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2023-08-18韩雪
韩雪
[摘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高等学校教育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因为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下,经济发展方式也更加依赖科学文化知识赋能。高校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能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从而发挥地方高校科研资源优势提高创新能力,坚持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区域经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作者单位] 山东华宇工学院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支撑,高等学校作为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不断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输送各种各样的人才。高校人才培养通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赋能。区域经济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除了需要丰富的资源禀赋等要素支撑以外,还要依靠强大的知识信息系统。而在人才培养的后期,高校要积极联合企业,利用企业提供的资金,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优化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地方高等院校要将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地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送适用人才。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模式。只有不断地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实践早已证明,在教育普及、高校教育蓬勃发展的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更快更强更优。因此,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始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新起着推动作用。高等院校拥有强大的知识信息系统和科研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能够提供足够的知识服务、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支持。同时,高等院校完备的专业课程设置也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科研型人才。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高等院校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向地方输送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其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正对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政策加持下,高等院校凭借强大的科研力量为地方输出科研成果,从而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高校人才培养能够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高等院校通过对失业人员的综合培训来提升其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再就业、创业的技能,使其尽快适应新工作,这非常有利于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区域经济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基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而让毕业生充分就业不仅是国家的重大民生事业,也是高等院校自身的重要责任。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院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择业更难的问题。尽管国家采取了多项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就业竞争压力依然巨大。对于很多高校毕业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现象依然严重。当区域经济发展壮大以后,不仅能为高校育人提供丰厚的财力支持,还能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基地,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高校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在他们毕业后能够担当岗位职责,继而缓解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协同发展的问题
高校缺乏与地方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在现行各种政策推动之下,虽然大部分高等院校与属地企业都开展了合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很多毕业生就业问题,但是从整体上看,高校在与属地企业合作过程中仍然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很多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并无实质内容且合作内容操作性也不强。在校企合作中,当合作内容涉及核心利益问题时,高等院校往往只愿意与企业分享技术研究成果,不愿意对外提供自己的核心技术。总体来看,目前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一直处于初级状态,很难有实质性和深层次的合作。核心利益难以达成一致已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制约因素,这导致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严重脱节,难以实现校、地、企多赢协同高质量发展的理想目标。
高校人才流失严重。地方高等院校服务属地经济社会发展是其主责,但在高等院校与属地企业合作过程中,实力强的企业往往通过高薪挖角高校科研人才为企业服务,使高校部分科研人员“弃学从商”,导致高校人才流失,严重削弱了高校的教学科研力量,继而影响人才培养。例如,一些高校属地区域以外的企业,为了壮大企业的精英人才队伍,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研经费投入,在高等院校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以诱人的岗位工作条件和薪资福利争夺高端人才。而本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却难以招到优秀的人才。这不仅打击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更从整体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现代大学生社会服务责任缺失。目前,我国的高校人才技能培养主要以专业知识技能为主,对于学生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并不能充分发挥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无疑需要大量人才参与其中,如果人才空有专业知识而不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那么人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还会起到负面作用。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对策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相融互促发展的进程中,地方政府的扶持非常重要。就目前来看,应重点抓住中央对各地方高校的宏观调控引导政策机遇,建立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型高校管理模式,努力探索促进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具体管理运行中,高校属地地方政府在加大财力扶持之外,还要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宽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渠道,引导企业与地方高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校属地地方政府要鼓励有能力的高等院校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形成高新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可制定激励政策吸引地方高校参与高科技园区建设,充分激发高校科技“孵化器”的动能。高校则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鼓励教师及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以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引领企业技术创新。要把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地方科技产业园的发展结合起来,根据不同高校的特点和优势,利用高校特有的资源加快科技园区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同时促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培养多元化人才。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不同的人才,高校在培养人才和企业在使用人才时,一定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选用。同时还要根据当地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地规划开设专业课程和企业职能岗位,从而实现高校人才的多元化培养,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努力打造教学专业群,提升专业聚集度。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就业前景广泛、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专业为核心,若干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相同的专业组成的集合。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聚集度相对较低,在专业方面协同较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与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建立专业群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从另一角度来讲也提高了高校的知名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专业的岗位。专业群的设置增强了专业的适应性,并更好地匹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高等院校应大力发展优势专业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进而打造更加完善的专业群。
综上所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努力提高教育在区域经济中的服务功能。因此,高等院校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导向,在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壮大,继而实现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要突破传统思维,提高社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人才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同时,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符合区域经济需求,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