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技术

2023-08-16杨红霞

江西农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业区旱作红蜘蛛

杨红霞

(山西省永和县农业农村局,山西 永和 041400)

山西省永和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永和县是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35.6 万亩,玉米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20 万余亩。“旱”是永和县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困境,“靠天吃饭”是当地农民所常提及的词。据统计,2022 年1 月-4 月,全县平均降水量16.3 mm,较去年同期减少60%,受此影响,永和县局部地区土壤表层墒情下降明显,处于干旱状态,这对玉米栽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在“旱”情下保障玉米高产稳产,成为相关人员研究思考的关键问题。

1 科学选用良种

1.1 选择高产耐旱品种

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前,做好选种工作非常重要。农户应结合土壤水文状况科学选种,优选高产耐旱的玉米品种,确保玉米根系具备较高的抓土吸水性能,胚芽要具备较强的顶土能力、较低的叶面蒸腾率,以及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在实际选种时,农户要综合考虑生产计划落实品种选择工作,如登海605、农科大8 号、郑单958、隆玉369、中种8 号等,上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抗旱耐高温、拱土能力强、茎秆粗壮、籽粒饱满、根系发达、高产稳产等特点和优势,非常适宜在永和县旱作农业区种植[1]。

1.2 促进种子抗旱保苗

玉米播种前对玉米种子进行抗旱锻炼,可显著提升其抗旱耐高温的能力。目前玉米种子抗旱锻炼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干湿循环法,准备适量25℃的温水,然后浸泡玉米种48 ~72 小时,将其捞出后晾干播种即可。玉米种经过抗旱锻炼后,可促进根系生长,利于壮苗培育,增加叶片含水量,促进增产10%以上。其二是药剂浸种法,准备氯化钙1 kg,然后加入温水100 kg,搅拌均匀后浸泡玉米种子50 kg,浸泡时间控制在6 小时左右,晾干后再播种。或者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微量元素浸种12 ~14 小时。,让种子吸足水分后再晾干播种,均可起到不错的抗旱保苗效果,进而保证植株的成活率[2]。

2 土壤改造处理

2.1 深耕深翻

为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通透性,要重视对土壤的深耕深翻处理,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便于降雨时深层土壤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进而在干旱时依然能够维持田地蓄水保墒的能力。春玉米一般在早春解冻之后进行深耕深翻,进而提升玉米抗旱性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2.2 培肥土壤

对土壤进行培肥处理,可起到以肥调水的目的。土壤培肥时,应增施经过腐熟发酵的农家有机肥,进而发挥土壤的蓄水、保水、供水等能力,使得玉米抗旱性更强。试验表明,玉米在高肥地块的耗水量约等于一般地块玉米全生育周期耗水量的1/4,其根本原因是高肥地块的玉米植株根系会伸展至土壤深层,这能够提高植株的吸水抗旱能力。与此同时,将玉米和豆科作物轮作,并栽植绿肥,增施磷钾肥,亦可起到提升土壤水分利用率的作用。

3 秸秆覆盖蓄水

旱作农业区玉米地通过覆盖秸秆的方式,可显著降低地表水分的蒸发,同时也能够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土壤中水分含量。试验表明,每667 m2玉米田行间覆盖玉米秸秆300 ~400 kg,比露地土壤水分含量增加4.6%;秸秆覆盖量越多,则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越强,进而为玉米植株的健壮生长奠定有利的基础。

玉米地覆盖秸秆,主要采用三种方法。首先,玉米播种后,在玉米拔节前将马铃薯秸秆等覆盖在玉米行间,一般每667 m2用秸秆200 kg 左右,收获玉米之后再用旋转犁绞耕玉米茬、腐熟麦秸即可。其次,收获马铃薯等前茬作物之后,留茬20 cm 左右,然后贴茬栽培玉米,当玉米长出苗之后中耕灭茬1 ~2 次,将根茬散铺在土壤表面,可起到保温保湿效果。最后,玉米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在地表上,同时施加适量的氮肥,加快秸秆腐熟发酵,增加地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3]。

