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钢琴演奏中的触键特点及技巧
2023-08-16杨坤
【摘 要】钢琴作为“乐器之王”,长久以来始终被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所推崇,怎么样才可以熟练的演奏出优美华丽的乐章,演绎出钢琴独有的音乐特征,我们需要从古典主义钢琴演奏中汲取营养。在进行钢琴乐器演奏时,钢琴触键是进行钢琴演奏及学习者需加以深入学习与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采取不同触键方式进行钢琴演奏时,所产生的音色也不尽相同,若是钢琴弹奏者要充分体现演奏作品中的各种精神和内涵,为观众呈现动听、完美、优质的演奏效果,就需熟练掌握和使用好古典主义钢琴触键技巧。
【关键词】钢琴演奏;触键技巧;音色效果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9—161—03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在逐渐的提升,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一定要具备相对较高的音乐触键演奏能力,以此来便于演奏者在实际的钢琴演奏中将乐曲中的内在情感有效的表达出来,从而有效的提升音色效果,扩大钢琴曲目的实际作品感染力,与听众形成情感共鸣,最大限度的丰富听众的音域世界。
钢琴作为一种音域相对较广,表现力相对较强的经典乐器,在进行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表演者的触键技巧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曲目演奏效果,二者在演奏过程中是存在一定的关联的,为了更好的诠释出钢琴曲目中的内在情感以及价值表达,就需要切实提升演奏者的触键技巧水平,以触键技巧来影响曲目音色效果,并且提升钢琴演奏的音色效果也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对钢琴艺术追求的最佳途径之一。
一、钢琴触键的类型
钢琴触键指的是在进行钢琴演奏时演奏者的弹奏方式、力度。 简单来说 也就是通过手指触键的整个过程。演奏者在根据音乐作品进行钢琴演奏时,运用不同弹奏技巧、弹奏力度对作品演奏的效果形成不同的影响,若是依照肩部、臂、手指来对钢琴触键力度进行划分的话,可细分为全臂力触键、手力触键、指力触键三种类型。
(一)全臂力触键
需钢琴演奏者运用较大的弹奏力量才能体现出臂力触键演奏形式,而通过全臂力触键方式所演奏出来的音乐声音也会相对较强,而这种演奏方式需钢琴演奏者在实际演奏中切实应用肩部与手臂的力量来触键。简单来说,使用全臂力触键进行演奏的话,通常是在演奏贝多芬、李斯特等人的交响乐时进行使用,并且大多是在作品中最高潮部分使用,若是将这一触键方式具体运用到现代钢琴音乐作品演奏中的话,通常可用来代替一些具有一定敲击性音响需要及效果的演奏乐器。
(二)手力触键
手力触键方式的有效应用,需音乐作品演奏者借助手掌的力度与重量进行弹奏,通常情况下,演奏者在实际应用手力触键方式进行钢琴演奏时,可将其作进一步的划分,并可细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1)速度较快的一种触键方式,这种演奏方式常会被运用到一些演奏强度为中等的音乐作品中。
(2)速度较慢的一种触键方式,而这种触键方式一般会被用在一些需演奏力量会较集中的音乐曲目中。
(三)指力触键
在钢琴触键力量使用过程中,指力肌肉力量的使用是最少的,只需演奏者使用手指部位的前三节关节力量即可,在具体演奏时,可显著发现,指力触键方式的触键动作幅度相对较小,所以所弹奏出来的音响声也比较弱。
二、古典主义钢琴的主要演奏特点
(一)钢琴演奏法
由于受到音乐作品创作者的演奏喜好及方式等影响,钢琴演奏者在演奏古典时期的相关音乐作品时,通常是以高抬指、断与连、跳奏等多种弹奏技巧作为支撑,与此同时,演奏者还应具备优雅、完美的音乐演奏气质,能精准把握和控制好作品的演奏分寸,包括旋律的均匀流畅,以及手指触键灵敏、清晰等演奏方法。
(二)音色风格
在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色方面的表现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如在莫扎特和海顿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对音色的划分更为清晰,他们更强调手指的清晰度、颗粒性、透明度,较讲究音色的通透性。此外,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创作者在谱写演奏乐谱时,并未将演奏中心放于音色的制作上,相反,作品创作者会更加注重整个音乐作品的统一性,以促进作品的演奏形式、音色等能更加完美。
(三)节奏和旋律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节奏灵活丰富,较多使用出其不意的停顿、切分音,以及从长音到短音的频繁转换。旋律表现上悦耳动听,平衡对称,端庄典雅,大部分以长度相同的两个乐句组成。
(四)速度及力度
