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路径研究

2023-08-18柯卓然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2期
关键词:平台设计共建共享社区教育

摘要:社区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依托教育资源、教师、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技术支撑,实现资源的整合、主平台的资源共享、基础资源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分类管理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教育共建共享。因此,本文通过对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与实现路径,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共建共享;平台设计;实现路径

社区教育是对城乡居民进行多种形式、多渠道的教育,是社区基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标是为社区的建设和社区居民提供终身学习服务。社区教育的使命就是让社区成员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引导他们树立与社会主流观念相统一的观念,并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从而达到稳定、和谐的目的。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日益普及的今天,社区教育有多种教育资源、教师、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培养与学习能够适应不同的需要,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也更加灵活多样。在此基础上,必须要构建社区教育和学习平台,通过整合、共建、共享的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教育。

一、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逻辑与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

(一)共建共享的理论逻辑

社区教育资源是保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必要资源,也是对社区教育活动的支撑。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治理”的最佳模式。党委、政府对社区教育的发展和规划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制定了一套加速社区教育实施的新思路,扭转了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忽视多方参与的现状。目前,除了社区内部需求的推动外,开放大学、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都在积极探讨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投身到社区教育中去。社区教育正处在上升和攀登的过程中。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是各个社区教育机构的必然选择,以达到社会的最大利益[1]。

(二)共建共享的现实需求

开放大学是一个面向社区的开放式学习网络体系,其优点在于机制上的应用。第一,国家开放大学系统拥有四个层次的远程教育网络,包括国家开放大学的完整教学网络、40多个省市的高校、3000多个市县级教育网络系统、完备的网络技术服务支撑体系,这一综合优势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第二,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是其优势。我国有3000余所开放高校,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满足远程教学的需求,同时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他们可以满足经济、社会、教育和培训的需求。第三,拥有技术资源的独特性。开放大学包括:现代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教育管理网络。“三网”教育与教学体系的建立,为远程、区域性的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一技术的优点使教育得以深入到社区,也为社区教育提供了资讯[2]。

二、社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设计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设计发展现状

网络技术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新的社区教育领域,新的教学实践正在进行。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数字社区”教育平台及其配套的服务体系,旨在激发广大居民对网上学习的积极性,为其营造一个独立的学习环境。比如广州终身学习网,福建省终身学习网,上海学习网等,这些都是地方学习的门户。通过互联网的学习,把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分享,并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辅助,把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而探讨了一种基于社区的新的教学方式。根据社区不同群体的需求,根据其特点,运用现代技术,利用微信、微信、 QQ、短信等多种新媒体,通过网络+社区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辅助为社区提供便利和保障。

目前中国城市治理体制属于“三级政府”和“三级管理”,即“市、区、街”三级行政体制,是中国城市治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以信息化的方式,将各类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集中于社区;建立多层次、跨行业的教学资源分享机制。可以借助高校自身的体制优势,将不同层级的社区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融合,进而推动不同层面的社区教育发展[3]。

(二)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发展问题

①教师和学生在网上的交流不够有效。当前,在社群的教学环境中,师生的互动关系是师生相互沟通,从而确保了该网站的持续盈利。然而,在网上教学平台上,学生与教室之间的互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平台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在社区教育的发展和构建过程中,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③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程度较低。在社区教育平台上,为了吸引学习者,必须加入有兴趣的课程,让师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设计与实现路径

(一)在平台的宣传推广方面应当加大力度,拓宽现有的宣传渠道

在推广新媒体的同时,利用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做好媒体宣传,形成政府主导、民间教育组织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例如,开展“终身学习周”“数字学习互动日”等主题活动;开展“数字教育社区评价”“数字教育先进个人”等评价,促进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数字教学;与高校合作,尤其是拥有学制优势的电大,充分利用广大学生资源进行推广[4]。

(二)精细梳理教育资源,精准推动社区教育发展

社区教育是“面向城乡社会成员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以适应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需求”的教育实践。从客观上讲,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应该是先对社区教育机构(开放大学)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匹配程度进行合理地梳理,然后再进行整合。要达到这种“匹配”,必须根据新的特点,认真地梳理出新的社区教学特点。所谓“精益”,其实就是通过对全国各大院校的调研,对其开放的教育资源、丰富的教学材料进行归类、整合、利用。例如,一些研究者将社区的资源分为三大类型:人力资源、管理资源、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要对其进行仔细的整理,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点,构建一个共享的社区教学平台,用高质量的分级资源推动其发展。

(三)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

1.创新共建实践教学载体

创新实践教学载体的方法有:第一,寻求合作研究课题。为服务地方经济,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发展、地方建设等课题。第二,要建立“双基地”的实习平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和社区可以在学院内部建立社区实践基地,在社区中建立社区实践工作室和社区学院,作为实践基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实习在两个实习基地中进行,使实习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实习能力,使实习工作更加顺畅。第三,探讨了如何建立高效的教学机构。学生既可以参加由学校、社区共同发起的社区服务活动,也可以通过专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方式逐步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5]。

