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2023-08-17谈星宇

武术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培育核心

万 义 谈星宇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1

2014 年,我国进入课程改革深化阶段,立德树人被确定为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学校全方位围绕立德树人培育学生,各个学科和部门也都依据学科特点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与路径,自此,课程改革正式步入核心素养阶段。各体育高等院校也紧跟深化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聚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2022 年,最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式颁发,新版义教课标重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教育和体育的重要文件精神,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问题提升到了新高度,并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重要品格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俗话说的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讲授者的主力军,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关乎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间接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为了落实“新课标”的战略目标,各基层学校需要引进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支撑,学生核心素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体育教师以身作则,那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进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入体育教师角色打好基础。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以及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成为解决新时代难题、培养学生成为祖国栋梁的必由之路。我们需要将高等院校培育新型人才的主体作用进行全面发挥,充分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校体育事业良好发展,为体育强国助力。

1 体育核心素养的概述

1.1 体育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现于1997 年,国际经合组织启动的DeSeCo 研究项目,作为“舶来品”核心素养在我国存在诸多争论,现阶段我国主要将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分为两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体育核心素养,一般认为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体育科学核心素养是体育核心素养的从属概念。本研究以体育核心素养为讨论的主题。体育核心素养指的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习得的体育技能、掌握的体育知识、优良的体育品质与行为,以及体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性的关键素养。[1]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已经变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育的重点内容,这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核心素养教育成为教育专业学生进入学校任教的必备技能,核心素养教育是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特别是师范专业学生提出的时代要求。

1.2 体育核心素养内容

我国学界关于体育核心素养在内容上的说法有些许区别,从目前已经发表的文章来看,多认为认知、技能和意识出于其实质的层面,本研究也将体育核心素养内容分为体育精神、运动促进、健康促进三方面。[2]

1.2.1 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指的是体育锻炼中所包含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其对人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启迪和影响作用。体育精神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它超过了体育运动项目本身,内化为人类内心的追求与信仰。体育精神是学科核心素养中最具柔性的内容,但却拥有强大的内生力量,[3]它能够有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调节和支配人的身体行动,体育精神一旦形成,将会极大促进学生热爱体育,养成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它培养学生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形成公平公正、遵规守纪的竞争态度,塑造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乐于助人、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融合能力。

1.2.2 运动实践

运动实践包含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运动能力可以分为基础运动能力和竞技运动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是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团队的主要预备军,除了要掌握以上两种运动能力外,还应该掌握传授运动的能力,也就是授课能力。从横向上发展运动能力,学习多种运动类型,从纵向上打好专项技能基本功,能做到学以致用、学以善用、学以巧用。而运动习惯是运动过程中养成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惯性。运动能力的形成,能为终身体育提供基本保障,学生习惯的养成,能为个人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3 健康促进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大家对健康意识的有效提升,健康促进的事业渐渐发展起来,其内涵指的是与健康有关的行为和相关的影响因子是教育、组织、经济以及环境支持的总称。[4]体育核心素养中主要包含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两方面。健康行为指的是能够帮助个体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上维持良好状态的一种行为,[5]如,健康饮食、科学锻炼、作息规律等。健康知识是指能运用该有关知识控制不文明生活或者不利于健康的现象和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比如,营养知识、预防疾病知识、预防体育危险行为知识。

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

2.1 重视优势专项培养,忽视劣势专项发展

有句古语: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句话放在现在的体育学院的专业之争上也是十分贴切。在我国高校体院一般都会有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这些专业在学校会成为培育的重点专业,在外比赛也是拿奖的重点关注项目,自然这类项目的资源和资金都会较其他项目充足。但关注优势项目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劣势项目的发展,然后现实情况是,在一些劣势项目方面,学生不仅没有外出比赛的机会,校内的师资和场地落后,在面临专业选择时,学院专业环境往往是学生选择的专项影响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很多同学选择放弃自己喜爱的专业或者适合自己的专业,转而投向学院“热门”项目,部分学生由于对自身专业的忽视而没能把握珍贵的教育资源,而荒废学业,劣势专业的学生想提升却缺少锻炼的机会。