从一首整体的钢琴作品来说,古典主义时期在速度上的应用会更加清晰和明确,且不同的演奏乐曲有与之对应的不同的速度要求,在音乐作品演奏中,速度的運用向作品两头扩张,速度模式逐渐多元化。在相关作品中,与莫扎特、海顿的音乐作品相比而言,贝多芬的“快板乐章”就显得更轻快许多,而慢板乐章则较慢许多。演奏时,总体稳定、速度均匀、富有弹性。在古典主义时期,由于乐器的不断发展,乐器的音量也在不断增大,可通过运用不同触键来进行渐强及渐弱的变化,所以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也变得更为丰富。
三、古典主义钢琴演奏的触键特点
(一)不同触键表现形式
伴随着时代及社会的迅速进步与发展,巴洛克主义也随之逐步进入古典主义,钢琴的演奏风格、演奏方式等也随着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化。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触键就已有了较成熟且稳定的声调性。通过对古典主义时期的应用作品加以深入研究分析与了解,可将这一时期的钢琴触键方式划分为两种。
第一种,在进行钢琴弹奏时,大多以“非连奏”的钢琴触键形式为主,这也就需钢琴奏者需更加注重和重视触键上的断连性: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大多在连奏、断奏两种弹奏方式,或是在触键方式上均有着非常明显的转变,这让钢琴演奏者弹奏出了更为悦耳,优美且动听的音色。比如, 在进行钢琴演奏《C大调奏鸣曲(OP.53)》这一音乐作品时,就是采用了非连奏触键的方式进行演奏的,这也是典型的非连奏触键演奏音乐代表作品。
第二种,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弹奏在触键力度上的变化是十分明显且强烈的,而且更为注重弹奏的重层次感。在进行音乐作品演奏时,钢琴演奏者必须注重弹奏的音色与音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演奏的音量、音色等,都会随着演奏者的演奏力度、演奏手法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变化相对较大。以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来说,我们可以从他创作的诸多钢琴音乐作品中发现 ,贝多芬在创造音乐作品时会比较喜欢使用空弱与空强的演奏方式表现作品的艺术性和戏剧性。例如,在进行钢琴演奏《d小调暴风雨奏鸣曲》过程中,就能深刻且直观地将作用演奏力度的强烈变化加以体现,同时,还直接体现了力度方面的层次感在这个音乐作品的演奏过程中,可在较简短的6个弹奏小节中充分感受到较明显的变化与速度对比。
(二)维也纳古典乐派触键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典型代表人物,他们杰出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海顿所创作的钢琴演奏作品较轻松、质朴、幽默,和声織体比较严谨,并且乐曲旋律较为优美且活泼;音色也大多较温和、平均,在音高、力度和速度方面也基本没有大大起伏盛,除了“惊愕”交响曲。而就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来说,其演奏的作品大多极富戏剧性与歌唱性,旋律优美、流畅且极为多变,他对演奏乐器在音色方面的把握并给予其歌唱性和戏剧性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兖州风格的现实写照。
就《贝多芬奏鸣曲OP.31 no1第一乐章》这一演奏作品来说,其可直观体现贝多芬较常用到的触键方法。这一首音乐作品具有古典主义时期的典型音乐风格,其中的“1—2”小节与“30—44”小节便是使用手指进行快速触键的演奏方法,在进行钢琴演奏时,主要以手腕与手指作为发力点,以实现快速触键,这一钢琴触键方式可形成非常明亮、清澈、干净的音色效果。而在此作品的“3—10”与“15—29”小节弹奏中则应用到手臂和腰部进行快速触键的方法,腰部集中力量并以此发力,通过背部等将力量传送至手臂,而后经时关节的带动让毛臂,手腕,以及手腕,手指进行快速触键。在贝多芬创作的众多钢琴音乐作品中,较大量且广泛地应用了这种用手臂作为主要发力点的触键方法,以此生成较强烈的音色对比,以及戏剧性的冲突。
四、古典主义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分析
(一)单一高抬指
单一高抬指触键技巧虽然在演奏者的自我欣赏以及作品演奏中的实际应用次数相对较少,但是作为提升演奏者触键技巧的绝佳练习方式,在钢琴弹奏练习的过程中仍被人们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与重视。在正常的演奏应用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将自己的手指与琴键之间保持贴合,之后高高的抬起一根手指,借助这种练习方式来提升演奏者手部的整体协调性以及手指的独立性。在练习中仍需注意的是,在进行单一高抬指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演奏者手部的手指始终保持一种相对较为放松的状态,年纪相对较小的练习者在进行单一高抬指训练时,很难感受到手指给予自身的各种感知。所以,在进行单一高抬指练习时,需要演奏者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式的触键技巧进行练习。
(二)不抬指触键
