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油田企业向新能源转型的“五化五共”融合管理

2023-08-18

企业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采油厂油气油田

孤东采油厂践行集团公司“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企业愿景和“一基两翼三新”的产业格局,立足资源禀赋,以新能源与传统油气开发互促共进、融合发展为主导,通过实施老油田企业向新能源转型的“五化五共”融合管理,一体化布局、传统能源与洁净能源共融,多元化供给、一区一策与多能协同共进,市场化运营、资源配置与管理赋能共促,数字化构建、智能管控与技术迭代共补,价值化考核、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创,促进自然资源的全面利用,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逐步建立老油田企业多能互补的用能格局和油气生产与新能源生产并重的发展格局,进而打造业务有机链接、相融互促的產业链,能量高效转化、深度利用的创新链,元素充分挖掘、集聚增值的价值链,推动老油田能源转型升级和更可持续发展。

一、老油田企业向新能源转型的“五化五共”融合管理的主要做法

老油田企业向新能源转型的“五化五共”融合管理,就是立足资源禀赋,根据油气开发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的目标,针对老油田面临的综合能耗不断上升、用能结构不合理、清洁能源应用占比低等问题,全面识别区域风光热等自然资源和伴生资源现状及潜力,通过构建实施一体化布局、多元化供给、市场化运营、数字化构建、价值化考核的“五化五共”融合管理,将传统油气开发与新能源开发有机融合,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促进光能、热能、风能的全面利用,逐步建立老油田企业多能互补的用能格局和油气生产与新能源生产并重的发展格局,进而打造业务有机链接、相融互促的产业链,能量高效转化、深度利用的创新链,元素充分挖掘、集聚增值的价值链,推动老油田能源转型升级和更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一体化布局,实现传统能源与洁净能源共融

按照“双向驱动、融合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新能源“1+2+N”开发模式,实现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一体化布局,推进了传统能源与洁净能源的融合发展。

1.优势利用,示范引领,一体化布局新能源。结合区域内风光热资源丰富,土地整体划拨,油区电网“四角环网”,具备新能源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针对油气开发不同特点和需求,按照“1+2+N”模式布局,进行了新能源产业建设布局,凸显了优势利用、优势转换、支撑油藏经营的主调。“1”即一个示范区,以坚持把新能源开发作为经营油藏的重要支撑,以光伏发电为重点,余热利用为补充,绿电制氢为远景,统筹挖掘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潜力,建成油田最大的氢能制储基地,通过三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加速推进阶段、示范引领阶段)、九条路径(光伏、风力、光热、余热、CCUS、制氢、能效提升、逸散防控及机动设备清洁化),将孤东油区打造成油田新能源产业建设示范区。“2”即生态线、效益线,坚持以零碳供电为主、低碳供热为辅,打造“风光热储氢”一体融合的生态线,坚持以“绿电+储氢”创效为主、“余热+光热”降本为辅,打造降低平衡油价、助力油藏经营的效益线。“N”即N点布局,以坚持服务油气生产为主线,在稠油区块、集输泵站布设光热、风热、余热、蓄热设备150余套,实现燃气加热炉全替代;坚持就近就地消纳,在井场围栏、院落场站布设分布式光伏电站220余处;坚持绿电外输创效,在油区周边区域布设集中式光伏电站8处;坚持绿电制氢方向,优先规划氢能产业链试点项目,适时提供绿氢服务。

2.优化油区、服务油气,融合布局发展新能源。油气开发生产与洁净能源布局相融合。按照“油气开发生产融入新能源,新能源项目建设服务油气开发”的指导思想,通过实施油气开发规划为新能源预留“提前量”,简化优化留出“闲置量”,整合改造腾出“空余量”等措施,为新能源建设留出发展空间,反之,新能源产业又根据油气生产不同区域特点和需求,分类布置相应供电、供热项目,既实现了区域资源优势的充分转化利用和规模化发展,又促进了油气生产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1年以来,通过实施在油气新区中采用丛式井布置开发模式,老区新井利用报废井场、报废井侧钻更新方式等措施,布置新井86口,其中69口井为原土地“再利用”,较以前减少土地使用10.35万平方米。矿区改造提升与洁净能源布局相融合。通过实施生活办公驻点整合优化,腾空驻点23处41.6万平方米,减少了管理点及管理人员。老区地面优化简化与洁净能源布局相融合。

(二)坚持多元化供给,实现一区一策与多能协同共进

按照“因地制宜、量需定供、多元供给”的原则,孤东采油厂实施“一区一策、多能协同”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在不断满足主业油气生产需要的同时,稳步推进新能源规模化发展。