2.2 重视技能学习,忽视理论学习

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常常将学习内容分为理论与运动技能,每个学生都会选1-2 个专项技能,比如,足球、篮球和健美操等,但是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以自己的专项为主,而忽视专业理论的学习,不以体育教育专业的要求去全面提升自己,而只是侧重专项技能的学习。当谈到他们是什么专业的时候,提到的都是自己的专项,比如,羽毛球和足球等。综合分析,有许多因素导致:学院测试对理论与技能测试的方法略微生硬,当前就业岗位重视应聘者的技能水平,而忽略理论知识储备等。但事实上,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对核心素养教育都很重要,运动场上耐力跑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而在教室通过对学生运动损伤的处理,也能培养学生遇到意外能自救和救人的能力,对奥林匹克乒乓项目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团结爱国,一致对外的决心与勇气。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运动能力不应该是单纯的技能比拼,而是理论与专业技能全方面发展的竞争,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能够更好的理解运动规律,同时也是科学锻炼的基础。以后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培育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体育学科专业化不强的一个基础因素,体育学科专业化需要人才的专业累积,具体需要理论知识的专业化,而不仅是技能的专业。

2.3 重视体质的提高,而忽视体育文化的传播

如果把人生看作修建一栋摩天大楼,物质需求肯定是这座楼的地基,对于我们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地基是专业能力,那么优秀的精神品质就是让这栋楼更高更稳固的关键因素就是我们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但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学院重视在比赛中获取奖牌,过于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但却缺乏对学生体育精神的熏陶。但其实做到育身的同时,更要育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最终要步入社会,在这其中会面对无数的困难与挫折,这个时候顽强拼搏和不屈不饶的体育精神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在面对生活和工作压力时,要求同学既要具备良好的身心水平,更要有终身锻炼的意识及基本的体育核心素养。

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路径

3.1 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

相比较其他专业的学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不限于坐在教室进行纯理论学习,他们还需要将大量时间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实践与锻炼。相比较那些高水平的运动员,他们不是单纯的限于运动技能的提高,还需要学习与运动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运动的内在规律与原理,更重要的是进行师范生技能的学习,知道如何去授课,了解中小学阶段学生身体与心理的特殊性。因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上课的特殊性,课堂又是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那么我们一定要牢牢的掌握课堂的每一分钟,在达到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师生互动等手段无形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同时需要关注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教学的专业性、趣味性、实践操作性,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掌握情况要进行严格把关,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储备,也可以打造学校学生理论学习优势,塑造学生优良的个性与品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3.2 各专项平等发展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境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项水平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管理方案,合理分配每个专项资源,让劣势专业的学生也有机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核心素质。重点项目重点发展,非重点项目重点扶持,学院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比如,定期展开对外交流与学习,积极鼓励学生外出参赛等,必须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负责,使其各专项平等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3 校园体育文化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

校园体育文化从地域上特指学校里的文化现象,从内容上以校园体育精神为主要部分,能够反映学校师生的共同信念和人生追求,从功能上能为师生和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文化引导方向,起到激励学生和教师的作用。[6]校园文化功能从体育上来说主要包括社会情感、教育、创造、塑造等功能。[7]他对培育学生全面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等院校应该营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积极举办校级和院级体育赛事,还可以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建设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以体育学院学生为中心,保证社团体育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锻炼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也能在竞技比赛中要培育学生顽强拼搏、齐心协力、奋发图强的体育精神,完善同学的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自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一直都是体育教育者的重要任务,随着新课标(2022版)的颁布,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也成为体育教师的重要目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既是现在的学生,也是未来的学校体育教师,作为核心素养的践行者与实践者——双重身份,学校需要关注对他们进行体育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可以一天一天去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非一日之功,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时间的积累沉淀与多方面的努力。虽然现阶段各高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是通过提升体育课堂的质量,积极营建良好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方式,一定能有效培养提升在校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学生将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遇到困难时,培养有助于它们克服困难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也为在未来职业教学中更好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4.2 建议

4.2.1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隐形发展核心素养

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挖掘体育思政中爱国主义、团结合作精神、诚信精神等价值,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提升体育思政课程培育人才的作用,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4.2.2 以学生为主体,高效提升核心素养

在2010 年发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第一次正式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8]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应该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的身心个性发展能力,高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完善。

4.2.3 跨学科联动,共同促进核心素养

在国外讲学科素养,只是将学科当作一个介体,所有学科共同承担一致性的任务,培育学生的社会生活素养,帮助其与社会顺利融入。[9]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需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在响应国家积极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政策下,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外,还会选修其他学科课程或者与其他学校联合开展公共课程、共享优质教师,做到资源利用最优化。高校应该积极开展跨学科的实践活动,比如,开展项目式学习等,促进不同学科师生之间积极交流,做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2.4 渗入德育教育,严格落实核心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0]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也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以,在教学环节中要学会渗入德育教育,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发现德育素材,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感受体育与德育的双重教化,要严格贯彻“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培育核心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