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尾松种植技术要点

2023-08-16

乡村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叶蜂马尾松苗床

汪 洋

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 文县 746400

0 引言

马尾松是我国人工商品林栽种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建立了马尾松种质资源库,并采取种苗一体化管理措施培育出了上百个优良家系,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促进马尾松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技术人员需要根据马尾松生长习性,有针对性地把控栽培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进行科学栽植,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马尾松的种植效益。

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西南部和陇南市文县西北部的白水江支流——中路河流域,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日照时间1 711 h,年均无霜期266 d,年降水量400~800mm,年均降水日数102 d(主要集中在6—9月),年平均相对湿度61%。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平分布处于我国棕壤褐土带,主要由石灰岩、千枚岩、页岩等风化而成。土壤厚度受坡度影响较大,一般缓坡厚、陡坡薄;阴坡土壤湿润、肥力较高,阳坡土壤干燥、贫瘠、肥力较低。在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马尾松主要分布在博峪保护站和中路河保护站。

1 马尾松生长习性

马尾松属于松科松属乔木,树形高大,树冠较宽,似伞盖。成年马尾松高可达45m,胸径在1.2~1.5m,枝干平直伸展,生有褐色鳞片状树皮。枝条为年生一轮或两轮,颜色偏黄,生有圆柱形褐色冬芽,顶部略尖,具有丝状芽鳞边及微反曲的长尖头[1]。针叶以两三针为一束,长12~20 cm,细柔且微曲。针叶两面均生有气孔线,侧面有细小锯齿。马尾松属阳性树种,具有喜光、喜温的特性,适宜生长温度为13~22℃,年降水量要求为800~1 800mm,抗涝性弱,根系发达,具有明显主根并生有根菌。马尾松抗盐碱性不强,但在砂质土、黏土等多种质地土壤条件下均可栽种,在微酸性土壤环境下长势最佳。

2 马尾松种植技术要点

2.1 种植地选择

根据马尾松喜温特性,技术人员应选择气候温润、降水充沛、地势开阔、光照条件良好的区域作为马尾松的种植地,并且要求土壤微酸性、疏松,尽可能利用熟土,同时要确保土壤中含砂量较低,不含石砾或石块,具备良好的营养积蓄及水分保持作用。此外,马尾松种植地要土地平整,具备良好的排灌条件并邻近交通干道,以满足马尾松的栽培管理要求。

2.2 整地

在定植前6个月左右,技术人员需要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进行整地,整地深度控制在20~25 cm,每667m2施入20 kg硫酸亚铁粉和70 kg有机肥(作为底肥),以增强马尾松树苗长势[2]。同时,技术人员需要根据苗圃实际情况,用生石灰做好土壤消毒处理,一般每667m2施用量为35 kg,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

2.3 良种选择

优选良种是马尾松种植成功的关键,应选取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和高抗逆性的马尾松良种,以提高栽培成功率。技术人员要从树干笔直、树冠匀称、未感染病害的成年健壮母树上采集马尾松种子。通常在每年11月至12月初,马尾松球果从青绿变为栗褐色、在球果鳞片尚未裂开时采种。采种后,采用人工加热法进行脱粒,并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待晾干后存储于袋中以备播种使用。

2.4 苗床处理

为使种子顺利萌发,技术人员要提前做好苗床处理工作。在平整土地后,技术人员可采用横山开厢的方式做高苗床。苗床高度约20 cm,宽度以约1m为宜,苗床之间预留30 cm宽的步道(步道宽度应小于苗床宽度)。在处理苗床时,技术人员应控制好苗床温度,并改善苗床通气条件,以使苗床温湿度适宜,便于马尾松种子快速萌发。

2.5 催芽

马尾松种子外壳较厚且坚硬。为提高种子萌芽率,播种前技术人员需要做好催芽处理,一般采用吸胀法催芽。马尾松种子在高温下能快速吸水。技术人员可利用其这一特性,将种子放在55~65℃温水中浸泡3~4 h,待种子吸水率达到30%、体积明显膨大后去除浮起的种子,将剩余种子从清水中捞出,待其晾干后用于播种。

2.6 播种

在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马尾松一般在每年2月末3月初播种。当地此季节降雨量不大且多风,气候相对干燥,适宜种子萌发。若苗床面积较小,技术人员可利用工具沿苗床平行方向在苗床上挖深度约0.8 cm的播种沟,采用横床条播方式播种。播种前,技术人员需要先对苗床做预热处理,温度稳定在10~12℃后,将种子播撒于播种沟,播幅宽3~4 cm,播种行距约9.5 cm,每667m2播种量约为4 kg[3]。完成播种后,先在种子上面覆盖一层焦泥灰,厚度覆盖以部分种子可见为标准,再覆盖一层干草,待种子萌发后即可去除盖草。

3 田间管理

3.1 合理开展水肥管理

技术人员需要根据马尾松的不同生长阶段采取差异化的水肥管理措施。马尾松苗龄为15~60 d时,幼苗耗水量约为3m L/株;苗龄在80 d左右时,耗水量约为56m L/株;苗龄高于140 d时,耗水量会降至26m L/株。因此,在马尾松各生长阶段,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其水分需求合理灌溉,防止灌水量过多导致其根茎腐烂。同时,在不同生长阶段,马尾松幼苗对养分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如苗龄为170 d时,对全氮、五氧化二磷、钾元素的需求量分别为7.75、0.65、13.72 g/kg,并且需要充足的微量元素。因此,技术人员要根据马尾松生长需求制订精细的施肥方案,以确保马尾松各生长阶段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充足。

