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间经济政策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2023-08-16张文娟明庆忠刘宏芳

广西社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消费政策旅游

张文娟,明庆忠,刘宏芳

(1.云南财经大学 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2.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1)

夜间经济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初为缓解城市的空巢现象、实现城市复兴而诞生的夜间经济,现在已经成为刺激城市消费、激发城市活力、推动多产融合的重要业态。早在1995年,英国就通过制定系列夜间经济政策推动城市发展,将夜间经济打造为其全国第五大产业[1]。我国夜间经济自古有之,汉唐夜市是其雏形。改革开放后,广州开启了灯光夜市的辉煌时代[2-3]。到今天,我国夜间经济已经由最初单一的夜市发展成为包含夜游、夜演、夜宴、夜娱、夜购、夜宿等产品的多元夜间文旅消费市场[4]。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中明确以建设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为抓手,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5]。但是,由于各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并非每一个城市都适合发展夜间经济。因此,在大力宣传政策利好的同时,我们应该冷静地总结与反思,用历史思维理解这类经济政策的发展脉络、客观分析其政策效用[6],厘清各地夜间经济政策是如何影响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政策效用是否存在异质性等系列问题。

当前学界关于夜间经济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一方面,相关研究表明夜间经济对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7-12]。另一方面,有研究提出夜间经济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盲目规划、产品单一、供需不平衡、污染、社会治理难等诸多问题[13-14]。如国内一些学者针对我国夜间旅游发展存在的文化内涵缺失,配套设施、服务和治理落后等系列问题作出了客观分析[15-16]。此外,目前关于夜间经济政策的研究,主要有政策梳理、内容分析[17-18]、演进机制探究[19]以及作为政策工具的量化评价[20]。夜间经济政策的实施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较为复杂,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试图以客观数据为支撑,回答以下问题:实施夜间经济政策是否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这种作用是否存在区域差异?其影响机制是什么?基于此,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2002—2019年全国289个地级市作为样本,通过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StaggeringDifference-in-Differences)进行定量研究,探讨夜间经济政策实施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影响机制及异质性进行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理论假设

(一)政策背景

21世纪以来,我国最早制定夜间经济政策的地区是青岛市。2004年5月青岛市印发了《市财办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市区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以发展餐饮休闲、购物、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为重点,在市区营造良好的夜间生活环境,繁荣和发展夜间经济”。随后山东省、河北省、江苏省等部分城市也积极出台了夜间经济相关政策。直至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两部纲领性文件,夜间经济成为国家刺激消费、促进内循环的重要措施[21]。2019年至今各地区纷纷响应,夜间经济政策发布掀起高潮。

为保证政策收集的权威性、完整性,本文主要通过专业法律、政策数据库“北大法宝”,辅以各省市政府门户网站,用“夜间经济”“夜经济”“夜间旅游”“夜市经济”“月光经济”“夜间消费”等关键词进行政策检索。经梳理,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81个地市级城市出台过夜间经济相关政策。总体上看,全国夜间经济政策演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期(2004—2010年),从青岛市、烟台市、南京市开始,夜间经济相关内容逐渐体现在各城市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规划中,21个制定政策的城市中仅有5个城市制定的是专项政策,内容集中在夜市、休闲街区的打造方面。第二阶段是发展期(2011—2018年),60个城市在此阶段制定了夜间经济相关政策,专项政策比例逐年增加,且大部分城市已将夜间经济写入旅游业规划,内容已拓展到业态产品策划、品牌宣传、配套服务等方面。第三阶段是深化期(2019年至今),随着国家两部纲领性文件的发布,夜间经济的消费带动作用受到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重视,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政策的系统性、科学性、精准性逐年提升。