4 播种作业管理

4.1 抢墒播种

抢墒播种的目的,是为了让玉米需水高峰阶段碰上降水高峰时期,促进玉米植株根系吸水生长,同时也能够达到齐苗壮苗的目的。玉米幼苗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低,从播种后至拔节前需水量仅占总需水量的15%左右,此时农户即可抢墒播种,让玉米幼苗期落在降水之前,保证出苗率。同时,播种后应做好中耕松土工作,减少水分蒸发。

4.2 覆盖免耕

针对当前永和县春季干旱的困境,在玉米旱作农业区可采用覆盖免耕技术,秋季不整地,春季直接播种,防止跑墒。利用免耕机配套水箱,让玉米种子和水同时下地,然后及时进行镇压保水处理,播种后铺设滴灌带,便于后期进行水肥一体化作业,减少水分消耗和浪费。玉米植株长出5 片真叶时,在垄沟、垄帮旋耕,利于雨水存储,提高抗旱保墒效果,达到增效高产的目的。

4.3 坐水种植

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时采用坐水种植技术,具备诸多的优势,不会受到地形因素的限制影响,可提高对水源的利用率,进而摆脱对降雨、墒情的依赖性。玉米坐水种植时,要先刨坑浇水,在水渗下后及时播种覆土,轻轻镇压,避免透风漏气对出苗造成影响。玉米坐水种植时建议配套使用免耕机进行等行距种植,株行距控制在30 cm×50 cm,每667 m2栽植4500 株左右。

5 重视地膜覆盖

5.1 膜侧播种

膜侧播种指的是在宽窄行种植的基础之上,将地膜覆盖在窄行,在地膜边缘土壤内播种玉米,播后覆土3 cm 并镇压,便于膜上积聚雨水,并自然流至玉米穴内,满足玉米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不仅如此,膜侧播种可大大减少对残膜的回收,播种后的玉米植株扎根深,可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4]。

5.2 地膜双槽

地膜双槽指的是按照适当行距开两条槽,中间为槽梗,然后在槽梗上覆膜,膜下栽培玉米,因槽内地势低,有利于积聚水分,让水漏至孔内,为玉米植株生长提供一定的水分,使得玉米具备更强的集水抗旱能力。

6 化学制剂保墒

6.1 保水剂

保水剂也被称为吸水剂,其能够吸收、保持自身重量的1000 倍的水分,同时能够将水分缓慢释放,实现对土壤含水量的有效调节。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时,要重视对保水剂的使用,通过种子涂层、包衣、蘸根等方式,达到保水的目的。实验表明,使用浓度1.5%的保水剂进行玉米包衣处理,可提前出苗3 天,可增产8.5%。栽培时将保水剂施于穴内,可促进玉米植株出苗和后期生长。

6.2 抗旱剂

抗旱剂属抗蒸腾抑制剂,其富含碳、氧、氢、氮、硫等多种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可起到不错的调节作用。将抗旱剂应用于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中,可减缓水分蒸发,降低蒸腾作用,提高土壤含水量。不仅如此,利用抗旱剂可有效改善玉米植株体内水分含量,加快玉米穗分化,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激发植株根系的活力,降低玉米植株早衰的概率。研究表明,玉米孕穗期每667 m2用抗旱剂50 g 兑水10 kg 喷施在叶片上,可增产7%~15%。

6.3 增温剂

增温剂在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其喷施在土壤表层形成膜,将土壤封闭,进而提升土壤温度,减少水分的蒸发和热耗,保持土壤水分。不仅如此,增温剂的使用可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增加土层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为玉米植株的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水分条件。

7 强化田间管理

7.1 补苗定苗

玉米栽培后,应密切查看幼苗出土生长情况,若发现存在缺苗、露苗的现象,要及时补栽。农户应使用同一品种玉米进行移栽定植补苗,保证生长一致性。当幼苗长出4 片真叶时,要做好定苗工作,将弱苗、病虫苗去除,留下健壮苗,实现对壮苗的培育。

