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2023-08-18郭怡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并创新了教学模式,也对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网络思政育人体系的实践策略,以供广大教育工作同仁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策略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具备传播形式多样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途径。为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抓住“互联网+”为思政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创新发展机遇,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将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传统育人工作以及现代化技术的优势。秉承立德树人这一理念,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职院校校园意识形态建设环境的指导地位,构建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政育人体系,为网络思政育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政育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重要性分析
1.网络育人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助力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拥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不但拓宽了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与知识获取途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互动交流方式。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表达不同观点,创设形式各样且丰富多彩的网络用语,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可以说,网络现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醒目标签。据相关调查表明,网络学习不但能满足现代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在促进学生顺利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作用,这是由于网络当中具备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可以与教材内容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拓宽学生知识储备,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网络资源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将抽象性内容以更加生动、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效降低理解难度[1]。除此之外,互联网具备便捷性、灵活性、生动性特征,不但可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还可以有效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网络思政育人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任务,受到高职院校与高职教师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为此,高职院校应当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思政育人机制,不断优化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以提升网络思政育人效果。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借助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当中,对学生开展道德素养教育以及思想教育,保证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2]。
2.网络育人可以显著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成效
网络思政育人并非单纯借助互联网资源开展线上育人,而是注重线上育人与线下育人有机融合,二者可以实现相互补充与优势互补。在此环节,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获取、资源整合、资源输出方面的优势与作用。结合目前形势而言,国内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环节引入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资源,可以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着重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借助网络教育方式,针对高職院校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将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思政理论课教学环节,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组织高职院校学生接受新思想教育、新文化教育、职业观念教育以及价值观念教育[3]。其次,借助一系列互联网途径,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打造学生管理系统、高职院校教务系统以及高职学生就业服务系统,显著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为高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便利,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互动交流,保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最后,借助一系列互联网方式,加大校园文化传播力度,营造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等传统媒体平台、校园网站、官方微博、公众微信号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拓宽正能量信息传播深度与传播广度,显著提升正能量新闻阅读量,加强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视与关注。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师生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为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提供必要的助力支持,显著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4]。
(二)必要性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助力与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需求都发生了巨大转变。现代高职院校学生在信息接收习惯以及知识获取习惯方面,都与以往高校学生存在巨大差异。首先,互联网具备开放性、共享性以及透明性,能为高职院校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以及认知世界的平台。其次,互联网具备参与性和互动性,为高职院校学生与外界接触,拓宽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多元化思维方式提供有利条件。最后,具备共赢性的互联网为高职学生施展个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互联网思维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带来不同程度影响。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环节合理引入互联网资源与技术,有助于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当响应教育部以及中央网信办号召,深度贯彻、落实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不断强化网络教育核心阵地建设工作、核心平台建设工作以及核心渠道建设工作,不断优化、创新高职院校网络师生教育体系,科学开展校园网络建设工作与管理工作,推动网络育人工作的科学实施与顺利开展。由此可见,网络思政育人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5]。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策略
“互联网+”时代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适应思政教育工作,将传统线下教育转变为线上教育或混合教育,始终秉承以学生发展为原则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格局。结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特点、互联网时代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建设网络育人体系的策略如下:
(一)创设优质的思政教育环境
“互联网+”时代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广泛的育人空间,传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通常只有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以及高校教师参与到高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难以满足全员育人需求,更加无法将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与现代化技术突破教材限制,打破时间、空间以及地理位置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思政教育观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探索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网络育人模式。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广泛的社会资源,将其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渠道这种方式,构建多维度思政教育平台,还可以引进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体系建设环节,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网络思政育人生态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面临全新的教育环境,随着5G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思政教育工作环境呈现多元化特征,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宿舍。
(二)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首先,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呈现立体化与丰富性特征,传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受到课时、信息获取渠道以及教学地点的限制,教学内容缺乏创新,难以有效激发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凸显,主体优势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导致学生始终处于填鸭式学习状态与被动式学习状态,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其次,由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包含思想道德、法律法规、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国家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生态文明领域、社会领域等诸多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海量的数据资源信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之下,深度挖掘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内发生的社会热点新闻,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系统性分析,提升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程度,并且将自身所掌握的理论合理用于实践当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学习观念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还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学生展开密切的互动交流,掌握学生真实发展需求,并且要在恰当时机引入优质的互联网思政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引导。因此,学校应当构建协调统一机制、高效畅通机制、完善的网络舆情收集机制、网络舆情判断机制、网络舆情反馈机制及网络舆情处理机制,主动获取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并快速反应,引导学生借助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及方法有效解决和分析问题,尊重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异,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指导,有效缓解高职学生的学习压力,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緒以及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抵触心理。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普及,部分互联网语言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这就要求自身教育工作者能积极了解网络用语,适应网络时代的表达方式,在选择正确思政教育方向的同时,对网络表达体系展开深度研究,分析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以及网络表达方式,以更加生动活泼的话语风格与高职学生开展互动交流,以此取得理想的思政教育成效,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网络思政育人工作。
(三)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由单向知识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由单一主导特点转化为多元化发展。传统理论灌输的思政教育方式不仅难以满足课程改革需求,更加难以满足现代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阶段化发展需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展开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思维活跃、实践能力较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储备缺失、缺乏正确学习观念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这一问题,面对枯燥乏味的机械式训练活动或者理解难度较大的思想理论,高职院校学生难以产生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主体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学习效率自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长此以往,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式接受状态,逐渐对思政教育工作产生抗拒情绪和厌烦心理,不利于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会影响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积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不断创新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在信息获取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方面,对学生展开科学引导,确保学生具备解读国家最新政策的能力与精神。同时,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拥有广阔的教育资源平台,学生可以结合自主意愿以及自身发展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去获取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自行调节学习进度。除此之外,“互联网+”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精准评价,学生可以借助评价结果,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认识自身在学习环节的不足之处,以保证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将其被动式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
例如: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构建崇高威信,与学生展开平等互动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形成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互联网当中对问题的认知广度、认知深度及对事物的理解程度都受到自身认知水平和条件的限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其他小组成员以及教师展开合作,使其主体优势得到体现。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不仅是思政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思政信息的传播者。在信息发布、收集以及反馈环节,网络思政育人都有着传统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无法比拟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为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构建更加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政育人体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秉承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强化意识形态育人的优势与作用。借助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方法、思政教育模式做出创新、优化与调整。积极转变传统思政教育思维,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创设优质的思政教育环境、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等方式,构建更加完善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提供发展方向,避免受到外界因素以及内部稳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确保思政教育工作效率稳固提升并呈现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郭怡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邱红,殷智红,彭爱美,等.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2):42-45,59.
[2]贾颖慧,刘夏冰.“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以汽车学院为例[J].时代汽车,2022(17):73-75.
[3]陈燕青,汪丽,吕会格.“互联网+思政微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以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4):120-122.
[4]江雪标,戴红梅.以专业化、立体化、实体化思政工作室为载体创设“互联网+”时代职业大学思政教育新路径研究[J].科学咨询,2022(7):87-90.
[5]李野.“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融合与创新——以“影视特效”课程为例[J].魅力中国,2021(20):38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