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探究

2023-08-19高松元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能力

□文/高松元

(扬州职业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扬州)

[提要]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技术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治理效率将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对大数据时代治理变革的积极回应,大数据与治理能力提升具有多样化的亲和关系。高职院校在建设高水平特色学校、改善社会服务等方面遭遇一系列瓶颈,大数据为破除高职院校治理瓶颈、提升治理能力提供适切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然释放着巨大的潜能,其运用场景也扩展到解决社会问题领域。2021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以数据为驱动力,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职院校在建设高水平特色学校、改善社会服务等方面转型治理中遭遇到了一系列瓶颈,影响了治理能力的提升。大数据由于其强大的变革创新功能,被广泛运用于高等教育治理,给高职院校解决治理难题带来了契机,也成为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通过大数据技术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治理效率,将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背景与问题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描述道:“如果说IBM 的主机拉开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则是第三次浪潮华彩的乐章”,这预示着“大数据”序幕由此拉开。与此同时,在西方引发了新一场公共管理变革,运用大数据革新公共治理成为时代潮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战略目标,此后大数据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运用于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各种治理场域,高职院校治理随之进入数据治理新时代。数据治理成为高职院校新的治理范式,既有时代和技术使然,也有政策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驱动。针对高职院校治理决策中存在的欠缺实效性和科学性等问题,教育部印发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2015),要求高职院校通过“提供各类数据的集成和分析服务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和决策水平”。高等教育发展中深受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困扰,2017 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教育大数据建设,形成教育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和教育云服务体系”。该政策旨在通过大数据建设,实现“资源、师资、数据”的有效共享,革新服务供给模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和升级,数据治理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高职教育转变办学理念、模式及体制机制。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新要求。同年,为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发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意见指出,“高职院校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推进数字资源、教育数据共建共享”。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变革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和深化改革的需要。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治理提升治理能力是高职院校必然的选择。

二、关系与证成

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写道,我们应该“放弃因果关系的探讨而去追求相关性,找到相关物从而使准确预测成为可能,这被称作相关思维”。不是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是因果关系,事物之间还存在着一种亲和关系,即“具有亲和关系的两个实体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同时蕴含着偶然性与必然性”。治理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与大数据之间在手段、功能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多样化的亲和关系。

(一)大数据为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先进的技术工具。治理技术与治理能力之间具有互构性:治理技术制约治理能力的实现,治理能力反过来影响治理技术的创新。治理能力提升需要借用信息时代的新手段,将数字技术、ORA Pro、NetMiner 等大数据技术与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治理专业化、智能化水平。高职院校组织大都沿袭了党政机关的部门架构,“科层制”色彩仍较浓厚,内外部治理方式大都停留在纸质文件的上下传输,治理手段陈旧落后。这种传统治理方式带来了行政“成本高、效能差”等一系列治理难题,阻滞了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大数据技术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为解决高职院校治理难题提供了一个恰切的技术手段。

(二)大数据提高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大数据技术有助于高职院校诊断发展中的各式问题,研判发展趋势,为推进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科学指引,提高学校治理的可预见性。随着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强化,要求高职院校治理决策,特别是办学决策,能及时回应社会的诉求和合理期待。但从现实看,很多高职院校固守着“闭门办学”的模式,缺乏办学数据的采集、发掘和分析机制,未能对社会需求作出科学预测和精准反馈,从而导致回应性缺失,具体体现为高职院校的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大数据技术可将高职院校治理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提取、汇总、分析,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社会需求和问题,为提高治理精细化水平提供数据支撑。

(三)大数据推进治理的协同性。大数据具有“嵌入性”,可以将各类数据嵌入互联网终端,使治理数据互联与共享,从而推动治理结构的网络化,为协同治理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高职院校存在着内部治理数据“孤岛化”、外部治理数据“孤立化”难题,学校部门之间、学校与外部社会之间缺乏协同机制。大数据的“嵌入性”打破了传统的数据壁垒和封锁,能够实现从治理数据“碎片化”向数据共享的转化,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治理主体多元化拓展和协同治理,提升治理效能。

