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研究
2023-08-19魏黎明杭州合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文/魏黎明(杭州合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容忽视和替代的支柱性作用,但随着企业不断运行与发展,内部财务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逐渐与时代发展脱节,导致其难以充分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此条件下,国有企业应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和规定,加强财务管理创新,优化财务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健康发展。本文将从以下三部分内容展开论述,具体如下。
一、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财务管理对国有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企业提升财务工作成效,增强团队凝聚力。随着新会计制度的不断落实,财务工作者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与挑战不断加大,如果对新会计制度的了解不充足,并且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提升不到位,就难以满足企业实际工作需求,从而被淘汰。因此,为了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财务人员需要主动进行自我提升。与此同时,在新会计制度中,对于企业纳税的各项指标也进行了细化,这无疑会使得政府部门加大对税收的监察监管力度。为了配合政府部门工作开展,倒逼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此外,在企业内部,财务部门需要优化财会岗位设置,在强化经营成本管控的同时提升财务工作水平,助力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1]。
第二,有利于企业推动财务管理向着科学化方向稳步发展。在新会计制度下,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新制度规定,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充分发挥新会计制度的指引与导向作用,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在稳步前行的同时逐步获取更高效益。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与施行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但同时也对企业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助力企业加快财务管理体系革新,不断增强各项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应以自身实际运营发展情况为依据,制定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的财务管理规范,推动传统财务管理转型,实现财务科学发展目标。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完善的内控体系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相关流程亟需优化。部分国有企业在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缺少与自身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结合,导致制度形式化问题严峻,使用价值过低,影响后续活动开展,比如预算管理、存货管理、资金管控等。另一方面,缺少完善的监管机制,甚至出现缺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高效实施离不开有效监管,但实际上,部分国有企业虽落实了监管工作,但却并未制定完善的监管机制,再加上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企业并未实现对各经营管理环节的有效监管,严重影响财务内控实施的有效性。
(二)财务管理制度和机构都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在新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国有企业以往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的弊端日益凸显,无法满足企业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需求,因此,如何创新财务管理机制以及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实现财务管理转型提升财务管理成效必须应对的重难点问题。但实际上,部分国有企业忽视财务制度内容的优化与完善,也并未按照新会计制度的有关要求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影响企业发展。第一,忽视了预算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资金管控力度不到位,资金配置结构失衡,导致资金闲置、浪费问题加剧,从而威胁财务运作[2]。第二,并未有效梳理和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和制度内容,导致财务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管,实际工作效率低下。第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提供了重要支持,市场上涌现了大量新兴的财务管理手段,财务软件层出不穷,但部分国有企业对先进财务管理手段的引入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仍旧使用陈旧的设备与工作方式,不利于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成效。第四,部分国有企业忽视了财务管理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虽在各业务部门设置了财务管理岗位,但更多是为了应付上级单位检查,并未发挥应有的成效,这既不利于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又不利于企业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各业务活动的导向作用。
(三)财务工作的规范性亟需提升
对国有企业而言,财务工作规范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部分企业并未详细设置科目明细,账目模糊不清,导致企业难以高效开展统计分析工作,无法通过财务分析结果真实呈现企业经营现状。第二,缺少完善的财务审核机制,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财务部门难以及时获取各信息数据,且无法保证数据真实完整。第三,财务管控能力低下,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等管理活动实施不到位,且当项目出现亏损时,企业难以及时展开应对活动,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四)相关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对财务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国有企业当前人才结构来看,财务人员主要以财务会计型人才为主,管理会计型人才储备不足,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无法满足新会计制度实施要求,阻碍企业提升财务管理质量[3]。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但受以下几点因素影响,财务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技术发展存在一定脱节现象:第一,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仍旧持有陈旧的财务管理认知,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有失偏颇,重视程度不足,加大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第二,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竞争压力低下,财务管理人员缺少竞争意识,再加上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岗位晋升体系,奖惩力度薄弱等,导致财务人员工作热情低下,且缺少创新提升理念。第三,财务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了解与学习不到位,对企业现行财务规章制度的认识不足,自我要求松弛。
三、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一)加大核算工作总量
随着新会计制度不断落实,国有企业财务核算工作量会随之不断加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核算方式出现变革,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实现了有效结合,通过平行记账,将会计核算工作科学划分为财务会计核算与预算会计核算两个层面。从优点来讲,有利于企业显著提高核算结果的精准性,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即会大幅度加大财务人员工作总量。另一方面,拓宽核算范围,即国有企业应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在会计核算期间内科学使用权责发生制。举个例子,在进行存货核算时财务人员需要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细化处理存货核算科目,包含加工库存与运输途中这两方面内容。而对于隶属于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企业需要按照新会计制度中对无形资产制定的准则细则进行计算与分析,确保管理层了解具体的成本支出[4]。
(二)信息披露成本增多
