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联合多元联动模式延续护理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8-17曹荷艳谈英李士平邓志生蔡丛雯李光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永久性起搏器

曹荷艳 谈英 李士平 邓志生 蔡丛雯 李光明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指通过埋置在人体皮下心脏起搏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经过导线电极的传导至心脏,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1]。近年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患者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相关知识的了解水平不高,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及并发症[2],同时患者常因护理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生活质量水平降低[3]。因此,本研究基于互联网平台, 构建医院指导-社区参与-家庭合作的多元联动模式,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提供连续及全方位的延续性护理,探讨该延续护理模式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复诊的12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制订的《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2010年修订版)》[4];年龄18~85岁;自愿配合参与本研究;意识清楚,具有较好的读写及沟通能力。 排除条件: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如肿瘤、脑梗、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精神疾病者;不能配合、中途退出或接受其他试验的研究者[5]。在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原则上,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63.48±12.93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 25例;平均年龄为63.20±13.0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南昌市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编号为KY2022026),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晓同意书。

1.2 互联网联合多元联动模式延续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时行专科护士一对一健康宣教,出院后由责任护士进行定期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信息工程师指导下,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利用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延续性护理管理平台,联合医院-社区-家庭,进行相关健康管理干预。其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延续护理团队: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成立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包括医院护士长1名,心内科护士2名,心血管内科医生、社区医生、信息维护工程师各1名。护士长指导制订护理干预方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监督健康管理干预落实[6]。心血管内科医生负责患者的复诊及转诊工作,同时指导社区医生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每周与患者线上交流1次,每次30 min。医院护士每周在线与患者交流1次,每次1 h;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及时将患者的异常信息反馈给医生进行处理[7]。社区医生负责实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延续护理方案;定期入户访问。社区护士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电子档案式管理;入户随访;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生活方式以及用药管理。工程师负责收集信息以及数据处理和设备维护。

(2)构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该平台由某软件开发公司联合医院共同开发,可使用手机或电脑登陆,分为医护端和患者端。①医护端包括:患者信息验证、健康教育知识、医护患互动3大板块[8]。②患者端平台也包括个人资料、互动、维护3大板块。

(3)“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实施:建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电子档案数据库,通过患者端APP患者可通过各种评估量表自评,也可由管理人员通过推疾病健康知识以及测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动态了解患者的症状及护理需求[9]。患者也可通过APP平台申请需要的护理服务项目,由延续护理小组安排人员,提供相关的护理服务[10]。

1.3 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包括患者出院12个月内并发电极脱位、囊袋感染及血肿、起搏器综合征、心律失常、起搏器功能不良等。

(2)生活质量:采用张代民根据中国国情编制的起搏器患者生活量表(QLIPP,V1.0),该量表分4个维度,34个条目[11]。其包括身体功能维度(11个条目)、心理功能维度(9个条目)、社会维度(7个条目)以及一般认识维度(7个条目)。评价结果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根本没有;2=几乎没有;3=有一些;4=大多数有;5=非常明显。量表的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73,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5以上,信效度较高[12]。

(3)护理满意度:干预12个月后采用王霄霄编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从专业技能、护理管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4个方面调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7,内容效度CVI为0.667,表明量表的信效度较好。该问卷共有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为25~100分;得分>90分为满意,80~9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不满意[13]。

1.4 随访观察方法

干预12个月后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20份,有效率为100%。

1.5 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SPSS 22.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均数用t检验来比较,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出现电极脱位、囊袋感染、起搏器综合征、心律失常、起搏器功能不良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6.67%,远低于对照组患者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的幅度远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起搏器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分)

2.3 两组患者对“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延续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比较

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延续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3 讨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有创性介入治疗,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方面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并影响手术的疗效[14],导致发生起搏器电极导线脱位、囊袋感染及血肿、起搏综合征、心律失常等严重术后不良事件。此外,有研究报道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再次就诊率和入院率也很高,术后不良事件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疗效和后期的康复[15]。因此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服务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以互联网为载体,建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相关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定期入户随访、网络答疑,运用互联网医疗服务对患者进行远程干预,指导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正确掌握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16],包括正确用药、合理饮食及如何观察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这说明“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的延续护理能够较好地改善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其主要原因为这种护理模式运用互联网医疗服务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远程干预,为患者制订一种有效、合理的延续性护理方案,避免从医院过渡到社区及家庭时护理服务干预出现脱节[17],有利于提高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康复效果,从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说教式健康教育中主要是由医护人员单向传播知识,缺少反馈互动[18]。而本研究运用“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的延续护理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QQ群等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线上线下反馈式宣教指导,为患者制订并实施连续、科学、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增加了患者与医护之间的互动沟通,有效地缓解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产生恐惧及焦虑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让患者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护理关怀,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目前国内由于随访工作人员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交流时间及次数较少、起搏器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不够、随访方式与现代互联网护理服务衔接欠佳等原因,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19]。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出院后常因遭受生理与心理、家庭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困扰而出现应对无力,患者及其家属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迫切希望能够继续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相关疾病的健康管理、社会与家庭的支持等,增强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患者及家属所需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水平[20]。同时,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其常常合并多种疾病,需要长时间进行药物及其他治疗,术后若得不到持续且有效的健康指导,容易导致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严重者甚至影响其康复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搭建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信息平台,完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方案,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与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健康管理模式融合,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全程无缝隙衔接干预,有助于降低起搏器植入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使其生活质量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以后其他疾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实践依据。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本研究只证实了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中运用基于“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的中短期应用效果,远期应用效果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永久性起搏器
心电图检查在鉴别心脏起搏器噪音反转功能启动与感知功能不良中的应用价值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俄成功研制“永久性”核反应堆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老年患者心脏起搏器术后随访依从性分析及健康指导方案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
改良永久性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