1.因地制宜、因点布项,推进光伏电站建设。针对油区周边有部分连片闲置土地的实际,在组织工作专班、新能源开发公司、设计单位等进行详细勘察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整合设置油气开发生产管廊带、布置丛式井生产、预留必要开发井位”的思路,通过大地面改造、闲置土地集中连片,制定实施8个集中式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计划装机2.1吉瓦,年发电量25.11亿kWh。目前已启动2个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其中采油管理一区118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的可研报告已报请集团公司审批,采油管理四区12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已基本完成可研报告编制。针对油区内油水井站成行成列,分布密集,其间零散分布有1135口废弃油水井,土地闲置的实际,按照“盘活资产、吃干榨净”的指导思想,通过配套实施矿区整合工程,撤并生产生活驻点,单点微电网应用等措施,安排建设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和井场围栏光伏+微电网项目,计划装机100.2兆瓦,年发电量11890万kWh,目前已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18个,装机容量28.08兆瓦,年发电量3488万kW;正建设推进项目13个,6个井场围栏光伏+微电网及其余项目已完成审批。

2.借势发力、乘势而为,推进风热充分利用。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对不同高位风力层级分布、风线扰动对油区设施影响等综合论证,依托三个风场开发区,计划安装单机容量5兆瓦的风电机组20台,预计年发电量26500万kWh。采油厂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期,采出液综合含水达96.8%,年生产采出水4964万立方米,且温度处于40℃,具有较大余热利用价值的资源优势,通过建成东四联余热利用梯级加温项目,通过与周围投产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合力,率先实现了区域碳中和目标。

3.多元融合、多能协同,推进多能综合开发。“多元融合,多能协同”是孤东采油厂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着重点。孤东油区虽是整装开发油田,因油藏属性不同,表现出了稀油、稠油、高液、低液、高含水、低含水等不同特性及组合的生产特点,为此,按照“以需定供、协同组合、分区对待、一区一策”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创新进行新能源组合运用,既促进了主业生产,又加块了新能源项目的应用速度,提高了项目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针对所辖稠油区块以往作业洗井时,由于加热炉供水水温较低,造成回压高、洗压井不彻底,影响了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问题,采用“余热利用+气浮除油+太阳能光热”技术替代传统加热爐,建设实施了东一联清洁热水保障工程,实施后洗井用水达到 80℃以上,提升了水温及稠油作业成功率,助力了油气主业生产;通过对GD827P10井实施“槽式太阳能集热+相变储能+光伏绿电”功能,配套节能直驱电机和变频控制器等措施,替换了原燃气加热炉,使该井在低耗情况下实现了连续低碳稳定生产;通过对GD827-7井、GD827-10井等分别实施风能制热换热、太阳能跟踪集热,围栏光伏功能及组合措施,既增强了绿能消纳能力,又促进了新能源项目的应用和规模扩展,更开阔了员工队伍的视野和眼界。

(三)坚持市场化运营,实现资源配置与管理赋能共促

按照“以市场化推进资源集聚化”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需求找项目、找技术,以技术提项目、解问题,以管理促融合、助提升”的双向助力工作思路,开放创新,集聚社会先进技术力量,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全面完善新能源建设体制机制,初步实现了资源配置与管理赋能的融合推进。

1.在市场引导中实现资源集聚。新能源不仅涉及风光热氢等新兴能源自身专业技术,也涉及电力、电子、材料、信息等相关专业技术,具有专业多样、技术前沿的特点,要搞好新能源开发工作,就需要充分整合、利用油田及社会专业优势,集聚和发挥资源整体合力。为此,采油厂按照“成熟技术、小块项目独自进行,规模项目、大额项目合作进行,先进技术、高端项目试验引进”的工作思路,在“合作共赢、各尽所能”的思想指导下,广泛引进和融合了专业团队、专有技术。

