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聊城樱桃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2023-08-17李贵美陈泽浩张国栋赵永飞卜令龙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聊城果农樱桃

李贵美, 陈泽浩, 张国栋, 赵永飞, 卜令龙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1 产业现状

1.1 发展历程

聊城樱桃产业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最早在冠县东古城田马园村开始种植,逐步带动临清、阳谷、茌平等地樱桃产业的发展。2010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20年左右进入稳定发展期。

1.2 栽培现状

截至2020年,聊城樱桃种植面积达0.31万hm2,产量1.32万t[1]。主要集中在冠县、阳谷、茬平、高唐,其中冠县种植面积最大,约占总种植面积的50%~60%。栽培模式以露地栽培为主,约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其余以春拱棚为主,还有少量的冬暖棚栽培。生产上樱桃栽植品种有20余个,由乔砧、半矮化砧向全矮化砧发展,品种也由最初的‘红灯’‘先锋’‘友谊’等发展到现在的以‘早大果’‘美早’‘布鲁克斯’‘萨米托’为主,还有少量的‘黄蜜’‘俄8’‘福星’‘福晨’,以及最近几年新发展的‘鲁樱3号’‘鲁樱5号’‘鲁樱6号’等。产量约为每亩(667 m2)300~400 kg,经济效益约为每亩(667 m2)5 000~6 000元。

2 存在问题

2.1 果园管理粗放,新技术推广缓慢

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多为果农自行摸索管理技术,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常年进行生产指导。果农缺乏精细化管理意识,很多果农将传统的苹果或梨的管理方法照搬到樱桃管理上。管理上多以结果期管理为主,结果前管理较少,造成早期落叶、树体早衰甚至死树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果树正常生长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只重视产量不注重质量,存在以化肥催产量的管理习惯,重化肥轻有机肥现象较为普遍,施用有机肥意识较差,大部分果园很少施有机肥或者不施有机肥,导致果园土壤质量越来差,果品质量不高。

2.2 栽培模式落后,标准化生产水平亟待提高

与同省的烟台、威海优势产区相比,聊城地区樱桃产业在栽培模式和具体的生产技术上均存在明显差距。集中表现为生产上缺乏完整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如先进的矮化密植种植方式配以传统的树形和修剪技术,导致果园郁闭、后期管理困难;新品种没有实施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导致优良品种的优良性状不能充分表现。此外,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生产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缺少防鸟、防霜冻、水肥一体化等必要的设备设施,没有形成完备的樱桃生产技术体系。

2.3 保护地栽培少,受自然灾害天气影响严重

近年来,极端天气愈发频繁,每2~3年就发生一次,对樱桃生产造成极大影响。花期冻害造成当年近60%~70%的减产,尤其是2008年与2016年发生的低温冻害,几乎导致绝产。此外,果实转色期降雨引发的裂果也对樱桃生产存在较大影响。由于保护地栽培较少,加之缺少能够有效防止自然灾害的成熟技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聊城地区樱桃产业的正常发展。

2.4 产后流通环节成本较高,采后加工产业链条缺失

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比例较小,产业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缺乏采后预冷环节,仓储技术相对落后,冷链贮藏费用高;另一方面,冷链物流普及面不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既压缩了果农的收益,也影响了销售端的定价自由度。在产后加工方面,几乎没有果实加工环节,产业链条不完善,次果未能充分利用,难以提高经济效益。

2.5 销售渠道单一,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滞后

目前,聊城樱桃销售多以被动等待商贩上门收购为主,或进行观光采摘,或为一家一户的‘地摊式’销售。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优质果品进入高端市场、大型超市的比例很小,没能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在品牌建设方面,虽然政府部门组织打造了“聊·胜一筹”农产品公用品牌,进行了展销推介等一系列品牌宣传活动,提高了聊城樱桃的知名度,但与其他樱桃产区相比,品牌影响面还较为有限,并且缺乏樱桃产业专用品牌,对樱桃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仍是制约聊城樱桃产业发展的一大短板。

