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符号学视域探究文化类综艺《舞千年》的“破圈”之道

2023-08-17胡美桢

新闻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破圈传播

胡美桢

【摘   要】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舞千年》自播出以来广受好评,从符号学视域出发,该综艺通过对“像似符”“指示符”“规约符”的合理使用,使观众沉浸式体验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现中华精神、加速其“破圈”传播、凝塑了高度的身份认同。同时,《舞千年》的“破圈”之路对于推动文化类综艺的发展、增强文化认同、身份认同、民族认同亦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舞千年;符号三分论;伴随文本;“破圈”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由河南卫视联合B站推出的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舞千年》,正是从中华舞蹈文化中汲取养分,进行节目创新。该节目以中国古代歌舞为核心元素,集质量上乘的内容、精致的妆造,以及VR、4K等技术为一体,以“讲故事+秀舞艺+宣文化”为抓手,将数千年的华夏故事融入舞蹈表演之中,让观众在享受舞蹈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美。

截至《舞千年》收官,该综艺播放量超8000万,B站评分9.9分,豆瓣评分8.8分,全网总热搜400+,短视频播放量破10亿,收获了国内外媒体与观众的好评。本文 以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舞千年》为例,从符号学角度探究其“破圈”之道,寻求文化类综艺的发展新思路,助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目标。

一、《舞千年》“破圈”传播的符号学解读

皮尔斯(C.S.Peirce)根据符号与对象的关系,将符号分为三种:像似符(icon)、指示符(index)、规约符(symbol),并提出了符号的无限衍义(infinite semiosis),他认为,“解释项变成一个新的符号,以至无穷,符号就是我们为了了解别的东西才了解的东西”。[1]现以符号三分论和无限衍义为脉络,梳理《舞千年》火爆“出圈”的原因及意义。

(一)情景复刻:“像似符”还原历史影像,“妆造+技术”助力沉浸体验

像似符(icon)是指“一个符号替代另一个东西,因为与之相似”,这种相似性可以是符号与指示对象间视觉上的相似,如云朵像棉花糖,也可以是感觉上的相似,如金字塔的上下位置象征权力与服从的关系。运用像似符能够让受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本体内容。《舞千年》“破圈”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从民间故事、诗词歌赋、山河古迹中去寻找中国舞蹈的印记,对历史影像进行“情景复刻”,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节目《踏歌》中,舞者们静态舞姿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东汉七盘舞画像砖”上图案造型,而动态舞姿中则融入了藏族牧区民间的舞蹈动律,在舞者们灵动优雅的舞姿中,观众领略了历史长河中汉魏舞风的瑰丽与洒脱。[2]又如在节目《昭君出塞》中,饰演“王昭君”的舞者在出塞前身穿红色轻纱,随从侍女则身穿静雅的淡黄衣裙,总体以浅色系为主,突出南方女子的恬淡温婉。而塞上着装则多以暗色系为主,且配有毛皮装饰物,极具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特色。从服饰符号的变化,可以让观众清晰地感知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此外,《舞千年》制作团队采用了“实景拍摄+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拍摄方式,力求用像似符书写真实的历史画卷。如《李白》取景地在素有“皇帝缙云,人间仙都”美称的缙云县,这正是历史上李白、杜甫两人的同游之地;《酒仙》通过纱布投影和水中倒影勾勒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符号意蕴。另外VR等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同样精彩。作品《火》的灵感来源于数千年前华北大地燧人氏求火的故事,VR特效将熊熊燃烧的烈火投射至杨丽萍老师飘逸柔美的身姿之上,实现了视觉效果上的人与火的融合,化为一团火焰的符号。在该作品中,跳动的火焰与冲击力十足的红光昭示着华夏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也是对华夏民族起源的一种美好想象。

(二)精神化身:“指示符”关联历史文化,中华精神“有形”展现

皮尔斯指出“指示符(index)是在物理上与对象联系,构成有机的一对,但是解释者的心智无须关心这种联系,只是在这种联系形成之后注意到它。”[3]即指示符与被指代的对象需要有某种品质或关系,当接收者感知到符号时,能够想到符号的“对象”。指示符的运用可以将接收者的目光从本体转移到指代对象之上,在《舞千年》节目中,舞者精妙的舞姿、考究的色彩等一系列符号,都与中华历史文化相关联,让抽象宏大的中华文化和精神以舞者的演绎具象地展示在观众眼前。

