于生活,也反作用于生活。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的林召棠形象来源于当地的社会,也必然对当地的社会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助力地方文化建设

林召棠作为粤西吴川的历史文化名人是粤西吴川地方文化建设非常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历来,当地人对于林召棠的相关历史资料都十分重视,尤其是林召棠的生平经历、林召棠的诗文、林召棠的书法都被较好地整理和保存。但是,在林召棠相关文化的建设上,当地人却忽略了民间文学中林召棠的传说故事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建设地方文化名人文化,既需要历史事实,又不可忽略文化艺术。民间文学中的传说故事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较为通俗的形式,它有着历史事实所难以比拟的细节性和生动性。在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林召棠的文人形象生动形象,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因而,在建设林召棠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化上,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的林召棠形象一方面可以丰富林召棠的研究资料,另一方面可以以更生动的方式来传播林召棠的相关文化,从而实现助力粤西吴川地方文化建设。

(二)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一环。乡风文明建设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传统文化。粤西吳川民间文学中林召棠的传说故事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说故事中林召棠的形象具有好学、公正刚直、孝顺善良等的优秀品德。当地可以以民间传说故事中林召棠的形象为契机,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把林召棠形象蕴含着的这些优秀品德进行传播,引导当地百姓把这些优秀品德发扬光大,促进当地乡风文明建设。

六、小结

粤西吴川民间传说中的林召棠文人形象来源于粤西吴川的社会历史现实,但高于社会历史现实,他是艺术的表现。这一形象在传说故事中被描写得生动形象,有血有肉,具有才气过人、公正刚直、孝顺善良的突出特点,是粤西吴川人民“重学重才”和“崇德”的集体无意识的生动反映,对促进粤西吴川的地方文化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卓才.林召棠诗存[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2.

[2]黎向群.状元林召棠的生平及其楹联书法考析[J].书法,2016,(05).

[3]石德生.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及其形成背景[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4,(02):92-95.

[4]陈广杰,邓长琚.广东历代状元·序[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吴川民间文学精选编委会.吴川民间文学精选[M].广州: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林景兰,女,广东湛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地方文化研究。

陈虹羽,女,广东湛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