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视阈下高校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3-08-17李勐凡
李勐凡
河南大学武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同住地球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各方文化的冲击和交融也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民间一些稀有的武术和拳种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跆拳道、瑜伽、篮球和排球等运动,学习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跳绳等)的人也越来越少。[1]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已经在地球上传承了数千年,从未间断,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瑰宝。文化认同作为对文化的最深层次的认同,它是保证民族团结和睦的根和魂。当代的文化认同包含对中国主流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所蕴含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的认同。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秀的代表,如何让世界认识它,接受它,这不仅仅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者的自觉,这就需要我们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 文化认同视阈下高校武术文化传承主要价值
1.1 强化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
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了哲学、养生学和医学知识,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精气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2]它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骨髓之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如今,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主动学习武术文化的人不在少数,面对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作为高校学子,不应该“乱花迷人眼”,而是要着重保证中国武术文化的传统特色,不断强化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
1.2 提升民族凝聚力,增进文化自信
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密不可分,我们应针对新时代、新要求结合新理念、新方法,进而丰富充实中华武术内涵。处于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在稳固中华武术文化根基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汲取新时代的营养,使中华武术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彰显活力,深度挖掘中华武术文化的内涵和底蕴,促进中华武术的腾飞和崛起,提升学习武术的自豪感。高校作为中华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着力培养,进而提升民族凝聚力,增进文化自信。[3]
1.3 弘扬武术文化,树立正确三观
中华民族历来都是礼仪之邦,中华武术中蕴含了“德”“礼”,是中国传统礼仪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缩影,是弘扬正能量的最好载体。我们经常提到的“武德”事实上是指社会生活中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应该具有的道德品格,放在当今社会,是“公平正义”“尊师重道”“正直勇敢”“仁爱守礼” “忠诚谦让”“惩恶扬善”等诸多优秀品格的写照,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4]高校通过不断弘扬武术文化,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都会随之提升,对学生未来的人生方向和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2 高校进行武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
2.1 人际传承
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传授与切磋是人际传承的常见方式,具体形式有高校中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的导师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或一些自小习武的学生在校园内辐射性地进行武术传播。人际传承的最大好处在于手把手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武术动作的要点,所以其技能的提升也相对较快。但是因为是人与人面对面的教授相对比较封闭,不能完全满足当代武术教育的实际需要。
2.2 群体传承
群体传承是一定规模的人群以群体的方式进行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能够实现群体内外之间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流。我国群体传承的主要方式是表演性武术、竞技武术和武术教育等类型。武术教育作为主要的武术文化传承方式,常见的是高校的武术课、武术专业课和民间武术队等形式助力武术文化的传承。高校应该积极承担传承武术教育之责,积极开展武术教育,进而更好地弘扬武术文化。
2.3 组织传承
组织传承的特点是组织性较强,高校的组织传承主要是学校所开展的武术课、体育学院的武术专业、以武术为主的社团等,这些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其权威性越高,大众对其所传承信息的认可度就越高。因此,为了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国家教育部门积极主动地对优秀的武术文化进行有效推广,实现武术文化的健康传承与发展。
2.4 大众传承
大众传承是常见的一种以网络、广播、报纸和书籍等作为媒介的一种传承方式。学校教育自身的系统性和目的性使其成为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场所。大众传承的最主要特点是需要有效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权威媒体进行有效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范围广、影响力大。学校借助各种平台和媒体全方位报道一年一度的武术运动会即为立体化传承的过程。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只有借助合理有效的手段对武术文化进行传承,才能真正将中华武术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同时,要借助大众传承的方式将中华武术文化传承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国民素质。
3 文化认同视阈下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现状
3.1 高校武术文化传承形式单一
尽管高校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历经多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高校武术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变化,高校的武术教学、武术协会和武术队成为武术传承的主要阵地。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单一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常规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主流,以至于体育教学效果一般。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武术文化并没有全面的了解,仅是单纯机械地跟随教师进行练习,其主要目的也只是通过课程考试,修够体育学分,这严重影响了武术文化的传播,以至于武术的相关内涵无法被全面体现。[5]高校的武术队和武术协会在对武术文化学习和传播没有整体全面的规划,也未构建完整的层次体系,所以无法保证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传播,对于武术文化的推广不够理想。
3.2 高校武术文化与其他校园文化融合度低
高校开展的常规武术课在武术文化推广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师生作为课程参与的主体,武术教学活动可以丰富课外活动,通过长期的实践可以有效丰富校园文化和氛围。但在实际走访和对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后发现,高校学生进行的文化活动与武术相关的活动并不多,有的学校甚至都没有相关活动,这从侧面说明当前武术文化的内涵丰富性是不够的。[6-8]在一般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武术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度较低,常被孤立和排挤,以至于整体的文化范围存在的局限性,无法实现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播。
3.3 高校武术文化传承重技能、轻文化
一些高校开展武术文化课的主要目的是把武术当成体育竞技项目进行培养,有的学校则是将武术作为学生的一种健身方式,所以对武术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和技术体系更加注重。学校对学生的武术培养更加注重动作的展示,最终通过考试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明确掌握相关的标准动作,顺利完成整套动作。即使高校武术教学作为弘扬和传承武术文化的主阵地,但是武术自身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未被充分重视。高校的武术教学缺乏基础理论的相关研究,且对武术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课程定位,所以大部分的高校都是采用西方的体育教学体系生搬硬套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培养中,导致武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被忽略,教育功能被弱化,最终成为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9,10]要想多方面体现高校武术的生命力就应该重视武术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注重对学生修身养性的培养,而不是只让学生简单地学会武术套路。
4 高校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4.1 提高重视程度
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中华武术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中华武术中蕴含的品德和思想教育充满了浓浓的传统色彩,但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所在。[11]传承中华武术能够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是其他体育项目无法企及的。但现实却是高校校园中西方体育流行,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普及还有待加强,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在高校校园中对中华武术的推广和传承。[12]
4.2 构建高校武术文化体系
高校的武术文化体系由武术课程教学、高校武术队和武术协会等共同组建。武术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应该的将终身体育思想渗透其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学内容,将高校武术文化的实用性和娱乐性进行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高校内可以有计划地进行武术套路和拳法的教授和推广,借鉴先进的授课方式,形成特色课程。将武德教育和文化传承融合于武术教学中,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武术教学内容,实现对武术文化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高校还应结合自身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武术活动(如:武术节、武术表演、武术比赛等),增加高校学生对武术的了解。高校还可以成立武术协会和武术俱乐部,定期开展武术讲座、举办武术知识竞赛,武术论坛,扩大武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12]
4.3 健全和完善高校武术竞赛体系
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具有鲜明特色的武术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武术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传播。高校要对武术竞赛的制度体系进行完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比赛,吸引非武术专业学生的参与,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武术文化氛围,让全校师生切身感受传统武术的魅力。
4.4 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传承武术文化的领军者,其综合素质及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关系到武术传承的有效性。[13]高校武术教师队伍应该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把自己作为武术文化的第一传承人,切实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高校也应为教师搭建平台,提高教师认知,提升教师能力,定期组织培训讲座,优化教师队伍,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助力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各国的联系日渐紧密,涌入的外来文化已经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愿意接纳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但是也要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元气和血脉”,承担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重任。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更需要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与感悟,肩负传承之责。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和当今世界上都久负盛名,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主要元素之一。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在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上要构建良性的武术文化空间,找到自身的根,才能真正让中华武术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突出特色,实现传承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