在象征民族觉醒的《醒狮》中,暗色为主基调,雷电风雨交加的黑夜指向了鴉片战争时期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历史背景,舞者们在雷雨之中表情凝重坚毅、鼓声气势恢宏、粤语台词高昂洪亮,这些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交织一起,共同绘制了一幅国家危难时期华夏儿女保家卫国、抵御外敌的爱国画卷,“醒狮展国魂,击鼓振精神”的中华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具象化的诠释。舞蹈《关公》与《赵氏孤儿》所呈现的是刘备、关羽、张飞的坚毅无畏与程婴夫妻的凄婉扎挣,通过对具体历史人物符号的塑造具象地向观众展现了“为家国而战、为忠义而战”的精神品格。

(三)价值共鸣:“规约符”强化情感认知,加速综艺“破圈”传播

规约符(symbol)具有索绪尔所说的“任意武断性”的特征,这种符号与对象间的关系没有理据性的连接,符号意义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如牡丹象征富贵,玫瑰代表爱情等。保罗·康纳顿(Paul Connerton)曾说:“有关过去的意象和记忆知识,是通过(或多或少的仪式性的)操演来传达和维持的。”[4]这说明集体记忆能够存在于故事、艺术等形式之中,若将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符号进行编织与串联,就能够勾连起集体记忆,深化情感认同。《舞千年》的各个节目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中华文化的各类元素,以舞入情、以情动人,有助于强化观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知,进而促使观众自发地进行二次甚至多次传播。

节目《秦王点兵》以“家书”“乡音”“鼓乐”作为核心符号,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忧国怀乡之情呈现于观众眼前,高亢激昂的秦腔唱出了前线战士的赤胆忠心,也触动了观众心中的家国情怀;作品《背影》选自高中语文课本中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而B站的用户主要以年轻群体,尤其是“Z世代”为主,因此该作品一经播出,立刻引发广大观众的关注与探讨。观众将该作品作为“社交货币”一般分享至各社交平台,诉说着自己的“回忆杀”,另一方面“站台”“橘子”“父亲的背影”等符号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深沉父爱的缩影和那份难言于口却又珍贵无比的父子情的象征。

(四)身份认同:“无限衍义”下的华夏想象,凝塑高度身份认同

皮尔斯(C.S.Peirce)认为符号过程,定义上不可能终结,因为解释符号的符号依然需要另一个符号来解释。符号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这就是“无限衍义”(infinitesemiosis)。杨·阿斯曼(Jan Assmann)认为“文化记忆是每个社会和每个时代所独有的重新使用的文本、图像和礼仪,它是集体共同拥有的关于过去的知识,群体将其一致性和独特性的意识共同建立在这一知识的基础之上”。[5]《舞千年》以舞蹈为媒介来联结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血脉,进而挖掘出身份认同与民族情怀的深刻命题。《舞千年》以具有代表性的礼乐文化为节目的起点,带观众走进“东汉盛会”“大唐盛世”“风雅大宋”“觉醒年代”,领略中华历史的波澜壮阔,带给了观众关于华夏文明的无尽想象,这也将帮助华夏儿女凝塑高度的身份认同与家国情怀。

在《醒狮》中,交织的雷雨声和击鼓声、打拳击鼓的江湖儿女、铿锵有力的粤语台词,在极具冲击力的视听符号的感染之下,观众纷纷发出“此生无悔入华夏”“民族觉醒”等弹幕,画面与弹幕相辅相成,共同传递出观众对于中华民族高度的认同感。《歌唱祖国》中同样存在大量视听符号来牵动观众的情绪:挥舞着五星红旗向前奔跑的小孩、大街上民众高举“庆祝建国两周年”的横幅,共同高唱“歌唱祖国”……这些画面无不传递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醒狮》《歌唱祖国》这两个不同的节目,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从风风雨雨走向繁荣富强的符号缩影,其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激发情感共鸣,最终凝结成高度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

三、《舞千年》“破圈”传播对文化类综艺发展的启示

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指出:“任何一种符号文本,都携带了大量社会约定和联系,这些约定和联系往往不显现于文本之中,而只是被文本‘顺带携带着。”[6]综艺《舞千年》作为一种典型的符号文本,也必将携带着伴随文本。基于此,现从伴随文本的角度出发,以寻求对文化类综艺发展的有益启发。

(一)重视“型文本”,明确定位垂直挖掘优秀文化

“型文本”(archi-text)属于显性伴随文本,指明了文本所属的集群,即文化背景规定的“归类”方式,其作用在于能够影响受众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典型的“型文本”就是体裁。近年来文化类综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朗读者》的体裁定位为“文化情感类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属于“文物修复纪录片”。而《舞千年》的体裁是文化剧情舞蹈综艺,定位独特且明确,并以“综艺剧情+历史文化+舞蹈艺术”这样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舞蹈表演,极具创新、深受好评,符合艾·里斯(Al Ries)和特劳特(Jack Trout)的“定位理论”,让观众对于该综艺的记忆更加深刻。

