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下“内疚式教育”

2023-08-18陈本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内疚感心理孩子

陈本月

一位高三女生向心理老师哭诉 :“他们为什么要对我那么好,我好害怕,压力好大。”心理老师与女生沟通后发现了一个现象:高考、中考及每学期重要考试来临时,许多家长每天陪伴,全力支持孩子备战。频繁而谨慎的关心,精心烹制的美食,低声交谈的氛围等,这一切好像都在告诉孩子,“只要对你的学习有益,我们都全力以赴。”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却让孩子崩溃呢?

原因在于,这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采用“内疚式教育”,通过激发孩子的内疚感让他服从自己的意愿。如父母会说“我们早出晚归地工作,就是希望你能好好读书”“只要你能考上大学,我们砸锅卖铁都会供你读”。父母说这些话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会让孩子潜意識里认为父母“对我好”让自己“欠债”,需要通过服从父母的安排,或者努力达到父母期望的样子来回报和偿还。特别是考前紧张的备考氛围下,父母的牺牲和付出会给一些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将高考结果与回报父母画上等号,使自己更加焦虑。

内疚感会让孩子产生低配得感。可能由于成绩普通,或者不够听话,又或者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等不合理的看法,孩子内心自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父母的爱。受到低配得感的影响,部分孩子在好机会出现或者他人给予自己善意的时候,会产生“我不配”的想法。当他收到的善意和付出越多,就越感到难受和不安。

“内疚式教育”的背后,是父母的期望与孩子自身现实的差距。父母在抚育孩子过程中寄托了对孩子“成龙”或“成凤”的期望,所以当孩子表现不佳的时候,如解不出难题,成绩起伏的时候,就会觉得自身条件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从而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自我攻击,心理负担加剧。

“内疚式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首先,它会让孩子不敢放松。案例中的女生面临高考压力,身心俱疲,却不敢有一丝的放松,让自己陷入一种精神内耗中。其次,它会让孩子进行自我惩罚。当出现“对不起”父母的情况,身心都受到一定的惩罚,如遇到考试失利,可能会强迫自己熬夜看书,或者怀疑自我,否定自己,加剧内心的自卑感。最后,它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不满和情感回避。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在成长中卸下心理的负担。首先,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是被爱的,而不是“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父母爱他,只因为他是父母的孩子,在为他付出的过程中,父母也收获快乐和幸福。其次,不将学习成绩与回报父母画上等号。如果孩子潜意识里认为只有好成绩才能回报父母,父母要尝试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表达自己的看法,降低孩子的内疚感。

最后,欣赏孩子,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生活中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具体明确地去肯定和表扬孩子。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怀疑;多一点夸奖,少一点贬低,孩子就会多一份自信。由此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帮助孩子去正确看待父母的付出,带着感恩的心而不是“负担”坚定前行,拥抱自己美好的未来。

编辑 张国宪 终校 石雪

猜你喜欢

内疚感心理孩子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别用内疚感绑架孩子
心理感受
拆屋效应
内疚也是病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做平等父母,勿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