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引智 青白江高水平打造中试产业基地
2023-08-18吴志明周淼葭
吴志明 周淼葭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古丝绸之路的声声驼铃,在今日的成都市青白江区依旧不绝于耳。
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经济版图上从容铺展,新丝路也必将铸就新的辉煌。不久前,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水平开放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高水平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积极开展区域协同发展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创新等。
而作为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的首提地,青白江区正集全区之力、聚工匠之智、汇平台之能,以产业建圈强链谋划推动中试产业起势见效,以开放性思维破题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如今,中试产业已成为撬动青白江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前瞻布局
率先提出建设国际中试产业基地
科研创新专注于“从0到1”,而中试则聚焦于“从1到100”的过程,具体指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即中间阶段的试验,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
“这是科研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青白江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车轴介绍,与中试相对应的“中试产业基地”,则是指新产品中间试验的场所,性质是进行中间性试验的专业试验基地。
中试更是科技成果由智力资产向商品转化的必要环节,成果产业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则可高达80%。青白江立足于国家、四川省委的战略布局和自身实际情况,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多次强调“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并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特别是加快建设中试熟化平台提出了明确要求。青白江谋划发展中试产业,是推动科技创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现实需要,更是践行国家和四川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创新实践。
目前,青白江集聚了国家级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一大批对外开放高能级战略平台,连续四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这都为更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增添了新机遇。中科协海智计划四川(成都国际铁路港)工作基地建设、成都市委市政府支持铁路港经开区专项政策等,对深化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汇聚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资源、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增添了新优势。
“这也是青白江下的一盘大棋,更是招商引智的手段,不仅能激发高端科技研发,更能带来有效的落地项目。”青白江区发改局副局长卢鹏道出了自己对中试产业的理解。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在西南地区布局建设的第一个工业专区和三线建设重点区,青白江具有较为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新材料、新能源和装备制造等领域拥有良好的产业配套基础,具备明显的“非标准部件加工制造”特征,工程师和创新人才储备丰富,具有推动科技成果中试熟化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优势。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形成的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能够便捷推动中试成功的项目达成国际产业合作,形成生产制造的集群优势。
产研转化
航天赛博构建完整产业链
“中试是必须要经历的,不经历中试,科技成果死亡的概率太高了。”负责科研成果导入孵化转化工作的航天三院航天赛博研究院副院长孟凡杰说道,航天赛博主要承接军民两用技术的转化服务,其历史使命就是把航天的资源在地方进行转移和孵化,究其本质还是做的产业技术研究。
中试环境和营商环境是航天赛博选择青白江最主要的原因,孟凡杰认为青白江政府的效率高、信誉度好。“我们已经进行了8个实验室的论证,其中包括4个直接进入中试阶段的,另外4个还要在实验室再孵化。”航天赛博另一位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8个项目的时间虽然有先有后,但基本都在一年内就能全部进入到产业化阶段。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航天赛博的展示区看到了8个项目的集中展示,其中一个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领域的应用,使今年的营业额已达约6000万元,其总部就部署在青白江,生产基地在重庆大足,此外还将在青白江建一个无人机生产基地。
四川国飞航空公司董事长卿玉玲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说道:“我们多旋翼无人机项目经过航天赛博研究院专业的产业化项目研究,可以直接商业化运作,青白江优厚的中试环境帮助我们提前了解研判市场,有效减少入市风险,这是我们愿意把总部和生产基地落户到青白江的主要原因。”
卿玉玲这番话说出了很多企业的心声,能有科创孵化研究,有科研预判,有完备的生产配套,还能减少市场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而航天赛博从去年进入青白江到现在也有大半年时间了,发展不可谓不快。孟凡杰说,航天赛博还要打造一栋8000平方米的中试实验楼,构建“研发—中试—生产”完整产业链,以三院、航天为体系的链主,吸引相关企业加入产业链,未来将给青白江带来一批全国排得上号的优质产业。
三位一体
文澜智谷聚力产业发展
“一般的海绵燃烧起来就会蔓延开,并且软硬度也是固定的,而我们孵化生产出来的海绵不仅阻燃,还能根据用途调整软硬程度。”在青白江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一名工作人员一边向记者演示研产的新型海绵燃烧,一边介绍其特点。
与航天赛博不同,文澜智谷中试产业示范基地依托碳中和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产业基地、高性能高分子研究中心和玉龙化工等创新资源和平台载体,聚焦先进高分子材料、绿色低碳技术等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集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生产制造等于一体的创新策源转化高地。
“文澜智谷中试产业示范基地打造除了与国家战略布局有关以外,还因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特别是高校的科研转化成果只有3.9%左右,尖端技术在国际上容易被‘卡脖子’,没办法马上把研究成果转化到生产中去,而青白江有发展中试产业的优良基础,有企业、有工匠、有海量人才资源,那么我们的‘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三位一体模式就是顺势而为了。”文澜智谷相关负责人坦率地说道。
作为“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合作模式的顶峰,院士专家也都躬身入局中试产业,为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多维赋能,与公司形成合力,实现成果转化弯道超车,并将“作品意识”“工匠精神”引入科技转化,融入科研思维。
文澜智谷以国内知名科学家四川大学石碧院士、王琪院士为核心,并囊括了美國西北大学等海外专家的“智汇团队”,着力打造了一支由国家级人才领衔,集化工材料、工艺设计、电气、设备、自动化、设备安装等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上百人工程团队。在“智汇团队”与“具有科研思维的工程师团队”的加持下快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使技术资源转变为技术资产。
目前,文澜智谷已完成低温高效新型分离技术、三聚氰胺系列阻燃剂、含油污水处理等多个项目的成果转化落地。今后,文澜智谷将继续以玉龙化工扎实的产业为基础,通过院士专家与多学科复合工程师团队加持,创新性地将传统生产型企业与中试平台相融合,引导传统企业切换赛道,促使各要素资源高效配置,通过科技转化驱动企业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跑出成都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