3 发展对策

3.1 调整品种结构,发展集约高效栽培技术

品质高、抗性好的品种是高效生产的基础。目前,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福晨’和‘福星’两个樱桃品种,在市场上备受欢迎。‘福晨’樱桃品种极早熟,具有良好的早果性、嫁接亲和性和抗逆性,‘福星’鲜食品质上,抗性强、耐储运,早实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另外,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培育的多个樱桃新品种(‘早甘阳’‘齐早’和鲁樱系列)栽培性状表现良好,已逐渐在全省樱桃产区推广种植[1]。‘齐早’特早熟、丰产、酸度低、甜度高,‘鲁樱3号’硬度高、丰产性高,‘鲁樱5号’黄红色果、果个大、可溶性固形物高,‘鲁樱6号’早熟、不裂果、无畸形果,‘鲁樱8号’丰产性高、无畸形果、甜度高。积极推广上述优良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注重品种搭配,引导果农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延长货架期和市场供应期。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创新修剪模式,推广高光效、易整形的树形;加强土壤管理,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模式;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注重树下管理,实行果园生草、覆盖的土壤管理模式,保持果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生物防治为主,减少农药施用,从源头提升果品质量[2]。

3.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

人才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果农的技术培训。一是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构造市、县、乡果业主管部门之间的联动推广服务机制,针对果农技术需求,线上通过新型媒体开展网上课堂,线下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现场交流、驻点帮扶,提高果农管理水平。二是通过建设标准化基地、开展实地观摩、树立先进典型等多种形式进行示范引领,引导果农转变思想,摒弃产量优先、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提高质量意识,提高综合素质[3]。

3.3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自然灾害天气影响是聊城樱桃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要综合运用各项措施,才能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一是气象部门加强对自然灾害天气的预报,尤其关注樱桃花期期间的天气变化,预测灾害天气的危害范围、程度等相关情况,与果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进行信息共享,及时发布应对信息[4]。二是果农要在采取防御措施的同时,加强对果园的综合管理。通过喷施叶面肥、增施有机肥、树体涂白等措施来增强树体,提高树体抗冻能力;在霜冻来临前通过树体喷水、搭建临时防风障、利用防霜冻风机等手段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环境温度;在受灾后及时进行补水补肥、人工辅助授粉来减少损失[5]。三是推广设施栽培,设施栽培可以有效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减少裂果、畸形果的发生,有效阻止病虫害传播[6]。支持果农、生产合作社和企业发展设施栽培。同时科研单位开展设施樱桃栽培技术研究示范,解决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制定本市设施樱桃栽培技术标准,促进设施樱桃栽培良性发展。

3.4 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产值

采后预冷处理和冷链运销是保证果实品质、提高附加产值的重要举措。预冷场所和设备投资较大,而全程冷链更需要物流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多部门的相互配合,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引导、标准制定和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制定优质樱桃市场准入标准,在重点种植区域建设预冷场所,引导果农树立采后预冷理念,同时在场所建设、设备购置和冷链运输等方面给予适度补贴,增强产后服务功能。在采后加工环节,针对产业发展实际,鼓励初加工企业发展果汁饮料、果酱、罐头、果干等初加工产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樱桃酒、樱桃醋、樱桃粉等深加工产品。加强与专业科研院所、高校的沟通合作,研制樱桃系列化妆品和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商业价值[7-8]。

3.5 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提高区域品牌影响力

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和优质的产品品牌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强大依托。一是政府相关部门组织果品营销企业与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进行合作,实现优质果品直接入市;加强与‘京东到家’‘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的对接合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二是加强地方农产品公用品牌的宣传力度,通过参加全国性的农产品展览交易会、利用新型媒体网络平台等形式对品牌进行宣传,扩大共用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三是积极引导本地有实力的种植企业与生产合作社创建自己的品牌,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企业名牌,提升品牌影响力[9-10]。

猜你喜欢

聊城果农樱桃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樱桃肉,让年味飘香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聊城,宛在水中央
新动能,新聊城
一树樱桃带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