三、方向与路径

目前,高职院校还处于治理转型过程中。无论是治理理念、治理思维,还是治理组织、治理流程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影响办学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等治理能力的提升。经由大数据路径和方向,对高职院校治理方式、模式进行变革,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改变认知,树立大数据思维。大数据不仅是技术,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大数据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还“改变了以往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态度”。由于大数据在多个场域的良好运用,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也带来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大数据思维是通过数据搜集、挖掘、分析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治理社会的思维方式,“是对人类固有交流、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的挑战,为社会、国家的治理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方法和秩序”。在大数据治理情境下,高职院校面临着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方法等多方面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思维,树立科学治理、共享治理、协同治理等大数据思维,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建设智慧校园,再造治理流程。为了促能增效,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双高计划”重点提出了“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智慧校园是一场管理2.0 革命,突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管理和服务的融合创新,再造治理流程,以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1、推进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数据的决策与诊断功能。有效治理离不开数据信息的支持,大数据治理提倡“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高职院校虽然认识到数据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但大多数停留在数据收集和归总方面,未能深度挖掘数据效能,辅助决策、问题诊断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因此,高职院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要不断推进数据库建设,强化数据采集和挖掘,建立和完善数据标准和规范,逐步实现数据贯通、开放共享,充分发挥数据的决策和诊断价值。

2、进行流程再造,着力机制创新。在高职院校传统科层组织中,尽管信息技术有了较广泛的运用,但“碎片化”治理流程问题依然存在。从纵向看,高职院校单向“命令-执行”模式未根本改观,学院自主权不足,组织结构仍呈“金字塔”型。行政与学院数据不共享,行政系统与教学系统仍处于分割状态。由于院系掌握着直接的教育教学和师生管理数据,数据分隔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行政决策仍停留在经验阶段。从横向看,大多数高职院校打造了统一平台,也有统一身份认证和入口,但内部系统由各部门自主管理,系统之间“不相往来”问题依旧存在。因此,要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再造治理流程是必要的步骤:(1)革新科层组织。利用大数据优势,充分向二级学院授权,赋予院系更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办学与管理权责一致,真到做到用数据决策,推进高职院校“扁平化”治理。(2)搭建综合智能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构建校园综合智能平台成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实践的通行做法。《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2020)特别强调了“以大数据管理为核心,构建数据融合、互通共享、管理和服务业务系统集成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综合智能平台依据无条件共享协议,打破数据壁垒,融通各部门数据资源,实现数据智能共享。综合智能平台通过简化程序和环节,构造跨部门“大部制”流程,实现全校管理“一张图”,提高了管理效率。综合智能平台通过建设“一网通”,促进校园服务从“员工少跑腿”向“数据多跑路”的转变,提升了服务效能。总之,综合智能平台将大数据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力相融合,教学和管理机制得以重塑,带来教、管、服等机制创新,提升了学校的治理能力。

(三)强化服务使命,拓展治理边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使命。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从管理转向服务是治理创新的趋势,服务能力是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信息技术与产业、岗位的融合,产生很多新产业、新岗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面对多元化的需求,高职院校传统治理边界被打破,“跨界”治理已成为高职院校治理创新的一种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高职教育不再是高职院校一家的事,这就要求将管理跨界化作为高职院校治理结构重建的重要目标”。

1、主动与产业、企业对接,构建协同治理框架。大数据使治理主体趋向多元化,治理能力提升需要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高职院校完成服务于经济的使命,离不开政府、院校、企业和社会的协同,开放协同治理是实现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必经路径。高职院校要实现其使命,必须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化的大数据治理框架。协同治理构建措施有:(1)强化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感知系统建设。要从整体上实时感知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将“育人理念与企业用人理念对接、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对接、评价标准与企业质量标准的对接”,并针对用人单位和岗位等个性化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和模式。(2)搭建产学研资源共享平台。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没有任何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是能够自给自足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获取外部资源的支持,其中包括由培训、开发、岗位等数据构成的数据资源等。产学研协同治理即是高职院校获取外部资源的途径,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合作,搭建产学研数据平台,推进生产、教学、科研等的数据采集、生成和整合,实现校内外数据资源的融合与共享,为高职院校治理提供数据支撑。(3)建立起多方参与的权益保障机制。数据具有资产属性,数据资源本质上是利益。高职院校只有与相关方建立起数据资源的分享、激励、协调与保护等机制,保证各类主体的利益,才能实现主体间协同治理。

2、扩展校企合作空间,创新合作治理模式。今天,大数据已经在人工智能裹挟下重新塑造着治理模式,被认为是继互联网革命之后又一次技术革命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力。大数据由于较强的延展性,大大拓展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空间,推动高职院校合作治理模式创新。在高职院校数据治理实践中,创造了校企远程数字传输互动课堂、联合信息数据库、数字极客空间、网化顶岗实习平台、3D 虚拟教学实训中心等新形式。这些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学校和企业有关教学、实验、实习和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加以汇集、分析、反馈和挖掘,用于管理和决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在订立治理契约的前提下,运用数字化、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通过大数据赋能,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创新合作治理模式,提升合作治理能力。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