2.在体制配套中实现管理赋能。相对老油田来说,新能源是新兴的专业,新兴的业务。要实现新能源建设好、管理好、出效益,就必须要全链条、全方位配套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立足“机构到位、人员到位、保障到位”,加快推进新能源管理和运维体系建设,构建了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管理架构和责任链条,依靠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形成各部门协同发力、全链条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采油厂层面,成立新能源工作专班,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副职领导配合协调,主要负责新能源发展规划审定、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机关层面,设立新能源办公室和新能源建设项目部,重点负责协调项目审批、实施、验收、评估,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管理、监督、指导和绩效考核等;基层层面,本着“建好、管好、用好”的原则,成立新能源运维中心,从各注采站抽调11名业务骨干,组建油田新能源首支专职运维队伍,具体负责光伏发电站的管理维护工作,确保新能源建成项目高效高质运行。完善了配套管理机制,建立《新能源开发运营管理规定》《新能源建设运营管理规定》《新能源运维管理办法》,建立生产时率和现场“三标”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等,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主动性,推进了项目建设的快速运行,高效落地,新能源开发位列油田开发单位第一,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四)坚持数字化构建,实现智能管控与技术迭代共补

新发展需要新观念,新产业更需要新方法。孤东采油厂按照“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推进、技术化发展”的思路,将管理信息化与技术信息化同步构建,同步实施,同步推进,让新能源项目始终与前沿发展技术保持同步,成为牵引者、领跑者。

1.构建平台助力智能管控升级。智能管控是现代企业效率效益提升的“推进器”。智能化,即需要有单个项目(基础)的信息采集与处置保障,更需要有平台(系统)的综合分析与指令评价。在基础保障方面,采油厂从每个项目建设论证初期起,就指定信息化管理中心专人负责,从计量信息采集、数据核实传输、信息处置反馈等各方面,跟踪进行基于油区整体信息化完善的硬件、软件配套与完善,保证智能化管理与新能源项目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实现了建成一项,完善一项,适时管控一项。在系统管控方面,通过建立“能源与碳排放管控中心”,在实施数据管理、电量监控、气量监控、能效评价、报警预警、能效优化以及统计考核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全厂能源的直观管理、智能控制。通过构建“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实现了单体智能识别,智能评价和系统的优化运行,促进了能源产、用、交与荷、网、储的协调运行,智能调控,推进了精准管控、柔性生产、效益发展。

2.瞄定前沿助力技术迭代升级。技术突破是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倍增器”。只有坚持需求导向,瞄定前沿技术,才能更快找到适合技术,把优势转化为胜势,时刻保持冲锋在前的领跑地位。孤东采油厂主动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中船702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合作,积极开展技术可行性研究、创新性成果转化,凝聚方方面面智慧力量,做到先行一步、先试一步,持续放大科技支撑作用,形成五项应用技术,试验二项先导技术,不断拓展新能源建设的新路径。五项应用技术包括:一是应用技术聚焦井口低碳加热技术,在20余口井进行“风热、光热、电加热+储能”技术替代传统单井燃气加热炉现场验证,实现碳排放降低70%以上;二是绿电消纳与规模输送技术研究,探索形成了井场就地利用、小幅土地6千伏上网、连片土地35千伏外输的系列光伏发电技术,实施区域峰时绿电占比达到90%以上;三是余热集成利用技术研究,形成了热泵、储热、绿电消纳集成系列余热利用技术,联合站余热利用全覆盖正在稳步推进;四是打造余热、储热、绿电消纳等示范场景,探索联合站采出水余热利用路径,形成低温采出水多领域梯级综合利用技术体系;五是气砂体储能技术,利用废弃的天然气砂体作为空气储能砂体,把富裕季产生的绿电将空气压缩至废弃的天然气砂体,在淡季将储备空气能转化为电能,确保绿电的稳定性和长效性,目前已筛选出采油管理二区、四区气砂体三个,气砂体容积68.1万立方米。二项先导技术包括:一是探索绿电制储氢制热技术正在进行现场试验论证,为实现绿电规模化消纳,打造氢能制用运销全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二是聚焦光网协同,探索域内能源供给智能管控、域外能源规模化消纳关键技术突破。

(五)坚持价值化考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创

为实现老油田向综合能源转型、打造综合能源供应商的管理目标,孤东采油厂以价值创造为引领,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标杆导向,围绕责权归位,把新能源发展目标管理纳入孤东采油厂绩效考核总体系,实施价值化考核,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发单位和员工活力,引导不同层级人员争当新能源创效主体。

