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消渴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3-08-18刘一萌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天津300201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3期
关键词:情志病患者病情

刘一萌(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201)

消渴病又被称为“糖尿病”。一直以来,很多患者并不注重在服用药物的同时积极配合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这是很多消渴病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并发症较多的主要因素,不少患者由于消渴病病情发展速度加快,直接影响到了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生命时长。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强调通过“辨证施护”的方式,为消渴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全面的临床护理服务,确保与中医辨证治疗消渴病形成有机整体,促使消渴病患者的疾病早日得到良好控制。

1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是中医药临床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护理方式,其主要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基础,通过中医辨证诊断疾病的方式,为患者的疾病进行“辨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干预需要体现出生命至上以及整体调理的观念,根据消渴病患者的临床病症证属,为其提供相对应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服务,从而为消渴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避免患者消渴病持续恶化发展,有效控制消渴病的病情,延缓消渴病痹症、消渴病目病等并发症的出现时间,为消渴病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服务。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辨证施护”,从中医药视角为消渴病患者提供特殊的、科学的护理服务,确保可以与中医药临床医学上的“辨证治疗”形成合力。从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方法来看,生活起居护理、饮食调护、药物护理、情志护理、健康宣教等手段都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方法。除了上述几点以外,传统中医中药技术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方法,比如,穴位敷贴、中药灌肠、穴位按摩、中药敷贴、中药湿敷等手段。在为消渴症患者提供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服务时,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辨证证属以及病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计划[1]。

2 中医视角下的消渴病

消渴病是中医领域对于西医疾病——“糖尿病”的称谓,主要是指患者存在饮水量增多、饮食量增多、排尿量增多、机体乏力、身体明显消瘦等病症表现。中医视角认为消渴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禀赋不足”——禀赋不足也就是指体质虚弱、正气虚损,这时病邪就会入侵;“饮食失节”——饮食失节是指长期处于饮食不节制的条件下,体重过于肥胖,脾胃被损伤,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最终引起了“消渴”;“情志失调”——主要是指长期处于抑郁、烦闷、悲伤等情绪状态下,由于“肝气郁结”“郁久化火”,从而诱发“消渴”;劳欲过度——过度疲劳、过度纵欲都有可能引起肾气虚亏、虚火内生,从而导致消渴病的发生[2]。

3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消渴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1 生活起居护理

3.1.1 防风护理 春季阳气初生,消渴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一旦在此时出现“风邪侵袭”情况,容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有可能诱发消渴病并发症。因此,从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角度来看,必须要做好消渴病患者的防风护理,避免患者受到风寒侵袭而出现流感,确保消渴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这对于消渴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有重要意义[3]。

3.1.2 防暑护理 夏季阳气过盛,由于消渴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偏弱,为了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在进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时,需要避免患者过度劳累,尤其不能出现中暑、伤风等情况,而且还需要做好情志护理,始终保持心情的愉悦,切勿频繁动怒,要让消渴病患者尽量做到“气机宣畅”,这样能够有效抑制消渴病的持续发展,尤其对于控制血糖有重要作用[4]。

3.1.3 防燥护理 在秋季,消渴病患者机体的阳气渐渐“收回”,为了避免阴气过盛、阳气不足,防止患者的病情加重,出现其他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可以让消渴病患者做到早睡早起,并且尽量保持机体运动量,可以适当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量并不十分大的运动项目,避免机体出现“燥热”情况,这样也可以有效抑制消渴病的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消渴病患者出现过度劳累情况,运动时间应当控制在30-40min。

3.1.4 防寒护理 中医认为消渴病患者大多阳气不足、正气虚损,即“禀赋不足”,为了避免消渴病患者在冬季病情加重,应当叮嘱消渴病患者做好御寒措施,在保证睡眠充足的同时,患者应注意对机体进行保暖,这样能够有效保护其阳气和正气,避免病邪趁着机体寒冷时入侵,也能够实现对中医辨证“禀赋不足”消渴病的中医特色护理[5]。

3.2 饮食调护 中医将消渴病患者分为多个证型,为了确保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当根据消渴病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以及证属特点,为其制定相对应的饮食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尤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一日血糖”情况、体重情况、血脂指数、血压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这样才能确保中医饮食调护的方案更加确切、合理。

首先,从整体角度来看,消渴病患者存在血糖水平高的特点,为了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安全范围内,避免因血糖过高而引起其他消渴病并发症,比如,消渴病痹症、消渴病目病等,患者的日常饮食需要严格做到控糖、控脂、控盐,多食用易消化、易吸收、高纤维、高蛋白、低糖、低脂肪、低盐类食物,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糖分摄入量、体重,进而达到控制血糖、控制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目标[6]。

其次,从辨证角度来看,消渴病患者的病症证属较多,为了确保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效果处于最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护”。比如,当消渴病患者属于“气虚血瘀症”时,应当为其饮食中适当增加山药等中药食材;当消渴病患者属于“肝肾虚亏症”时,则应适当增加滋补肝肾的中药食材,比如,枸杞子、老鸭、银耳、甲鱼等食品,从而达到滋补肝肾、生津清热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目的[7]。