在新会计制度下,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开展难度加大,但受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影响与制约,企业需要提高财务信息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因此,为了编制为能够体现出预算执行现状和呈现财务信息的财务报表,企业应当公允列报相关内容,并加大财务核算,增强在财务报表编制层面的研究力度,引进高素养的人才,引入第三方专业审计方式,加大财务管理,有效避免财务信息泄露,尤其是关键信息泄露,在推动企业健康运行的同时,有效减少信息披露成本。
四、新会计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与研究力度,充分发挥新会计制度的规范与指引作用,积极推进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与优化工作,提高内控体系的实用性,为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一方面,加强财务会计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国有企业应引入ERP 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科学优化和调整财务会计管理结构,加强人事管理,调整资源配置,完善和落实职责管理机制。基于现行会计组织结构,合理细化各岗位的工作权限,真正做到责任到岗,并实行岗位轮岗制,逐渐在企业内部营造各岗位相互监督与牵制的良好局面,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开展打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建立全过程的财务会计内控机制。从事前控制角度来讲,主要工作重心在预算控制和授权控制这两个层面,其中,预算控制是指国有企业在落实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时,依托信息化系统及时收集执行数据和信息,并自动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与预算目标相脱离甚至是违背的经济业务,一键否决,或者及时提交给上层由其进行授权和审批。事中控制主要是指企业需要加强对ERP 系统的管控,工作重点更侧重加强对业务操作和会计系统这两方面的管控。事后控制主要是指企业需要核实和评价内控有效性,为优化和落实后续控制活动提供借鉴[5]。
(二)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结构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结构是国有企业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加强财务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严格落实,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中的指导性作用。不断提高财务信息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在解决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加强财务管理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细化各部门职责义务,比如财务总监需要负责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优化、行使财务会计监督职能、明确划分财务部门各岗位的权责义务、加强运营成本管控、强化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等,为企业完成既定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保障。
(三)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在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激烈,在此情况下,为了实现更好地运行与发展,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全面落实监管工作。第一,国有企业应优化和完善财务审核机制,在坚持财务不相容原则的基础上,有效分离授权审批工作与执行工作、执行工作与监督审核工作等,明确指出负责出纳的人员不得再兼任档案保管等相关工作,从源头上避免资金违规违纪使用,为企业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奠定基础。第二,针对财务人员,国有企业应就其应承担的职责义务进行详细说明,在企业内部逐渐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建设,依托先进技术实现对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监管,从而有效避免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杜绝公款私用、私收贿赂等现象。第三,建立健全财务监管机制,设立独立的内审部门,并委派专业化人才从事有关工作,以实现对财务工作流程的有效监管。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内容执行,保证财务工作规范化开展,进一步提升财务信息数据的精准性、及时性与全面性。第四,作为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需要提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科学使用现金的管理方法,比如作业成本法,制定标准成本指标,并将其与各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成本预算管理顺利实施,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四)依托信息技术有效提高财务核算工作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基于新会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引入各种先进技术,积极推进内部信息化建设进程,为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成效提供有力支持。第一,引入先进的核算软件,通过软件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国有企业应基于新会计制度,加强内部资产管控,提升信息数据利用率的同时,统一各模块的信息传递接口,实现会计信息的全面整合,为企业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保障[6]。第二,国有企业应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与了解,清晰当前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会计核算软件的选用,以满足企业后续工作需求。第三,国有企业应引入共享理念,将财务管理与共享理念有机结合,积极推行财务共享管理,在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同时,助力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控,减少整体成本支出。
(五)提高对人员培养的重视程度
加强人员培养,是新会计制度下,国有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实际上,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做好外部人才引进,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打造出一支高素养、高能力的、综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合理制定培训方案,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与以新会计制度、信息技术、先进软件、财务管理等为主题的专项培训活动。并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学习交流平台,为财务人员经验交流与问题问答提供平台,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并落实考核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在调动财务人员提升积极性的同时,推动财务人员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会计制度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实施难度加大,以往陈旧的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企业需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相关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创新,以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机制。目前,国有企业虽积极革新以往存在的“重业务、轻财务”理念,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升,但在新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频出,整体管理水平提升难度过大,威胁企业运行。
具体来讲,在当前环境下,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内控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有待优化、财务工作规范性低下以及相关人员综合素养亟需提升等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在充分了解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财务管理造成影响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制定可行的应对方案,并贯彻落实,即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开展财务工作、依托信息技术高效落实财务核算工作、加强人才培养等,为企业健康发展筑牢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