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能力研究热点与趋势知识图谱计量分析
——以CNKI 1999—2021年期刊文献为例

2023-08-18谢玲玲王晓静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教学模式

谢玲玲 ,王晓静

(西安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 710048)

0 引言

思辨能力一词最早来源于“Critical thinking”,其权威定义出自特尔斐项目提出的“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自思辨能力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后,学界便开始广泛关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要培养创新思维,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思辨是创新的前提,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更易激发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意识,思辨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为了解国内思辨能力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利用CiteSpace 5.8.R3可视化软件绘制1999—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思辨能力的中文文献科学知识图谱,梳理20余年来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数据检索主题词设为“思辨能力”,检索时间设为199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检索类型设为“中文期刊”,通过高级检索共得到思辨能力相关研究文献1654篇,剔除会议、报纸等333篇无关文献后,最终得到1321篇有效文献。

1 年度发文趋势

使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提取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1999—2021年思辨能力研究领域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1999—2021年)

由图1可知,国内关于思辨能力研究的发文总量大致表现为先整体上升后稳步下降的趋势,可分为2个时期:①起步期(1999—2010年):该时期关于思辨能力研究的文献数量极少,11年内期刊的总发文量仅为25篇,年均不足3篇,可视为我国思辨能力研究的起步阶段。②发展期(2011—2021年):该时期国内关于思辨能力的研究开始快速发展,整体发文量激增,10年间发文总量达1296篇,于2019年达到峰值年发文174篇。尽管2020—2021年相关发文量略有下降,但2021年发文总量也达到了133篇,这表明思辨能力研究仍将是未来的热点研究领域。

2 主要研究机构

利用CiteSpace 5.8.R3软件绘制1999—2021年思辨能力研究的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发文机构共现图谱

图谱中,节点代表研究机构,节点大小表示该研究机构被引频次的多少,连线代表各机构间的合作关系。由图2可知,该图谱中共有312个节点,42条连线,密度为0.0008,可见该领域的研究机构较多且以高校为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研究机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但被引频次仅为12次,各研究机构间的联系相对分散。说明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能力尚薄弱,研究整体处于摸索阶段,且各机构合作力度较弱,暂未形成多元化的合作网络。

3 关键词共现

利用CiteSpace 5.8.R3软件绘制1999—2021年思辨能力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

图3 关键词共现图谱

由图3可知,“思辨能力”这一关键词的节点在知识图谱中最为突出,出现频次最多,说明1999—2021年,国内思辨能力研究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该领域研究热点聚焦“思辨能力”并衍生出大量高频关键词(括号内为共现频次):大学英语(105)、英语专业(97)、思辨能力培养(75)、英语写作(51)、教学改革(36)、思辨缺席(19)、外语教学(12)等等。根据高频关键词的侧重点,可将国内思辨能力的研究热点概括为以下几类:

1)研究重点上,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思辨能力”,其次是“大学英语”,表明国内学者将主要集中对大学英语教学领域进行研究。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20年颁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其中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思辨能力培养占有较大比重,应将语言技能培养融入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中。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并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2-4]。

2)研究内容上,研究主要从思辨能力能否培养及如何培养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这一研究热点应归因于我国陆续颁布的相关政策,强调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增加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供给,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如,叶志伟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重新设计研究生课堂,发现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设计和考核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其思辨人格倾向与思辨技能也均有所提升[5]。李玉升提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应先打造思辨型教师队伍,明确思辨能力培养目标,构建思辨型课堂[6]。

3)研究对象上,20余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英语专业学生,围绕其思辨能力展开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英语阅读、写作、口语教学中,探究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围绕英语阅读教学,相关研究主要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围绕英语写作教学,相关研究主要从写作教学思辨模式一体化的构建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围绕英语口语教学,相关研究主要通过反思日志、人际交流来探讨如何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关键词时区图谱

将检索的时间切片设定为一年,获得1999—2021年思辨能力研究的关键词时区图谱,如图4所示。

图4 关键词时区图谱

由图4可知,1999—2021年,思辨能力研究在不同时期的关注重点各有差异。结合所生成的关键词时区图谱及相关文献,可将20余年来国内思辨能力的相关研究大致划分为萌芽、发展与聚焦3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99—2009年):国内思辨能力研究的关键词主要为“思辨能力培养”“大学英语”“思辨缺席”“自主学习”等,说明该领域研究主要聚焦于探析学生思辨缺席的原因,致力于构建国内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模型,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如,陈钰指出,学生出现“思辨缺席”是因为其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及辨析的能力,提出应通过自主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和提高其思辨能力[7]。文秋芳借鉴双维模型、三元模型与三棱模型,提出思辨能力层级模型,主张将思辨能力细分为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8],该模型的构建为国内学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供了具体的理论借鉴。

2)发展阶段(2010—2016年):相较于前一阶段,该时期思辨能力研究的热点关键词主要包括“外语教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教学策略”“实证研究”“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从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及原因探析逐渐转向对影响因素及教学策略探析,其研究结果为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如,张蕴宁指出,学生思辨能力是由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考核评价体系与课程教学模式决定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思维方式也可促进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9]。此外,有学者认为应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培养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自主学习能力来提升其思辨能力[10,11]。

3)聚焦阶段(2017—2021年):国内思辨能力研究的关键词主要为“产出导向法”“混合式教学模式”“跨文化思辨能力”“教学模式创新”等,表明该时期国内学者开始尝试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研究者将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融入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中,将思辨能力发展定为显性目标,从而改善思辨缺席的现象,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12,13]。研究者也开始关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探究如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情感特质、认知能力及元思辨能力三方面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14,15]。

5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国内思辨能力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思辨能力研究的关注度日渐提升,该研究领域产出了颇多成果,但相关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故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1)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相关研究虽集中于探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但运用的评价机制过于死板单一,缺乏系统的思辨能力教材,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未来研究应多关注如何创设课程和编制系统教材,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提升思辨能力。

2)就研究视角而言,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英语学科及高校学生展开,学科分布极不均衡,且忽视了其他教育阶段的学生。学者们应突破学科局限性,在跨学科研究中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拓宽研究对象的范围,对各个教育阶段展开学生思辨能力研究,以期达成培养思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