(二)理论假设

总结前人研究及各地夜间经济发展状况,理论上夜间经济政策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加消费场景”“延长消费时间”两个途径实现。第一,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可以通过丰富夜间文旅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一方面,多元消费业态有助于激发城市夜间活力,展示城市包容性,提高不同偏好消费群体的参与意愿[22]。除特色餐饮、夜间购物、娱乐等传统意义业态外,融入文化活动、康养休闲、夜间演艺等业态产品可以满足游客各层次需求[23]。另一方面,场景理论指出,城市活力和吸引力的密码隐藏在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场景中[24]。通过打造文创集市、深夜食堂、夜宿博物馆、24小时书店、夜间小剧场等文化休闲消费场景,将浸入式体验纳入消费场景,可以提升游客消费满意度。第二,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可以通过延长游客滞留时间,增加其消费机会[25]。无论是丽江、大理古城的酒吧街,还是主题公园里举行的喷泉秀、烟花秀、灯光秀,抑或是各地打造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印象”系列、“千古情”系列旅游演艺节目,目的都是通过延长游览时间、延伸旅游产业链,促使游客从“一日游”转变为“过夜游”,对旅游收入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过夜游客带来的休闲、娱乐、住宿、餐饮等附加消费的成倍增加[26]。基于此,可提出以下假设。

H1:夜间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以推动地区旅游经济增长。

然而从现实层面看,早期探索实施的夜间经济政策大多以延长休闲娱乐场所营业时间、打造街区夜市、景观亮化等内容为主,消费业态单一,以物质消费为主,侧重于娱乐、餐饮等方面,甚至一些地方政府还将夜间经济简单地等同于夜景灯光亮化工程[27],难以激发异地游客出游动机。虽然在2014年以后出台的夜间经济政策中,出现了水上旅游和地标性夜间集聚区、康养、夜宿等业态新内容,但仍没有与消费环境培育形成良好的配合效果[28]。2019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表明,企业对夜间旅游的投资开发较为谨慎,因为夜间旅游产品种类、盈利水平等与白天经营差距较大,对当地消费和市场的带动作用不足[29]。加之发展初期夜间产品消费主体多为当地居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游客享受休闲资源和空间造成挤占。

此外,城市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是实施夜间经济政策的前提和保障。Eldridge和Roberts通过调查夜间经济消费者发现,交通不便利、交通基础设施不足是大多数被调查者夜晚外出的主要限制因素[30]。Sibirskaya等研究指出,基础设施供应不足会阻碍地区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不匹配会严重影响跨区域出行和货物流通,基础设施是夜间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其能否有效供给将直接影响夜间经济发展[31]。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系列研究报告指出,49.4%的受访游客会担心夜间旅游的安全问题;38.8%的受访游客表示,因为白天旅游行程安排较为紧凑,白天旅游活动较夜晚频繁、集中,所以为养足精神参加第二天的行程,游客通常选择夜间休息,很少参与夜间旅游;近26%的受访游客认为交通通达性差、便利程度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夜间消费。可见,在缺乏合理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的情况下,夜间经济发展政策是无法带动地区旅游经济的,甚至可能会因为安全事故、噪声污染等,减少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2:夜间经济政策实施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因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服务水平不同产生差异。

我国东西部城市本身旅游产业发展就存在很大差异,东部地区发展旅游业较早,整体旅游业发展水平要比西部地区高,产业基础更牢固,所以东部地区实施夜间经济政策有先天的基础和优势,而东北地区,由于气候、交通以及生活和消费习惯的原因,属于夜间出行极不活跃的地区,若此类地区不是因地制宜而是盲目跟风地在城市中植入夜间功能片区,会造成“水土不服”[32],不但会抑制经济增长,还会徒增城市社会成本。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设计

本文将实施夜间经济政策作为一种准自然实验,评估夜间经济政策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从2004年开始,我国部分城市陆续实施夜间经济政策,考虑到新冠疫情影响,本文讨论时间截至2019年,如果一个城市在2002—2018年间发布了夜间经济相关政策,则认为该城市实施了夜间经济政策,且以政策首次发布的年份作为政策实施的初始时间。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政策发挥效用有滞后性,故年末11月、12月发布政策的城市,实施时间调整为次年,且2019年发布政策的城市归为对照组。据此,最终确定实验组有81个城市,对照组有208个城市。因为在2019年之前国家层面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所以各地制定夜间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传统双重差分模型是以绝对时间为参照系,将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仅能观测单一时点所实施政策的效果,不满足本文研究条件。因此,参照以往研究做法[33],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即设置虚拟变量DIDi,t,城市实施夜间经济政策的当年及以后年份DIDi,t= 1,其余DIDi,t= 0。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如下:

其中Ti,t为城市旅游经济增长水平,DIDi,t为夜间经济政策实施虚拟变量,其系数β1代表了政策实施效果,Xi,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εi,t为随机误差项。同时,本文参考以往学者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方法[34-35],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控制了城市固定效应μi和年份固定效应λt。

(二)变量说明

解释变量DIDi,t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如果其系数β1为正值且显著,则表明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可有效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增长,如果β1为负值且显著,则表明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有阻碍作用。被解释变量Ti,t用于描述城市旅游经济增长水平,一般选用地区旅游收入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而夜间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目标是带动国内消费大循环,因而本文将国内旅游收入(Lnrevenue)、国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Pror-gdp)作为衡量旅游经济增长水平的主要指标。为消除通货膨胀影响,本文用各省份CPI指数对旅游收入进行了平减。稳健性检验部分,又选择国内旅游人次(Lntourist)、人均国内旅游收入(Perrevenue)作为替换被解释变量来衡量地方旅游经济增长水平。

为保证回归的稳健性,尽可能避免政策效果偏误,本文将一系列影响地方旅游经济增长的控制变量加入模型,借鉴已有文献[36-38]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控制变量如下:(1)区域经济规模(Lngdp),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实证分析时取对数;(2)经济发展水平(Lnpergdp),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实证分析时取对数;(3)旅游资源富集度(Resource),使用各地级市当年所拥有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来表示;(4)产业结构水平(Structure),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示,产业结构水平越高,表示服务业越发达;(5)接待服务能力(Human),使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人数比例表示,比例越高,代表服务接待能力越强;(6)社会消费情况(Lnconsume),使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证分析时取对数;(7)社会投资水平(Lninvest),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实证分析时取对数;(8)交通运输水平(Perroad),用人均公路里程数衡量。所有涉及收入、价格的变量均用各省份CPI指数进行平减。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297个地级市,因部分城市如三沙市、儋州市、山南市、那曲市等数据缺失严重,故不考虑此类样本,本文最终选取2002—2019年289个地级市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涉及相关数据均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官网等,部分缺失数据通过查阅地方政府网站、运用平均增长率进行补充。样本数据经取对数、平减等处理后,对相关变量进行描述统计(见表1)。

表1 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2报告了对公式(1)进行基准回归的结果。结果表明,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对地区国内旅游收入(Lnrevenue)、国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Pror-gdp)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具体分析,回归①②的被解释变量为国内旅游收入,回归①只控制了固定效应,估计结果为1%水平上显著为负,系数为-0.2670,回归②加入了影响城市旅游经济的系列控制变量,估计结果为1%水平上显著为负,系数为-0.1750,代表在平均意义上,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反而会使当地国内旅游收入增长幅度下降0.2%左右。回归③④的被解释变量为国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同样方式处理,无论是否加入系列控制变量,估计结果均为1%水平上显著为负,仅是系数从-0.0276降为-0.0213,代表在平均意义上,实施政策反而使国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的增长率下降0.02%左右。导致抑制作用的原因可能是2019年以前国家层面没有颁布指导意见,各地区制定夜间经济政策处在探索阶段,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精准性有待提高,对政策发挥旅游经济效用的条件如文旅消费业态、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等的预估不足。部分验证了假设2。

表2 基准回归结果

(二)异质性分析

按照国家统计局2 018年发布的“统计制度与分类标准”中对中国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的划分,对样本进行分组,采取分组回归方式分析异质性[39],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对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西部地区系数变小,抑制的显著性减弱;到中部地区,当国内旅游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时,系数仍为负但已不显著,当国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时,系数已由负转正;最后到东部地区,虽然系数较小,但是已经出现5%水平上的正显著,说明东部地区实施政策可以显著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增长。政策实施的负向影响从显著到逐渐减弱,最后抑制作用消失,反而出现了正向促进作用,究其原因,一是从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到东部地区,城市经济整体水平逐渐提升、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化,居民消费水平、交通通达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城市治理水平、配套服务水平等都随地域切换而逐步提高[40];二是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优势逐渐凸显,国内旅游出游率逐步提高。因此,假设1、假设2得到验证。

