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LIL模式翻译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究

2023-08-18刘庚玉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学科意识

刘庚玉

摘要:针对国内学生问题意识比较薄弱的现象,文章基于CLIL模式,在翻译课程中融入文化学和传播学等相关跨学科知识,通过设计学习资料、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探讨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CLIL模式;问题意识;翻译课程;地方文化

一、理论基础

(一)CLIL模式

CLIL是“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的缩写,译为内容和语言融合,是一种双焦点的教育方法,兼具内容学习和语言学习双重目标。1994年,马什将这一概念运用于外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欧盟国家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因其效果显著,该模式也逐渐被引入我国。国内外语教学中的内容与语言融合式教学是指以外语为媒介,在语言使用中学习内容知识。语言和内容学习相互促进,可以实现整体学习效果大于单独学习外语或单独学习内容的效果。

(二)CLIL模式下问题意识的解读

图1为CLIL模式下问题意識模型构架流程。其中,发现问题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描述出现的问题,或是描述现有的解决方案;分析问题是指思考当前解决方案的不足,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对比所有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解决问题是指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法并总结经验;评估与验证是指对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再次验证,进一步优化解决方法。

二、CLIL模式下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

本文中的CLIL模式是指在翻译课程中,教师除了讲解翻译技巧等教学内容之外,还融入了当地地方特色文化相关的内容知识。其中,CLIL模式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各种问题和教学评估。其中,教学目标是指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与当前国家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符合学生的需求。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各种问题既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又可指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来源于跨学科知识、学习资料设计或教学过程中教师自主创设的问题情境。教学评估是指形成性评估,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培养情况进行评估,如图2所示。

本次教学实践是在地方文化翻译实践课程中融入文化学、传播学等相关的跨学科知识,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和实地指导组织一系列翻译实践活动。如笔者以布置翻译实践任务为中心,通过学习广西地方文化知识,开展相应的翻译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广西的地方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掌握对外翻译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学会用英语有效地表达地方文化的内涵意义。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博物馆展品中涉及文化背景的资料,观察传播途径和方式。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对可能出现的翻译难点进行记录和归纳。

第二阶段,教师在讲解翻译专业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融入文化学和传播学的相关内容,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在博物馆中收集的资料进行翻译实践,引导学生对比博物馆展品介绍文本的不同译本,并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哪种译本更合适,并修改译文。

第三阶段,验证阶段,学生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实践,能在掌握翻译技巧的同时了解广西地方文化,能从跨学科角度看待翻译现象并进行批判性思考,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和评判能力。

(二)资源和工具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多媒体网络系统,制作内容充实的课件。为使学生更通俗易懂地了解跨学科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中插入图片、视频等元素,使翻译课堂中所讲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案例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能将课堂中所学内容与真实案例相联系,选择最为合适的材料和解决方案。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传播学、文化学、民族学的专业助教对小组成员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发挥助教化的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比如,民族学专业助教根据翻译实践材料的内容和学生的特殊需求,为学生提供专题辅导,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跨专业的指导,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评估方式

本次教学实践的评估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学生撰写的平时成绩和翻译报告,各占比50%。教师会事先与学生商定各项任务的评估标准,并根据评估标准给出相应分数。其中,学生平时成绩中,出勤情况占比20%,参与讨论情况占比20%,平时作业情况占比40%,小组展示情况占比20%。教师会在学生参与的各个阶段分别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大致分为提出的问题是否清晰,问题是否具有一定逻辑性,解决问题是否具备一定可操作性。最后由教师综合助教评价与学生团队参与情况给出最终评分,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估体系。

翻译报告分成两个部分,文本翻译占比80%,翻译总结占比20%。文本翻译的评分分成四个等级:第一,71至80分。要求全文翻译流畅,内容完整,基本没有漏译现象,意思基本没有偏差。第二,61至70分。要求全文翻译基本流畅,内容较为完整,基本没有漏译现象,意思没有重大偏差,少数词汇翻译得不准确,少数句子意思有较大偏差。第三,51至60分。要求全文翻译基本流畅,内容基本完整,有少数漏译现象,基本能体现原文意思,有较多词汇翻译得不准确,较多句子意思有较大偏差。第四,50分及以下。出现较多漏译现象,行文不流畅,大部分内容翻译不准确,无法体现原文意思。

文本翻译是模拟实际笔译工作的方式进行,翻译材料选自当地博物馆解说词,内容与南宁历史和文化特色相关。通过实践,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实际翻译工作的困难,还能初步学会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并交出较通顺的译稿。翻译总结内容包括400至500字的中文实践心得体会,5至10句翻译过程中比较难以处理的句子(中英对照),学生需要在文中指出遇到的翻译难点和处理方法,并分析是否满意该句子或该难点的处理。

(四)结果分析

从学生上交的翻译实践材料来看,运用CLIL模式的地方文化翻译教学实践,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两个方面。在以往的翻译课程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习惯了教师直接教授翻译技巧,讲解翻译难点。学生的思辨能力没能得到充分锻炼,提不出问题,更不用说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没有或几乎没有问题意识。经过课程训练,大部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都能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并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翻译实践中的疑问和困难以及处理方法在学生的翻译小结中也阐述得比较清楚。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翻译文本中有较明显的体现。从学生上交的译本和得分来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具体体现在对翻译过程中涉及的跨学科难点,学生能进行归纳和梳理,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或基本解决。

结合教学实验以及结果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在CLIL模式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增强。学生通过翻译实践,能认识到什么是现实社会的翻译活动。通过对跨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生能跳出自己的专业圈,更全面、更理性地看待各种翻译现象。教师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输入,使翻译课不再拘泥于单纯的技巧讲解,不流于形式,不与社会实践脱节。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后,能将发现的翻译问题拓展延伸到接下来的学术论文写作中,使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与各门课程相联系,使各学期所学内容能前后贯通,而不是彼此孤立。

参考文献:

[1]顾小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盛云岚.欧洲CLIL模式:外语教学法的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12(5).

[3]张莲,李东莹.CLIL框架下语言、思辨和学科能力的协同发展[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

[4]赵永青,常俊跃,刘兆浩.内容语言融合教学的中国高校本土化实践[J].中国外语,2020(5).

[5]常俊跃,赵永青.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CLI)的提出、内涵及意義:从内容依托教学到内容语言融合教育[J].外语教学,2020(5).

[6]王守仁.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J].中国外语,2020(3).

[7]仇云龙,高瑛,张绍杰.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综观·反思·前瞻[J].外语教学,2016(1).

[8]黄雪萍,左璜.课目与语言整合式学习模式的兴起、课程建构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11).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下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翻译教学探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JGB424。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跨学科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