3.2 控制好移栽时间及密度

技术人员应选择阴雨天气或多云天气栽植马尾松。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马尾松成活率较高。技术人员可在春季移栽(3月左右)马尾松,移栽前要做好土壤分析,确保土壤条件达到移栽要求,同时要避免土壤温度过低导致马尾松生长受到抑制。移栽密度应控制在每667m2栽植240~450株,株行距为1.5~1.8m,从而为马尾松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

3.3 及时追肥与除草

对于2~3年生的马尾松苗木,追肥时间为每年5月之前。技术人员可在马尾松树根周边挖沟施肥,施肥后立即覆盖15 cm厚的土层,并做好压实处理,第1年施肥量为100 g/株。第2年,技术人员需要做好割灌抚育工作,去除马尾松造林地内所有杂草、藤本、灌木类植物。第3年,技术人员需要喷洒除草剂杀灭杂草及灌木,喷药时要做好对马尾松幼苗的保护。对于未杀死的藤本、灌木类植物,技术人员可进行人工伐除。

4 病虫害防治措施

4.1 病害防治

4.1.1 猝倒病。马尾松猝倒病的致病菌是鞭毛菌亚门真菌。发病初期,马尾松根茎处出现点样或水渍样暗褐色或黄色斑点。病情加重后,叶片逐渐枯萎变干。苗床湿度较大的情况下,马尾松根茎呈黑色或出现腐烂,并逐渐向根茎四周扩散。该病主要由马尾松种植密度不合理、林分内部光照不足所引发。防治此病时,技术人员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30%甲霜恶霉灵500倍液混合后喷洒到发病部位[4],还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与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合后喷施于马尾松根部。

4.1.2 斑点病。斑点病是马尾松受病原真菌感染所致。发病初期,马尾松叶片上会出现小斑点,颜色偏褐,斑点上附着黑色霉状物,斑点外侧有紫红色晕圈。气温逐步升高后,病斑会连成一片,最终覆满整个叶片,导致马尾松叶片变黄发焦,提前从枝干上脱落。环境湿度过大,会导致病菌滋生,使马尾松叶片遭到重复侵染,防治不及时极易导致病害扩散。防治斑点病时,技术人员可用50%多菌灵100倍液与80%代森锰锌1 000倍液混合喷施。

4.1.3 松瘤病。松瘤病是一种对马尾松具有较大危害的病害,其中生长在海拔高于400m的马尾松最易感染。发病后,马尾松树干上会生出直径5~60 cm的木瘤,多为圆形,木瘤上有密集的龟裂纹路。4—5月,木瘤表面会形成多个黄色疱突,内有颜色偏黄的粉末样锈孢子。为防治松瘤病,技术人员需要加强营林管理,不可将马尾松与栎科树木混合栽种,应及时清除马尾松林中的栎类杂灌木,同时人工修剪马尾松病枝,或伐除发病严重的马尾松。

4.2 虫害防治

马尾松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多种害虫危害,如松叶蜂、松尺蛾、松毛虫等。其中,松叶蜂的危害较为严重,多发生在位于山腰或山脚下的马尾松林区。在具体防治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采用综合防治方法,通过防治结合、多元防控,降低松叶蜂对马尾松的危害。

4.2.1 营林防治。在种植马尾松前,技术人员要确保所选用的马尾松苗木是速生丰产、高抗病的优良苗木,并在栽种前做好土地深耕翻整,提升土壤疏松度,增强种子与土壤接触的密切性,确保种子能够充分吸收营养。播种前,技术人员还可用25%多灵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增强马尾松苗木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4.2.2 化学防治。对于受到松叶蜂侵害的马尾松,技术人员可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例如,技术人员可联合应用10%吡虫啉药剂与高效氯氰菊酯,能有效杀灭2~3龄的松叶蜂幼虫;用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在每年6—7月喷施松叶蜂危害部位,在9—10月幼虫产卵期二次喷药(消除越冬虫害)。

4.2.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法主要有天敌法和以菌治虫两种方法。①天敌法。技术人员可释放蜘蛛、蚂蚁等天敌消灭松叶蜂幼虫,可释放寄生蝇杀灭处于化蛹期的松叶蜂。针对松叶蜂成虫,技术人员可释放赤眼蜂、山雀等,抑制效果显著。②以菌治虫。技术人员可采取喷施生物药剂的方式杀灭松叶蜂虫。实践发现,苏云金杆菌对松叶蜂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而且此生物药剂毒害性小、基本无残留,不会对马尾松生长产生不利影响[5]。

4.2.4 物理防治。技术人员还可采取物理防治法防治松叶蜂。例如,技术人员可人工摘除发病树体上的松叶蜂虫卵,人工捕捉幼虫或成虫;或利用松叶蜂的趋光性,用频振式杀虫灯或LED新光源杀虫灯对其进行诱杀;或根据松叶蜂的趋色特性,制作不同颜色的粘虫板进行诱杀;或用性诱剂制作诱捕剂器杀松叶蜂,以降低马尾松林中松叶蜂的数量。

5 结语

为提高马尾松栽培产量及质量,应严格控制选地、整地、选种、苗种处理、催芽、播种等种植要点,并做好水肥、追肥、除草管理,还应综合应用营林、化学、生物、物理等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控,尤其是猝倒病、斑点病、松瘤病,从而保障马尾松健康、快速生长,提高马尾松栽植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叶蜂马尾松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靖远松叶蜂防治技术探讨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沂源县飞机施药防治松阿扁叶蜂技术研究
麦叶蜂的破绽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复壮技术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