表3 区域异质性回归结果

(三)影响机制分析

前文阐述了夜间经济政策可以从丰富文旅消费业态、优化消费场景、延长游客滞留时间、增加消费机会等方面影响城市旅游经济,也指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是夜间经济政策推动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为此,将进一步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参照刘瑞明[41]、谭娜[42]等的机制检验方法,明确影响因子并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夜间经济政策实施作为解释变量,验证政策实施如何通过影响因子作用于旅游经济。

夜间经济政策中文旅消费业态、产品的供给及场景的优化,主要通过延长游客旅游时间,增加游客参与夜游、夜购、夜宿、夜娱、夜宴等消费来拉动旅游收入增长,因此,为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应将餐饮、住宿、文体、娱乐业的快速发展设为影响因子1。为验证上述机制,将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数(Number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数(Number2)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回归中模型①②列所示,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数回归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数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夜间经济政策实施可以通过满足游客消费需求、拉动附加消费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增长。

表4 影响机制分析回归结果

旅游活动的大众化、散客化趋势,对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3],特别是夜间旅游,交通便利性更是影响游客出游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将社会投资水平(Lninvest)、交通运输水平(Perroad)作为被解释变量,检验实施夜间经济政策是否能改善当地交通条件、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回归结果如表4中模型③④列所示,两个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大部分地区虽然实施了夜间经济政策,但当地交通条件改善、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速度反而不及对照组,从而阻碍游客出游。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灯光亮化以及公共交通、商场、公共服务机构延时关闭给政府财政造成负担;另一方面,夜间旅游本身市场规模、客流量不够稳定,各地能够支撑夜游产品开发的软硬件基础有明显的差距,因而社会投资特别是旅游企业投资普遍较为谨慎[44]。

至此,解释了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对地区旅游经济影响具有差异性的可能原因,再次验证了假设2。

四、稳健性检验

(一)平行趋势检验

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要保证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解释变量在政策干预前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本文依据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的平行趋势检验思想,参考Amore[45]等的做法,在模型中加入是否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和实施前6年与后8年的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互项,如果政策干预前6年的交互项系数接近于0,说明政策发生前各年处理组与控制组的旅游收入没有明显差异,平行趋势假设得到满足。如图1所示,政策出台前,交互项系数在0附近徘徊,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旅游经济增长水平总体上无显著差异;政策出台后,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图1 平行趋势图

(二)替换被解释变量检验

本文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对夜间经济政策的抑制作用进行稳健性检验。参照李光勤[46]、石培华等的做法[47-48],将衡量旅游经济增长水平的指标替换为国内旅游人次(Lntourist)、人均国内旅游收入(Perrevenue)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替换被解释变量、PSM-DID)

(三)PSM-DID检验

本文参考李绍平[49]、乐菡[50]、明雷[51]等人的做法,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寻找与实施夜间经济政策样本类似的控制组,尽量减少样本选择性偏差带来的政策效果差异,再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对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回归检验,若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则表明估计结果稳健。第一步,将区域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富集度、产业结构水平、接待服务能力、社会消费情况、社会投资水平、交通运输水平指标设置为预测控制变量即协变量。第二步,采用K近邻卡尺匹配方法,对控制变量进行Logit模型回归并得到倾向得分值,筛选出符合匹配条件的控制组,最终得到4457个城市样本。为保证结果稳健,本文切换核匹配、半径匹配等其他方法重新匹配,匹配结果与K近邻卡尺匹配方法基本无出入。第三步,使用匹配后的数据再次进行多时点双重差分估计,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见表5)。

(四)安慰剂检验

为验证实证过程未受非观测因素的影响,本文借鉴La Ferrara[52]、刘青[53]、周茂[54]等的做法开展安慰剂检验。由计算机随机指定对照组、处理组,生成未处理组虚拟变量和伪政策虚拟变量,使夜间经济政策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具有随机性。重复随机抽样过程500次,对每一组全新数据进行回归,绘出500个DIDi,t的估计系数分布图(见图2)。由图2可知,通过随机处理,以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为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均值与基准结果相比,都集中分布在0附近,表明城市的特征差异未对回归结果产生显著影响,之前估计结果是稳健的。

