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低碳生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描述性统计分析

2023-08-18王小艺于潇睿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信念意愿动机

王小艺,于潇睿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北京 100083]

高校学生规模庞大,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贡献程度不可小觑。为了解高校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意愿及影响因素,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向某市高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757份,回收有效问卷64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约为85%。问卷共分为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双碳”目标的了解程度、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意愿、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几个维度。问卷采用4分制进行评价,其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数据中没有异常值,可直接进行分析。

1 调研结果

1)研究对象基本信息。643名学生中,女性占71.7%,男性占28.3%,女性占比明显高于男性。研究对象中,大二和大三学生数量较多,分别占55.37%和18.66%。共青团员数量最多,占72.78%。理工类和社科类学生数量占比较高,分别为53.19%和32.66%。研究对象中每月零用钱在1001~3000元的学生占61.88%。

2)对“双碳”目标的了解程度。从频数角度来看,一般了解的人数最多,占65.78%(详见图1)。将学生的了解程度划分为不了解、不太了解、一般了解、非常了解4个等级,并对不同等级赋予相应的分值,得出均值为1.804分,见表1。

表1 对“双碳”目标了解程度的均值及标准差

图1 对“双碳”目标的了解程度

结合频数和均值发现,“双碳”目标在高校学生中尚未被广泛了解和关注,原因可能在于了解低碳行为的大学生能够意识到低碳行为的重要性、实用性及可行性,较为关注环保问题,容易养成低碳行为的习惯,更倾向于支持低碳行为,而对低碳行为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低碳行为持保留态度。

3)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意愿。高校学生践行低碳生活行为意愿的均值为3.165,标准差为0.993(详见表2),说明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意愿较高,原因可能在于高校学生的受教育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生活方式年轻化,较易接受低碳环保理念。

表2 行为意愿的均值及标准差

4)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态度。将行为态度维度划分为价值认知、情感认知、利益认知3个子维度,其分别对应的题目及得分为履行公民义务3.042分、获得成就感3.000分、减轻自身生活压力2.726分。价值认知对应的履行公民义务这一子维度得分最高,情感认知次之,利益认知排在最后(详见图2),原因可能在于价值认知会对行为产生导向作用,认为低碳生活具有价值的学生就会对低碳生活理念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并对由低碳生活价值认知产生的影响持积极态度。积极的低碳生活价值认知有利于高校学生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理念,达到以低碳观念促进低碳生活的效果。关于情感认知,情感会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产生激励作用。从低碳生活中的消费行为来看,环境情感可以通过影响动机的强度、方向及持续性促成消费端的碳减排行为。学生产生积极的环境情感认知,有助于其实现自身价值及社会价值,增强其参与低碳生活的意愿。

图2 行为态度子维度得分

5)主观规范。维度包含规范信念和依从动机两个子维度,规范信念子维度的两道题目及得分为身边人的支持2.798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鼓励2.969分。依从动机子维度的两道题目及得分为身边人的实践引起效仿2.658分、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倡导2.992分。得分最高的两个因素分别是依从动机下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倡导及规范信念下的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鼓励(详见图3)。从依从动机角度来看,关于高校学生低碳生活的行为意愿,学生自身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同感,认为自身应该为低碳生活作出贡献。部分学生发现身边的亲朋好友或权威性、公信力较强的个人与团体发生低碳生活行为并形成了社会导向及压力,为缓解外部社会压力并满足他人对自身的期待,学生产生了参与低碳生活的依从动机。从规范信念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其受到的支持力度越大,身边人参与低碳生活的示范作用对其越明显,其越会对参与低碳生活抱有积极看法。学生在低碳生活领域的行动范围越宽泛,践行低碳生活的压力越小,践行效果越好。

图3 主观规范子维度得分

6)知觉行为控制。该维度下分为个人能力和外部动员两个子维度,个人能力子维度对应的题目及得分为个人的知识储备2.661分、自身的情绪状态2.512分。外部动员子维度对应的题目及得分为来自外界的评价2.457分。得分最高的两个因素是个人能力子维度中的知识储备与情绪状态(详见图4)。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来说,个人能力会影响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自信心,个人能力越强越利于形成践行低碳生活的信念和行为意愿。关于对环境影响的反应能力,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践行低碳生活的信念和行为意愿。低碳生活知识储备越丰富的学生个人能力越强,参与低碳生活的意愿越强。

图4 知觉行为控制子维度得分

2 结论与建议

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信度检验、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及差异性分析,认为价值认知、情感认知、规范信念、依从动机、个人能力、外部动员这六个要素会对高校学生低碳生活的行为意愿产生显著性影响,即学生对这六要素的认知程度越高,其参与低碳生活的意愿就越强。利益认知对高校学生低碳生活行为态度的影响不显著。人口统计学特征中的年级和对低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高校学生低碳生活的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性别、政治面貌、专业类别及生活费对高校学生低碳生活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根据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可与高校合作健全低碳生活监测机制,及时追踪学生低碳行为的践行情况,对学生的校内外低碳行为进行评估,为学校制定低碳行为计划提供数据支持,为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提供思路导向。

2)创建“高校引领、低碳支撑、智联共享”的大学生低碳生活平台,构建学生共同参与低碳治理的低碳生活体系,调动学生在低碳生活领域的自觉精神和参与意识,逐步形成对低碳生活的正面评价和行为信念,实现高校范围内低碳生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3)高校应建立低碳生活正向激励机制,使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行为态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如,可以设立低碳基金,根据低碳监测机制定期评选低碳优秀践行者。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能够推动学生积极践行低碳行为,强化其低碳意识和行为意愿。如,降低学生低碳生活的行为成本,在出行方面提供公共交通卡的补助和优惠,在消费方面针对低碳产品开展优惠活动,以利益促行动,使学生对低碳生活产生良好的利益认知。

4)高校要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责任感及环保价值观提供理论、技术等全方位支持,通过内生动力提高学生的低碳生活行为意愿。要合理利用政府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力量,与环保类社会组织、社会团体进行合作交流,定期开展相关志愿活动及环保竞赛,为强化学生低碳生活的行为意愿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与帮助,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低碳环保知识,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

5)重视舆论对低碳生活的引导作用,实现多元主体相互配合,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宣传中,实现从被宣传者到宣传者的角色转变,在宣传中发挥环保理念作为连接道德认同感和良好行为意愿的纽带作用,感知自身行为与标准规范的差距,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低碳生活意愿,激发主动意识,使学生愿意为改善社会大环境付出一定的个人成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6)高校应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大学生教育体系,将低碳生活纳入课程体系,并将学生的低碳生活行为作为综合素质考察的重要指标。

7)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在低碳研究领域的支持力度及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和学生在低碳领域深耕,为学生低碳生活的行为意愿提供身体、心理及实践等方面的保障,丰富学生的低碳知识及相关研究思路。

猜你喜欢

信念意愿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