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曲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2023-08-16马桃
马 桃
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电尕林场,甘肃 迭部 747400
0 引言
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年平均降水量为634.6mm,平均湿度为65%,年平均气温为7℃。林区内小气候温凉湿润,植物资源较丰富,其中有较多国家一级及二级保护植物。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共有4个林场,分别是电尕林场、安子沟林场、水泊沟林场、腊子口林场,其中腊子口林场栽种的水曲柳面积最大[1]。近年来,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下属各林场不断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特别是在水曲柳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 水曲柳常见病害发病特征及防治技术
1.1 翅果斑点病
1.1.1 病害特征。梣球腔菌是导致水曲柳患翅果斑点病的主要病菌。该病害发病无显著规律,主要发生在叶和翅果上。发病初期,水曲柳叶面上先出现颜色偏褐色的斑点;病情加重后,病斑由褐转白。斑点直径为3~6mm,斑点中部区域有肉眼可见的小黑点。染病翅果表面则会出现灰黑色小点。水曲柳染病叶和翅果在枝上停留时间延长,通常至深秋才会落地。
1.1.2 防治技术。根据腊子口林场的防治经验,防治水曲柳翅果斑点病时,林业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为预防水曲柳翅果斑点病,林业人员应从无发病史的水曲柳母树上采种,摘取成熟且尚未落地的种子。林业人员可在每年6月对采摘的水曲柳种子喷洒波尔多液200倍液,15 d左右喷药一次,给药3~4次即可,以便在种子催芽处理之前将有害病菌杀灭。若病果未全部剔除,林业人员可用甲醛溶液浸泡处理种子,或采取混砂法处理,以降低水曲柳患翅果斑点病的概率。针对重点发病区域,林业人员应于每年6月上中旬用4%农抗120等生物制剂喷洒发病树体,正常情况下喷药3~4次即可,遇降雨天气应多喷药1次;在7月下旬采收前,再给药3~4次。
1.2 水曲柳叶斑病
1.2.1 病害特征。水曲柳叶斑病是由梣叶枝霉菌诱发的病害。发病之初,水曲柳叶片上形成病斑,数量不多,多呈圆形,颜色多为灰白色或浅墨色。发病一段时间后,叶片正面颜色逐渐由绿转为深褐色,叶片中部区域会产生灰黑色的霉状物,叶片背部出现淡灰色病斑。病情加重后,水曲柳患病叶片会提前从枝上脱落。
1.2.2 防治技术。结合腊子口林场的实际工作经验,林业人员要科学建设苗圃,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强化新栽幼树抚育,以增强水曲柳抗病能力。林业人员在修剪水曲柳后,要立即用5°Be石硫合剂涂抹伤口,防止病菌由伤口进入水曲柳体内而诱发叶斑病[2]。在水曲柳叶斑病流行期间,林业人员要及时修剪苗木,增强林间通风性与透光性,并采取焚烧方式集中销毁落叶,以消除病原。对于已发病的水曲柳,林业人员应在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进行治疗。
1.3 水曲柳梢头白腐病
1.3.1 病害特征。水曲柳患梢头白腐病的致病菌主要是粗毛纤维孔菌。此病菌随风传播,经水曲柳本体上的伤口进入苗木体内。感染梢头白腐病后,水曲柳的新梢摘心处、采后穗柄等受损区域会形成颜色偏绿或淡褐色的病斑,具有水浸样特征;枝蔓生长后,病斑会扩大并向内凹陷,颜色逐渐转为褐色,且其中会生出多个白色小点;发病后期,病部逐渐变干,颜色转为灰褐色或白色,上面生出密集黑点,病部四周会形成纤维状组织并逐渐腐朽,病情较严重时会出现折梢或折干现象。在该病害侵染过程中,树干腐朽不易被发现,防治难度较高。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下属各林场的水曲柳栽植区均有此病发生。在所有病虫害中,白腐病对水曲柳产生的危害最为严重。
1.3.2 防治技术。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各林场对梢头白腐病采取了多项防治措施,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林业人员对水曲柳加强抚育管理,及时清理附有病菌的植株病残体,强化源头控制,以减少病菌总量;对栽种区低洼处做好土壤改良,建设排水系统,防止水曲柳生长环境过于潮湿;及时修剪过密枝条,增强林间透风透光性,以降低水曲柳患梢头白腐病的概率。此外,林业人员在修剪水曲柳枝干时,要切除已腐朽的树干,并用油灰、防腐剂等涂抹伤口。针对已感染梢头白腐病的水曲柳,腊子口林场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治疗。
1.4 煤污病
1.4.1 病害特征。煤污病是由煤炱目真菌引起的腐生菌类疾病,以水曲柳自身分泌物为营养来源。水曲柳感染该病时,其叶片表面会形成粗糙、厚度不一、多呈墨褐色的菌苔;发病严重时,菌苔可将叶片小枝全部覆盖,导致植株光合能力降低;若环境不佳或营养供应不足,菌苔会逐步干裂并从叶面上脱落。煤污病病菌以孢子形态隐藏于病部越冬,第二年春季通过昆虫、降雨或风等媒介传播。
1.4.2 防治技术。腊子口林场防控水曲柳煤污病时,将工作重点放在控制林分郁闭度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及时修剪修长枝或过密枝,将出现病害症状的枝叶剪除,提高水曲柳栽种区的通风透光性,以破坏煤污病菌的滋生环境。同时,该林场在日常管理中还着重控制灌水量,雨季减少对水曲柳的浇水频次,防止水曲柳生长环境湿度过高;对病害较严重的水曲柳,在其休眠时,用3~5°Bé石硫合剂进行喷洒;为切断病菌传播途径,用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防治蚜虫、介壳虫等虫害[3]。
2 水曲柳常见虫害发病特征及防治技术
2.1 小地老虎
