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服务类专业一体化课程现状分析

2023-08-18袁森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工匠精神

袁森

摘要:在一体化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匠人、传承匠心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服务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服务类一体化课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对策,为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工匠精神;服务类专业;一体化课程

一、调研背景

随着社会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各行各业都在呼吁人们身体力行,践行工匠精神。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技术员工的摇篮,肩负着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培养技术高超、职业素养良好、创新意识强烈的劳动者,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既能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又能将工匠精神弘扬到各行各业。

作为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式课程,一体化课程已经在各个技工院校陆续开展。这种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将综合職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的上课方式,对学生培养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二、工匠精神融入服务类专业一体化课程的调研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从总体上了解技工院校服务类专业学生在一体化课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并分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定量分析法,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服务类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41份,有效问卷441份,所有数据采用问卷星及Excel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研结果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氛围的明显改善和学校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学生基于工匠精神的综合素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学生爱岗敬业、创新精进、追求执着、协同合作等职业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经过调查,仅有3.4%的学生不了解工匠精神。在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渠道中,学校宣传、教师讲授分别占81.63%、82.31%。可见,学校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大摇篮,而课堂是当前学生认识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

调研数据进一步显示,55.56%的学生认为一体化课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效果非常好,32.2%的学生认为一体化课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效果比较好。可见,当前工匠精神融入服务类一体化课程的效果不错。但是,学生对一体化上课方式及融合途径另有需求,48.07%的学生认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最好途径是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34.01%的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是培养工匠精神的较好途径。而在一体化课程中,要想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视频、图片、实物,并结合音频和文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三、工匠精神融入服务类专业一体化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工匠精神融入服务类专业一体化课程面临的问题

1.学生角度

第一,对工匠精神认识不到位。总体来说,服务类专业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情况较好,但在内涵理解上仍然存在认知不足、不到位的问题。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39.23%的学生对工匠精神非常了解,有57.37%的学生对工匠精神比较了解,仅有3.4%的学生不了解工匠精神。由此可见,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工匠精神”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学生已经通过各个途径了解到“工匠精神”。

在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渠道中,学校宣传、教师讲授分别为81.63%、82.31%,网络媒体为49.21%,企业实习为30.39%,其他渠道为26.08%。由此可见,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网络媒体,工作环境以及其他方式也是学生获得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其他方式获得的工匠精神会存在不系统、不连贯的情况,加之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也不够全面。

在工匠精神的内涵方面,95.24%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精益求精,92.97%的学生选择了爱岗敬业,而92.06%的学生选择了专心致志,90.93%的学生选择了勇于创新,86.17%的学生选择了协同合作。这说明学生高度认同工匠精神不应该是一种精神,而是多种精神的综合。

第二,学习自主性较强,但效果甚微。90.93%的学生在业余时间会观看一些有关工匠的纪录片,但有9.07%的学生从来没有观看过相关纪录片。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的形式初步探索工匠精神,学习主动性较强,自我探究能力较强。但是,仅有40%左右的学生对纪录片印象深刻,并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不佳。

2.教师角度

第一,教学方法传统。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使得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思考力度不深、教学创新动力不足等缺点。在课堂教学时,部分教师容易陷入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思维开发,注重知识灌输而忽略学生知识建构的误区,没有主动地对学生植入工匠精神理念。调查显示,61%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与一体化课程,35.83%的学生会适度参与,仅有1.81%的学生被动参与,1.36%的学生不参与活动。因此,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教师是工匠精神培育的主力军,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其自身便是一个鲜活的榜样,可以利用榜样作用提高学生的素养。学生的认知不足、自我要求低、技能水平差、职业道德不规范等问题,从侧面说明教师团队有很多方面亟待提高。而一体化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研究教学设计,撰写教学方案,提高技能,对接企业,把握前沿。一体化课程的学习任务源自企业,教师在开发课程时需要到相关的岗位进行企业实践,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从而更好地贯彻工匠精神理念。

但是,部分教师存在懈怠心理,不苦心钻研教学方法,并且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水平较差,这导致教学活动设计比较死板,更多的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缺乏新意,无法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3.学校角度

第一,校企合作不充分。大多数学校的校企合作的形式是让学生在最后一学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但是对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是否出色,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学生的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是否契合等反馈甚少,即使有反馈,也不会传达给教师。一体化课程的出现,补充并完善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如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每学期都会安排企业实践专家参与一体化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听课督导。企业专家可以进入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展示技能,传授知识,也可以在课后对教师课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点评,这样既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又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即所需,日后更有目的性地去学习。但是经过调研,仅有44.45%的学生在课堂上能与行业大师面对面交流,30.84%的学生认为企业指派的技能人才教学能力欠佳,对自己的帮助不大,43.76%的学生认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还不够紧密。

第二,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技工院校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而校园环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像一双“看不见的手”,可以将工匠精神的优秀品质内化于学生心中,这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调查显示,43.54%的学生认为关于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41.5%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工匠精神宣传的方式单一,不够多元化;33.79%的学生认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只注重显性文化建设,忽略隐形文化建设;34.01%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的校园活动不够丰富多彩。

(二)工匠精神融入服务类专业一体化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1.师资培训资源少,教育理念不先进

近两年,学校对教师的培训次数少,形式单一,且大多以线上形式展开,效果甚微。这就导致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及时更新,也不能有效将政策精神落到实处,课堂教学依旧维持原样。枯燥的讲授式教学或“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内涵领悟达不到应有的广度与深度。

教师是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力量,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效率。教师不仅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参与者,还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传授者,学校只有具备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企业参与意愿小,校企合作难度大

企业一线的技能人才、符合行业标准的生产过程、凝练于生产实践的企业文化、浓厚的行业生产氛围等,都是一体化课程開展工匠精神培养工作的宝贵资源。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首要目的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利益。对企业来说,参与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投入大,产出小,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参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另外,校企合作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现行制度下,虽然许多企业与技工学校联合开办“订单班”,但企业缺少话语权和决策权,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并且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回到企业工作的比例很小,这种现象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参与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积极性。

3.文化建设单一,学校部门合作少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校大多采用讲座、班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其中,讲座形式是单方面的输出形式,且时间较长,需要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效果一般。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的形式只是个别学生参与,普及率低。而班会形式类似教学课堂,由班主任设计班会内容,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普及教育,效果较好。但是,班会次数有限,形式受限,对系统性地融入工匠精神帮助不大。

另外,学校的教学部门、学管部门、团委开展活动往往都是独自进行,由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分开开展,无法产生综合性效果,学生印象不深刻,这也是没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原因。

工匠精神的融入不仅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因此,技工院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重点、以校园环境为依托,携手企业改良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寻求符合学生特色的工匠精神融入策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连强.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1.

[2]罗琪.高职院校学生现代工匠精神培养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0.

[3]金亚娣.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9.

[4]崔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5]李阳.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1.

[6]陈鑫.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20.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工匠精神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一体化课程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浅谈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设计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