综艺应该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从千年华夏文化的富矿之中寻求养料。《舞千年》便是从诗词歌赋、历史故事、山河古迹中汲取养分:《相和歌》借鉴了“东汉七盘舞画像砖”的图案,展现了汉代的文化风貌;《侠骨柔情》《越女凌风》满足了观众对古代侠客“柔情满山岗,仗剑走天涯”的想象;《李白》讲述的是“谪仙醉酒舞白雪,李杜同游诗中华”的故事;《秦王点兵》编排灵感源于历史上第一封可考的平民家书“黑夫木牍”……因此,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文化类综艺内容提供不竭源泉,助力打造上乘之作。

(二)打造“同时文本”,多模态、全矩阵、立体化传播

“同时文本”属于生成性伴随文本,是与主体文本同时出现的文本,它能够丰富文本内容,进行多模态叙事,拓展文本表达的深度,如与文本同时出现的相关图片、视频、评论等都属于“同时文本”。“同时文本”的出现丰富了《舞千年》的意义生产,并在文本表意过程中从多个维度上吸引用户关注,从而拓展文本表达的深度。《舞千年》在播出时,不只局限在B站播放正片,与此同时一些高能高燃的图片、视频、二创作品在微博、抖音、快手、小紅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实现了裂变式传播,#舞千年一舞惊鸿美人妆#、#舞千年治好了我的文化沙漠症#等话题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此外,还有媒体推出了对节目导演姜小魏、舞蹈团队等的专访,让观众了解更多《舞千年》背后的故事。总之,节目组通过多模态、多渠道、全矩阵的传播方式,最大程度辐射各层级的观众,进而为《舞千年》节目引流。

(三)巧用“评论文本”,口碑传播助力“破圈”之路

“评论文本”(meta-text)是“关于文本的评论”,属于解释性伴随文本,是能够影响用户解读主体文本意义的文本。对于综艺作品而言,“评论文本”非常重要,积极的“评论文本”能够形成强势的口碑效应,进而推动文化类综艺的“破圈”传播。《舞千年》的“评论文本”可分为媒体的评价和观众的讨论,这些文本不仅会影响观众对于《舞千年》节目的认知和解读,也能够在各种探讨中形成参与式的互动仪式,使得观众的参与度更高。各大媒体对于宣扬中华文化的《舞千年》评价较高,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对《舞千年》进行专题报道,并向民众推荐《舞千年》的相关节目,官媒对于《舞千年》的大力推荐加强了节目的光环效应,成为推动《舞千年》节目加速“破圈”的助燃剂。

对于观众而言,他们无论是在《舞千年》视频中发表的“看哭了”“壮哉我大中华”等弹幕,还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平台中发表相关评论、解读,抑或是出于对《舞千年》节目的喜爱而自发进行的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剪辑的二创视频等,这些由观众生产的文本内容都属于“评论文本”的范畴,并且能帮助其他观众更准确地理解节目所传递的文化意涵。在这种伴随文本的强化之下,能够营造出全民大讨论的互动仪式感,进而形成强势的口碑效应,助力节目的“破圈”传播。“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如此。因此文化类综艺不想被埋没在信息洪流中,就需要在做好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巧用“评论文本”,充分利用口碑机制带来的良好效应。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舞千年》正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通过国内顶级舞者的专业演出,辅之以特效技术和影视化剧情,将传统文化符号嵌入古典舞蹈之中,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动人魅力。《舞千年》的成功“破圈”,不仅是节目本身的成功,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近百姓生活的成功。文化类综艺应该以优秀的文化作品来传承文化血脉、激活文化生命,从而加强亿万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注释:

[1][3]皮尔斯(C.S.Peirce).论符号[M].赵星植 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51-60.

[2]陈奕.浅析舞蹈综艺节目《舞千年》的创新性[J].北方传媒研究,2022(05).

[4]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0.

[5]杨·阿斯曼,拖尼奥·赫尔舍.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 [M].法兰克福出版社,1998:16.

[6]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139.

(作者: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破圈传播
露营“破圈”背后,这家房企解锁了新社区美学
棉花娃娃强势“破圈”
从《惊·鸿》看传统戏曲的“破圈”传播
李旎:B站『破圈』的幕后导演
破圈
CCG EXPO 2020|让动漫破圈,擦亮上海文化品牌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