2.1.1 虫害特征。小地老虎是一种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发生率较高的虫害,在各林场水曲柳栽种区均有分布。此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会危害上百种植物。小地老虎成虫身体为暗褐色,长约2 cm,生有分为3段的前翅,虫体上有颜色偏黑的剑形或肾形斑块,后翅无斑纹且颜色偏灰。不同区域生长的小地老虎,年发生代数有所不同。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小地老虎为一年二代,而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常见的小地老虎则为一年六代。小地老虎幼虫共有6个龄期,大于3龄的幼虫多于夜间行动,主要危害水曲柳幼苗,会将幼苗拖入土穴啃食。
2.1.2 防治技术。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主要采用农业、物理、化学综合防治措施防治小地老虎。鉴于小地老虎多生存于杂草丛,当地林业人员及时清除杂草,以破坏其繁殖环境。根据成虫的趋化性,林业人员用糖、醋及酒等配制成蜜糖液,然后制作诱蛾器诱杀小地老虎成虫。林业人员也采用人工捕杀方式,刨开土层捕杀小地老虎高龄幼虫;对于3龄前幼虫,用药剂或毒土防治。例如,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等杀虫剂拌种,或用50%辛硫磷乳油50m L与150 L水混合后喷拌细土制作毒土,以杀灭小地老虎幼虫。
2.2 水曲柳芫菁
2.2.1 虫害特征。芫菁属鞘翅目芫菁科昆虫。芫菁成虫体长为17~20mm,体宽约5mm,头部及胸腹部为绿色,头上生有黑色触角,具有尖锐端节;雄虫触角形状类似锯齿,长度为8~10 mm,而雌虫触角略短[4];芫菁前胸背板形似僧帽,存在突出侧角,胸面平整度不佳;生有红褐色鞘翅,具有金属光泽绿色纵向纹路,鞘翅红褐色带中部及红绿交界处各生有一个隆脊。
2.2.2 防治技术。由于水曲柳芫菁成虫具有群居、假死特征,目前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下设林场主要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清除芫菁成虫,同时做好苗期管理,及时除去杂草并松土。根据腊子口林场的实际防治经验,幼林管理期间,林业人员可用80%敌敌畏或90%敌百虫或2.5%溴氰菊酯乳油800倍液等杀灭芫菁。此外,林业人员可利用芫菁的越冬习惯,秋季对水曲柳种植区的土地进行深翻,利用低温天气将藏于土中越冬的芫菁幼虫消灭。
2.3 水曲柳巢蛾
2.3.1 虫害特征。巢蛾是对水曲柳危害较为严重的虫害,其幼虫以新生嫩芽、嫩梢及叶片为食,导致水曲柳芽梢枯萎、叶片枯黄。水曲柳树梢是最易被巢蛾侵害的部位,而叶柄所受危害通常较轻。巢蛾在当地为一年发生二代,初龄幼虫越冬后于翌年5月危害水曲柳,一般2个月后危害至树冠,对水曲柳幼树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大。
2.3.2 防治技术。水曲柳巢蛾在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危害较为严重。各林场均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对巢蛾进行防控。①采用释放天敌的方法消灭水曲柳巢蛾。巢蛾幼虫天敌为蜘蛛、绒茧蜂、黑基瘤姬蜂等。在越冬后巢蛾幼虫出现时,便可释放这些天敌生物,通过灭杀巢蛾幼虫降低巢蛾数量。②从其他地区引进新苗木时,要加强检疫,防止将带虫苗木引入栽植区,以降低巢蛾发生率。③造林时,将水曲柳与落叶松混合栽种构建混交林,通过提升林分郁闭度破坏巢蛾的生长环境,进而降低其对水曲柳的危害。④一旦发现巢蛾卵块,立即人工剪除,并将卵块集中焚烧处理,以避免扩散。⑤针对一龄与二龄幼虫,采取喷药防治措施。例如,安子沟林场主要用50%磷胺乳油或辛硫磷乳油防治巢蛾。
2.4 疣纹蝙蝠蛾
2.4.1 虫害特征。疣纹蝙蝠蛾为鳞翅目蝙蝠蛾科害虫,在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分布较广,对水曲柳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此害虫以幼虫危害为主,主要寄生于杂草、经济作物,会危害水曲柳树干基部。疣纹蝙蝠蛾幼虫从水曲柳的枝干蛀入树体内部,侵害初期导致树势减弱,危害严重时导致树干遇风而折。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的疣纹蝙蝠蛾为两年发生一代,其虫卵及幼虫分别在地面及树干髓心处越冬。
2.4.2 防治技术。针对疣纹蝙蝠蛾,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主要利用天敌防治。各林场通过释放扁蛾小寄蝇、棕腹啄木鸟等方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杀灭效果。同时,水泊沟林场用3%高效氯氢菊酯500倍液等化学药剂防治疣纹蝙蝠蛾,效果也较为理想[5]。给药时,林业人员采用打孔注药法,以减小对水曲柳生长的影响,并减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注意,注药孔通常需要2年愈合。
3 结语
为保证水曲柳的栽培效益,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下设各林场在种植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病虫害预防与控制力度。林场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水曲柳易患病害及虫害特征,并选择适合的防治技术,有效预防与控制病害及虫害的发生与扩散。为有效降低水曲柳病害发生率,林业人员应做好浸种及种子消毒处理等工作,以增强水曲柳的抗病能力。针对虫害,林业人员则要根据虫害特性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以保障水曲柳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