消渴病患者的每日进食量应当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含糖量、含碳水化合物成分较高的食物,更是应当有所限制。为此,护理人员需要为其制定科学、详细的饮食计划,主食上尽量为患者挑选小米、小麦面这类食物,多让消渴病患者食用瘦猪肉、大白菜、山药、陈皮、银耳、黑木耳、枸杞等食物,但需要严格控制摄入量,这样可以起到“清热生津”、“补中益气”、“益气活血”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目的。消渴病患者必须要做到禁烟禁酒,减少摄入含糖量高、含脂肪量高的食物,控制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量。护理人员还需要严密监控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数据变化灵活调整中医特色护理方案[8]。

3.3 药物护理

3.3.1 中药内服 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消渴病方面,中药内服护理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且效果突出,符合“中医辨证护理”的基本要求,可以将中药材直接制备成中药汤剂内服,也可以制作成药膳进行服用。对于不同证型的消渴病,中药内服的方法也有显著差异,比如,对于“肺燥津亏证”,可以选用“消渴方”;“胃热津伤证”可以选用“玉女煎汤”;对于“肾阴亏虚证”,可以采用“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加减”进行护理;对于“阴阳两虚证”则可以选用金匮肾气丸进行护理干预。而对于中医药膳特色护理来说,尽管很多中药药材都对消渴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有比较好的效果,比如,红参、黄芪、山萸肉、枸杞子、山药等,但需要辨证使用,并且控制好用量[9]。

3.3.2 穴位按摩 消渴病患者的免疫力大多偏弱,因此,很多患者经常会出现其他疾病。中医特色护理中的穴位按摩可以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修复消渴病患者受损的正气。比如,当患者出现肢体麻木、肢体发凉、腰膝酸软情况时,便可以穴位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等。为了配合降糖药物辅助控制血糖,可以辨证取穴,按摩消渴病患者的内分泌、腰、脾、足等穴位[10]。

3.4 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重要项目,通过情志护理的积极干预,可以帮助消渴病患者缓解或消除个人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中医认为,消渴病患者的血糖出现异常以及出现消渴病并发症,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患者的情志出现问题,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状态下,便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出现异常。从中医特色护理角度来看,当患者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下,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情志低落的状态下,便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中医特色护理非常重视通过情志护理对消渴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有效干预,主张“怡情自乐、恬淡宁静、戒躁戒怒、心情愉悦”[11]。

3.4.1 清静养神 为了确保消渴病患者能够始终保持心神宁静,从而达到“神气内守”、“安神正气”的护理目的,护理人员在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时,要让消渴病患者做到“抑目静耳”,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不被外界不良信息所干扰,要学会主动屏蔽扰乱心神的信息,避免损耗心气,导致血糖升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引导消渴病患者做到“耳无妄听、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外,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还要教授给消渴病患者“凝神敛思”的方法,通过“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的技巧,帮助消渴病患者聚集正气、修身养性,这对于消渴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有着积极作用[1,12]。

3.4.2 心理疏导 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消渴病时,护理人员应当时刻观察、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如果发现患者的情志低落,心理状态不佳,需要尽快找到具体原因,并且为其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中医特色心理护理服务。由于消渴病是比较常见且并发症较多的慢性病,很多患者会出现焦虑、易怒、烦躁、恐惧等情绪,那么护理人员便需要通过语言沟通或者开展娱乐活动等方式,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帮助患者“怡情悦志”。而且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消渴病患者列举成功案例,让患者可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一旦消渴病患者的心情舒畅,那么患者的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功能便会趋于正常,有助于消渴病的治疗与缓解[13]。

3.5 健康宣教 面向消渴病患者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对消渴病的认知,尤其在消渴病并发症预防、消渴病病情治疗、消渴病病症缓解等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可以与中医临床治疗形成合力,提高消渴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在开展中医特色健康宣教护理服务时,应当突出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趣味性基本原则。

3.5.1 入院阶段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准确获知消渴病患者当前的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多方信息,然后向患者全面介绍病区结构,确保患者可以及时调整心态,放松身心,消除紧张情绪,避免血糖和血压快速升高,同时要让患者主动配合临床中医特色治疗以及中医特色护理服务,为开展针对性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创造良好条件[14]。

3.5.2 住院阶段健康宣教 ①护理操作宣教。在对消渴病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时,有可能用到艾灸、中药敷贴等方法,为了确保患者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比如,艾灸、中药敷贴有哪些作用,尊重患者个人意愿和隐私等。②饮食宣教。消渴病患者有着严格的饮食计划,为了确保患者可以遵医嘱进食,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告知患者应用中药特色饮食护理方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患者了解控制饮食摄入,增加山药、陈皮等中药食材摄入的原因和意义。③作息宣教。消渴病患者应当始终保持合理的作息规律,尤其不能长期出现熬夜或者作息紊乱情况,否则患者有可能出现血糖数值异常情况,不利于血糖的有效控制,更有可能加重消渴病的临床病症,甚至诱发其他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消渴病患者按时休息、按时起床运动,建立正确的作息计划。

3.5.3 出院阶段健康宣教 在消渴病患者出院时,中医特色护理服务人员需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尤其要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总结,告诫患者按时服用各类药物,不得擅自增加或者减少用药剂量,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此外,还需要指导患者如何做好病情的自我监控,比如,血糖的正确监测,如果发现存在消渴病并发症的现象,应当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同时,告诫患者始终坚持食用山药、黑木耳、陈皮等食物,辅助控制血糖指数[15]。

4 讨论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辅助治疗消渴病方面有着突出作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消渴病并发症发生概率,在疏导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让患者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疾病治疗心态,再从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视角开展情志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服务,可以帮助消渴病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治疗计划,这对于延长消渴病患者生命时间,提高消渴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情志病患者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