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家校协同视域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研究

2023-08-18李茹冰张金波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家校毕业生

李茹冰,全 艳,张金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

0 引言

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内容得到不断的完善,已基本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转变为双向选择,逐渐出现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情况,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出现了慢就业的现象[1]。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关乎千百万家庭的民生问题。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证明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父母的主体责任,强化了国家的支持与保护义务,有助于提升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2]。

国内大部分就业研究的焦点在于分析人才政策是否真正吸引毕业生,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如何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等,协同就业教育研究则更关注校企合作或中小学教育领域。徐红勤认为,应借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崭新的思维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3]。张德宜提出,应通过优化结构、稳定队伍、强化认同及提升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学生工作队伍考核制度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4]。何兴道认为,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时间相对滞后,对应的就业指导课程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薄、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有待加强等实际问题[5]。邱幼云等研究发现,早期家庭教育与成年后现职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印证了家庭教育对于子女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6]。袁智慧等发现,家庭教育研究态势向好,但也存在基础薄弱、指导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7]。国外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实践也有可借鉴之处,Maria R.Nureeva研究发现,俄罗斯的就业教育更注重理论层面而非实践层面,需通过提升专业教育来促进毕业生更好地就业[8]。Vladislav V.Lvov 等建议改善教育过程的结构,以确保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9]。马天威等发现,国外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经验有量身定制就业辅导计划、政府政策支持、中介组织发挥推动作用、实行毕业生就业反馈制度等[10]。王亮等研究美英日三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体育实践特征,认为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应该完善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法规、创新实践形式、依托社区资源、激发企业社会责任意识[11]。

国内外关于促进就业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能力,企业和学校如何协同达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目的,在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而在社会、家庭、学校联动背景下,以“家校协同”为视角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研究较少。家庭因素在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但受限于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及生活区域等多方面因素,高校毕业生家长在指导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指导能力均有待提升。构建“家校协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体系,运用“家校协同”教育理念使学生及家长在就业、择业观念的自我价值及社会价值上达成共识,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深远意义。

本研究以家校协同为视角,利用CiteSpaces 6.1.R6软件研究就业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及机构,分析具有高关联度的关键词和突变词,总结我国就业教育的研究现状,综合判断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的发展趋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提供参考。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文献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就业”“家校协同就业”“家庭就业指导”为检索关键词,检索时间范围为2013—2022年,得到有效样本文献共计451篇。以可视化呈现软件CiteSpace 6.1.R6为研究工具,生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领域的可视化图谱,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的目标文献进行多维度运算,分析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1 研究作者及机构

使用CiteSpace 6.1.R6软件制作高频作者及研究机构的可视化图谱。其中节点代表就业研究领域的作者与机构,作者间或机构间合作的紧密程度用连线表示。图谱中的作者姓名或研究机构名称字体越大说明其研究成果越丰富,连线越多说明其合作关系越密切。由图1可知,魏伟、陈潮填等的研究合作关系密切,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该领域研究中初步形成了科研团队。在该领域研究中成果较多的作者为钟云华、刘振中、马廷奇等,主要的研究机构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等。说明大学生就业研究的主要力量在高校,研究人员主要是从事教育研究的相关教师或科研人员。

图1 高频作者及研究机构的共现图谱

2 高频关键词聚类

在CiteSpace 6.1.R6软件中针对选取的451篇样本文献生成可视化图谱,将时间设定为2013—2022年,时间切片设定为1,术语类型选择名词性词组,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数据选取标准使用g-index(K=25)。图谱中的节点为关键词的使用频次,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使用频次越高,关键词字体大小代表关键词在此研究领域中的中心性,字体越大表示中心性越强[12]。用模块值(Q)和平均轮廓值(S)展示聚类的清晰度,通常认为Q值在[0,1]区间内,Q>0.3说明聚类结果显著,S>0.5说明聚类合理性较高。Q=0.8015,S=0.9837,说明本视图聚类结果显著,合理性很高,具有说服力。

在选取的451篇样本文献中一共出现10个聚类,其中“家校协同”“就业”“就业质量”“社会资本”“创业教育”等关键词向心性较高。详见图2。

图2 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图谱

3 研究趋势

基于CiteSpace 6.1.R6软件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频次分析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逐步深化、细化。2013年,就业研究主要从学生本身出发,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保障学生就业质量上的研究成果丰富。2014—2016年,研究者细化了研究对象,按照学生的不同类别进行研究,例如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同地域学生就业、非农就业等。2016年后,研究者逐渐意识到家庭在就业教育中的作用,开始思考如何达成家校间的教育合作,但此阶段的家校协同理念运用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研究成果数量明显高于高等教育中,最早将家校协同理论运用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是广西民族大学的李大庆,其针对家校合作育人方式进行了研究[13]。

利用CiteSpace 6.1.R6软件的突变词探索功能,检测出排名前十六位的突变关键词,权重较高的前三位突变词分别为“家校协同”(8.91)、“就业准备”(2.68)、“创业教育”(2.41)。

通过图谱分析,以“创业教育”“对策”“就业能力”为突变关键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出现在2013—2014年,说明在大学生就业研究初期研究范围较宽泛,内容更多倾向于对就业者本身的综合能力、求职者心理、外部环境变化等开展研究。以“就业准备”“就业指导”“人力资本”“影响因素”为突变关键词的研究成果集中出现在2015—2018年,说明随着就业领域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意识到宽泛的大学生就业研究已无法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的要求,研究逐渐从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对标人力资本等方面扩大到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以“家校协同”“家校共育”“家庭教育”为突变关键词的研究成果集中出现在2019—2022年,这一时期研究者们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将家校协同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大学生就业教育中成为一种正向趋势。详见表1。

表1 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突变词权重

图3 高频关键词聚类时间轴可视化图谱

4 家校协同促进就业的实践策略

4.1 健全就业教育协同育人体系

在家校协同就业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构建健全的就业教育体系十分重要。要摒弃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就业教育,在课程建设中结合不同专业的就业特点进行教学安排顶层设计,引入教育学、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理论进行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使就业指导教学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进行协同教育的过程中,要贴合学生及家庭的实际,从家长和教育的角度同时切入,在家长的时间、精力范围内使教育效果最优化。

4.2 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的就业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研究与社会研究上,研究的主力军是高校科研人员。就业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人社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领域的相关研究,特别要通过政策引导更多家庭成员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通过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协同扩大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中的就业指导教师多以辅导员及兼职教师为主,在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教师的专业性、教学资源的投入等方面较为欠缺。想要更加深入地进行以家校协同为视角的就业教育研究,夯实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程。要从授课技巧、授课风格等方面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以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要为授课教师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其就业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4.3 提升家庭的就业教育指导能力

教育的延续性、影响力会伴随学生一生,这给家校协同就业教育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要运用家校协同的教育理念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学生本人和家长中共同树立就业价值体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加便捷,应以“家校协同”为视角,搭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同平台,通过网络就业指导公开课、家长就业指导能力调查、家校就业教育对话等形式提升家庭的就业教育指导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教育效果,更好地指引学生找到就业方向,达成就业目标。

5 结束语

以家校协同为视角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指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改革,构建家校协同平台,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为提升大学生就业教育、家校联动就业指导教育效果提供参考。未来研究应不断深入,结合工作实际,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多种方法,归纳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理论并用于指导后续的就业研究实践。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家校毕业生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