不抬指触键技巧是与高抬指触键技巧相对应的触键练习技巧,一般情况下会被应用于一些节奏相对较为舒缓的音乐曲目之中,在对音乐曲目进行演奏的过程中熟练的运用这一触键技巧,可以使钢琴的音色呈现出一种高低起伏,连绵不绝之势,进而使一些节奏相对较为舒缓的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更好的被表代出来。例如,世界经典曲目《卡农》,为了使台下的听众的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卡农》中的悲伤爱情故事,钢琴曲目演奏者就可以使用不抬指触键技巧,将音乐的连绵之势展现出来,最大限度的提升音乐的实际感染力,有效的激发与调动听众的情感共鸣。在当前阶段,进行不抬指触键技巧练习,为切实保证练习者可以行之有效的了解与堂握该项触键技巧,练习者需要对自身的手臂力量进行练习,对自身的手臂力量进行控制与管理,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提高自身随着音乐音节控制方向进行手指移动的稳定性,以此来有效的提升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水平。
五、古典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对音色效果的影响分析
(一)触键角度对音色效果的影响
在进行钢琴曲目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指尖与琴键之间的角度会影响到二者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倘若弹奏者与琴键指尖的角度不同,但是手指按压的力度却是相同的情况下,钢琴表面所产生的压强将会存在一定的区别,从而导致钢琴所呈现出来的音色会有所不同。在钢琴曲目演奏的过程中,钢琴按键与演奏者手指指尖的夹角越小,指尖在琴键之间的接触面也会相对变大,在手指按压力度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琴键所受到的压强越小,其呈现出来的音色就也与柔和且温润。正相反的是,当钢琴按键与手指之间的夹角越大时,演奏者指尖与琴键之间的接触面也会变大,当手指按压力度一致时,琴键所受到的压力越大,其音色的穿透力也就越大。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手指与琴键之间的夹角呈现90度时,演奏者的指尖会与琴键进行有效的接触,此刻钢琴的音色会变得明亮且清丽,倘若是演奏者的手指与琴键之间的呈现水平的状态,演奏者指肚将会与琴键进行有效的接触,钢琴的音色将会呈现出一种热情且浪漫的感觉。例如,当演奏者在对《华丽的波兰民歌幻想曲》进行演奏的过程中,为了切实表现出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依别之情,钢琴演奏者需要对自身的触键角度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
(二)触键力度对音色效果的影响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肘关节以及掌关节等不同的发力点与琴键之间的接触会对钢琴的弹奏力度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钢琴的音色出现相对明显的差别。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完成好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奏者需要明晰不同发力点与触键力度以及钢琴音色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在演奏的过程中要及时的调整手臂重心以及手臂的实际发力点,借助对不同发力点的控制,提升钢琴演奏的完成度。演奏者能够借助指尖以及手腕等部位进行发力,确保钢琴演奏的触键速度以及触键力度可以切实符合音乐曲目的演奏效果要求。例如,在对《蓝色多瑙河》进行演奏的过程中,为了生动形象的展现出多瑙河中水流潺潺的情景,演奏者需要在实际弹奏过程中,使用一种较为平均的触键力度来击打琴键,在确保琴音流畅性的基础上,使钢琴音乐曲目的情感更好的呈现在现场听众的耳边。
六、结语
综上所述,触键技巧可以将音乐曲目中的内在情感以及潜在价值更好的展现在听众耳边,同时可以在现场最大限度的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当前阶段,在进行实际的钢琴演奏过程中,使演奏者掌握与了解钢琴触键技巧,已经成为提升钢琴音色效果的绝佳途径之一。因此,需要演奏及练习人员切实做好触键技巧练习,通过触键技巧来有效的提升钢琴音色效果,进而为听众演奏出最为优美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刘倩予.论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与音色的联系以及对音色效果的影响[J].明日风尚,2021(21).
[2]雷婷婷.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的应用与音色效果的完美体现[J].戏剧之家,2021(26).
[3]陈唯茂.浅谈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触键特点[J].卷宗,2022(28).
作者简介:杨坤(1981—),女,汉族,河南内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