1.围绕项目快速落地,压紧压实专班主体责任。按照项目类别和建设规模,对标国内领先水平,建立以项目建设周期、施工质量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正向激励为主、量化综合效益,其中:对项目建设周期指标按日产能价值*工期缩短天数折合效益量,对施工质量指标按标杆工程、优良工程、合格工程三个等级分别设置系数1.2、1.1、1.0,最终形成项目绩效。项目实挣绩效= 日产能价值*工期缩短天数*施工质量等级系数*20%。实行项目“一项一策”挂牌,明确工程链条和管理环节责任人,打通绩效管理渠道,让专班人员明白做好哪些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即可挣取多少绩效,提质提速,实现项目建设抢跑、领跑。如GDD1分布式光伏项目,结合时间紧、任务重、节奏快的实际,专班人员实施了“集中勘查、一体审查、协同实施”和“日运行、周分析、月总结”的运行机制,挂图作战、打表运行,严格依据《标准化工地建设指南(试行)》《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等标准规范,动态发布进度条和节点质量等級,提前14天完成标杆工程,发电装机4.66兆瓦,年发电能力559.2万千瓦时,实施区域峰时绿电占比达到了90%以上。

2.围绕全流程全链条,压紧压实基层单位管理责任。根据已投、正投、拟投新能源项目,建立基层单位绿能生产和消纳、降碳减碳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目标管理为主、量化综合效益,其中:对区域内各个项目以设计产能为目标,按实际超产或欠产折合效益值;消纳绿电超(欠)计划每1千瓦时按0.01元核算基层单位利润、降碳减碳对比年度计划超(欠)吨数每吨0.1元核算单位利润。同时油气生产运行、大地面建设、矿区整合提升与新能源建设相融合,基层单位区域内新能源建设用土地持有成本考核中予以剔除,新能源先导试验影响的油气当量考核中部分核增,激励基层单位主动结合退出土地,积极培育能源开发项目,为新能源建设全过程提供基础支持。

3.围绕设施设备运行安全平稳,压紧压实运维人员操作责任。根据项目投用情况,将新能源项目运维操作列入岗位职责,及时修改岗位说明书,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重心,建立生产时率和现场“三标”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压实提速提效责任。其中:以项目设计生产时率为目标,超欠时率量化综合价值进行激励;新能源现场“三标”纳入单位三基工作总体考核,提高应对异常突发事故、日常故障处理能力,保障项目运行QHSSE水平。同时加大技能提升激励力度,持有主岗证、还持有新能源操作证或上岗证的,每月分档奖励,激励岗位人员从“技能复合、职责兼容”向“技能全面、技术特长”转变。

三、老油田企业向新能源转型的“五化五共”融合管理的效果

(一)用能结构全面优化,经济效益提升

通过实施老油田企业向新能源转型的“五化五共”融合管理,2021年孤东采油厂完成新能源项目建设总容量22.9兆瓦,年度光伏发电2580万千瓦时,年度直接消纳绿电1.02亿千瓦时,消纳绿电在总用能中占比由2019年的6%提高到目前的21%,位居油田开发单位前列,余热利用4700吨标煤,节约天然气227.04万立方米,用能结构全面优化。年累直接经济效益3562万元(计算方法详见附件)。

(二)绿能建设快速发展,社会效益突出

通过实施老油田企业向综合能源转型的“五化五共”融合管理,实现了新能源多样化、规模化快速发展,形成了光伏发电装机56兆瓦,初步实现了联合站余热利用全覆盖的建设规模和井场围栏光伏、单井集热换热、制氢储氢、空气储能等多能源多项目“百花齐放”的建设格局,引起了同行业及相关兄弟单位的极大关注。中原油田、新能源管理中心、临盘采油厂等多单位前来进行参观和交流,东营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到孤东油区调研新能源建设情况,对各项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中国石化报、胜利日报头版位置、胜利电视台新闻及专题多次介绍孤东采油厂新能源开发的情况及取得的经验,石化党建、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报道也收到了众多回复和点赞。多能协同、多场景应用、整体协同、全产业链建设等新能源产业建设开发,不仅为东部老油田等油气生产单位提供了综合转型的发展样板,还为各行各业推进新能源建设发展提供了可参考模式,具有较大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三)绿色产业不断扩大,生态效益显著

通过实施老油田企业向综合能源转型的“五化五共”融合管理,孤东采油厂持续建设风光热储氢等绿色低碳产业,与油气生产主业相融合,绿色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规模不断扩大,并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已实施新能源项目22个,年新能源供应规模为8500吨标煤,年降碳减碳能力11.2万吨,将绿色低碳产业打造成了经营油藏的重要战略支撑业务,形成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能协同的能源供给体系。大规模绿色产业形成的生产景观带已成为新的旅游观光点,有力助推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并有利于湿地生态功能快速恢复,提升生物多样性,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采油厂油气油田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掘金油田环保
吴起采油厂提前8天完成248.2万吨原油生产任务
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及其在甘谷驿采油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