2.健全实践教学的机制保障

只有保障学校的办学制度,才能使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为此,加强高校共建实习教学工作,应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使之能得到有效的规范与制约,促进其健康发展。一是政策上的保证。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援.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包括招聘教师、教学地点、政府支持、专项资金等。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在社区教育和社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社区应主动配合,为学校建设实用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三是建立评估体系。在教学评价中,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特征的监控和评价,要重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以及与社区共建的学生的学习成效。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管理评估和量化评估体系。

(四)推进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的制度保障

建设以全民终身学习、提高居民综合素质为宗旨的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必须重视建立健全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制度保障、统筹协调和优化,构建开放、特色的社区教育共享学习平台。

1.优质教学力量集结赋能社区一线

如何建立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关系到我国的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件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工作。当前,大多数地方的社区教育和资源建设还停留在社区教育机构的实训阶段,并没有通过集中优秀的师资队伍来进行。为此,必须组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集中并赋能基层,开展社区教育需要进行调研,了解社会需要,为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寻找一条可行的途径。在社会中,所有参加过社区教育的人都是最重要的资源。探讨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教师优势以及利用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将其整合到社区教育中,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6]。

2.共享平台管理权限下放到位

通过对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对高校资源进行合理、合理的配置,为构建共享平台提供了制度保证。社区教育平台的构建与优化,主要集中在共建方面。在全省范围内,要消除各区域内各学校、社区共用终端系统平台的协调不足现象。在建设中,一方面要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定期开展资源搜集咨询,及时更新研究内容,杜绝社区高校和社区应用服务器“单独管理”;另一方面,要把资源共享平台的管理权限分散到合适的位置,把会议的内容进行细化,避免资源的不统一,链接不能互相支撑,从而避免因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信息不能共享。

3.资源应用网格化管理全方位

应建立相应的社区教育服务团队。服务团队包括社区学院骨干教师和社区(村)干部。网格组织不仅要吸引有兴趣和能力的人加入,还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开展社区教育。在管理方面,共享资源平台的管理权限可以根据专业或区块网格的要求下放给各个部门。通过这种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其工作职责、专业、年龄结构和个性特征,从而提升其经营和专业的能力,从而实现“网格化的教育服务队+网格化”的管理模式。

(五)發挥学习资源库优势,纵深推进城乡社区

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社区教育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我们不能以个案为依据,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分享与研究问题进行“孤立”。要将其与社会发展、民生建设相结合,系统地谋划、系统地推进。

1.统筹资源共享规划,满足中长远需求

要做到资源共享,必须发挥各种院校的优势,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尤其是开放大学能够充分发挥其空间布局、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社区教育、社区建设提供更大的空间与空间,使更多的人能够获得教育、学习,并拓展其接触面和开放度。社区教育资源的配置、使用、管理、资源共享、资源开发不足、社区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机制等都是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

2.完善共建管理机制,满足运作要求

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是一项由各类机构、各类机构联合进行的一项教育工作。然而,目前各部门和团体在共享、使用和开放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局限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公共教育资源分享体系,并加强对其进行整合。把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到政府的规划中,加大社区教师、设备和资金的投入;指导同级社区制定社区教育体系、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职责、健全教育资源共享与监管机制[6]。

3.加强基础建设,满足大众需求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教育资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在社区教育中,应加强社区教育的社会化、法治化和科学化,形成社区管理、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以人为本,以社区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一种以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教育水平的新的社区教育;不同的居民接受的教育服务层次也各有差异,使得社区的普及化成为可能。

(六)推进“020”混合教学模式

在社区教育中,构建数字化学习体系,既要搭建一个网上平台,又要与实体社群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参与到数字教学中来。通过开展各类线上活动,开展专题讲座、社区户外活动、社区专题培训等形式,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将活动的学习经验上传到数字学习平台,搭建社区居民学习情感和体验的沟通渠道,提高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的参与度和灵活性[7]。

四、结束语

总之,本文从平台内容、教学经验、学习支持服务、信用建设等几个角度对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了社区教育平台中的几个问题,包括建设、运营、资源整合、共享以及社区教育理念的创新。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的平台运用,可以让更多的人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教育教学中来,从而提升社区人员的综合文化素养;实现“人人、随时随地”的信息化学习氛围。

作者单位:柯卓然 吉林开放大学

参  考  文  献

[1]鲁士发,李萌,王雪雯.天津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24(08):111-116.

[2]先卫红.大学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OER)”建设与服务研究——以加拿大卑期省大专院校联盟开放教育馆员社区实践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04):120-127.

[3]施苏苏.“耦合共同体”共建共享社区教育资源的个案分析——基于“常州开放大学+常州博物馆”合作实践[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2,35(02):64-69.

[4]施苏苏.“耦合共同体”: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路径[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2(02):16-20+33+106-107.

[5]马福生.融合“五大道”小洋楼历史文化,探索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24(03):119-122+128.

[6]施苏苏.社会整合:区域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路向——基于常州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创建实践[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4):43-47.

[7]夏亮,柏芸婷.社区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电大理工,2021(03):54-57.

猜你喜欢

平台设计共建共享社区教育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基于工作流的水运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