图2 安慰剂检验图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2019年国家层面出台纲领性意见之前,各地发布的夜间经济政策对于城市旅游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外生冲击”,符合“准自然实验”要求,本文利用2002—2019年间全国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应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夜间经济政策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并未按照理论预期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增长。从全国范围来看,现阶段政策实施对样本城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国内旅游人次、人均国内旅游收入等指标有抑制增长的作用。在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操作后,选择性偏差等内生性问题得到缓解,上述结论依然成立。(2)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说明,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存在“马太效应”,其中,东北地区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西部地区抑制作用减弱,中部地区影响效应不显著,东部地区能促进旅游经济增长。(3)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政策实施通过丰富夜间文旅业态、提高消费附加值来提升旅游经济效应,但如果不同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完善配套服务,那么政策实施将对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有负面影响。可见,要发挥夜间经济政策对旅游经济的“引擎”作用是有一定前提的。

(二)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针对如何健全夜间经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其旅游经济带动作用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各地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政策。夜间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不具有普适性,各地政府部门在出台夜间经济政策前应客观、科学地评价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消费水平及潜在消费群体,不能盲目规划、随意投资夜间旅游项目,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旅游资源禀赋不高的东北、西部地区部分城市,夜间经济项目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难以带来经济增长和繁荣。同时,也要关注季节和时段。北方11月到次年3月比较寒冷,夜间温度较低,不适宜外出活动,所以发展夜间经济存在客观局限性,该类地区可以制定相对灵活的、可调节的夜间经济政策,如冬季可鼓励观影、阅读、演出等室内活动且适当缩短营业时间,夏季则可丰富夜市、夜游、夜购等消费业态。第二,开发夜间文旅产品应坚持特色化、多元化原则。夜间旅游不仅仅是灯光亮化、餐饮娱乐、延长景区经营时间,它应该是消费的升级,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内容创造,挖掘本地文化特色、讲好城市故事,打造多元文旅消费场景,精准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诉求[55]。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特点注入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特色文旅项目,切忌生搬硬套或照搬复制,要聚焦当地文旅IP和品牌,形成夜间与白天文旅产品业态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延伸文旅消费链条。如西安大唐不夜城,聚焦盛唐文化IP,将唐文化贯穿商业、休闲、娱乐、体验等业态,成为全国仿古街区夜游的“打卡”地标。因此,政策制定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重视文旅品牌建设,围绕核心主题布局多元消费业态和场景,构建有较高辨识度、彰显地区形象的夜游产品体系。第三,以“全方位”服务和“精细化”管理保障政策效用。不同于白天出游,夜间旅游对夜间的交通出行、应急安全、环境保护等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地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是否匹配,是决定该地区是否合适开展夜间旅游的前提条件。从“全方位”服务角度看,交通保障是基础,可适当延长夜游街区或集聚区的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加强出租车、网约车定向调配,提升夜间车辆在线率,保障公众夜游出行需求;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书店等文化活动场所也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延长开放时间;灯光亮化、夜间标识、咨询服务、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药店诊所等生活性保障服务也需要配套。从“精细化”管理角度看,政策制定要统筹考虑消费者、政府部门、文旅企业、娱乐场所、当地居民等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分区域灵活设置夜间经济协调管理机构,联动治安、消防等管理部门,确保有安全巡逻、有应急预案,消除游客安全顾虑;还需要考虑建设、运营、维护等管理综合成本。如上海、济南提出各区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夜间区长”,北京提出设置市、区、街(乡镇)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创新了夜间经济管理和治理模式。第四,完善国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评选标准。一是要考虑参选地区包括人口、经济、旅游资源、文化等要素的异质性,分区、分级制定评选标准。从区域划分,可以按照城市街区、景区、乡村三类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设置不同的评选指标;从主题划分,可以按照文化景观类、自然景观类、休闲娱乐类调整指标权重。二是要将居民、游客投诉,以及光污染、噪声污染、安全事故等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选和复核的扣分事项。三是要设置常态化检查考核机制,对第一年总分不达标的集聚区予以警告整改处理,连续两年不达标予以撤销集聚区称号。

猜你喜欢

消费政策旅游
政策
政策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助企政策
政策
40年消费流变
旅游
新消费ABC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