7.2 蹲苗助长

蹲苗是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时的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通过落实蹲苗工作,可抑制玉米植株徒长,将养分、水分全部集中在根部发育上,降低后期玉米倒伏的概率。一般在玉米植株长出8 片真叶时即可蹲苗,蹲苗期间应减少肥水施用量,并在幼苗1 心1 叶后扒土晒根,让玉米植株的根基部接受阳光照射1 周左右,然后封土扶苗,实现矮化、抗倒、增产的目的。

7.3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一般在玉米植株5 ~7 叶期间应中耕除草2 ~3 次,一方面可去除杂草,避免其和玉米争夺水分和养分;另一方面可减轻土壤板结,促进根系向下扎根,减缓地面径流的冲击力,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湿度,促进植株生长发育[5]。

8 病虫害防治

8.1 纹枯病

纹枯病是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常见病,发病田可减产10%~4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时期,尤其是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的发病率最高,对玉米的危害时间较长。纹枯病会对玉米植株的叶片、叶鞘造成较大的危害。叶鞘患病后,会出现水渍状的病斑,呈椭圆形,后期病斑逐渐扩大成云纹状。茎叶发病后,所出现的病斑呈褐色,湿度过大时会形成褐色的白色菌丝体。25℃~30℃是纹枯病发生的适宜温度,若玉米田通风差、光照不足、密度大、滥用氮肥、常年连作,会极大地增加玉米纹枯病的发病率。

玉米纹枯病防治技术如下:坚持轮作倒茬,和马铃薯等作物实行3 年以上轮作,减少田间致病源;科学选种,优选抗旱、抗纹枯病的良种;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之上,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重视药剂拌种,建议使用2%灵福合剂拌种;控制栽培密度,保证田间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病害严重时,可交替喷施5%井冈霉素水剂600 倍液、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用2 ~3 次。

8.2 茎基腐病

旱作农业区玉米茎基腐病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在10%~25%左右,严重影响产量。该病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至蜡熟期进入发病盛期。该病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青枯型,玉米植株叶片突然失水干枯,变为青灰色。其二是黄枯型,玉米叶片逐渐发黄枯萎。该病属土传真菌性病害,连作田、瘠薄地、岗地、过早播种的地块发病率最高。25℃~26℃环境下,该病发病率明显升高。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技术如下:重视对田间病残株的清理,将其带出田间集中烧毁,防止病菌残留;坚持轮作倒茬,优先和马铃薯等作物实行3 年以上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重视施肥管理工作,合理控制好氮、磷、钾肥比例,提升玉米植株的抗病性;控制玉米栽植密度,保持田间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密切留意植株生长情况,若发现有病株老叶,应及时摘掉;做好浇水工作,控制土壤湿度;重视除虫,重点防治蚜虫、灰飞虱等害虫,减少病菌传播;发生病害后,可交替喷施65%代森锰锌可湿粉剂500 倍液、20%三唑酮乳油3000 倍液,每间隔1 周用药1 次,连续用药2 ~3 次。

8.3 红蜘蛛

永和县旱地玉米栽培时,红蜘蛛是主要害虫之一,其多发于玉米抽穗后,红蜘蛛通过刺吸玉米植株叶片养分,导致叶片产生大量的斑点,颜色为黄白色,后期叶片逐渐黄枯死亡。干旱环境下,玉米田间红蜘蛛数量明显增多,受害的玉米籽粒秕瘦,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玉米红蜘蛛防治技术要点如下:玉米收获后做好深耕灭茬工作,将红蜘蛛翻出,减少田间越冬害虫数量;冬春季节可通过磙压、耙耱的方式,让红蜘蛛窒息死亡;重视对杂草的清理,尤其是沟渠、田埂上的杂草,应及时清理,防止红蜘蛛繁殖;科学合理选种,优选抗虫性品种,并对玉米种进行包衣处理,提高抗虫性;控制好玉米种植时间和密度,加强田间管理,确保玉米植株茁壮成长;利用红蜘蛛的趋色性特征,在玉米田间内悬挂黄板、蓝板,每667 m2悬挂25 张左右,可有效诱杀红蜘蛛;重视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如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等,实现对红蜘蛛的有效防治,该技术具有安全、绿色、无污染、无残留的优势;田间红蜘蛛数量较多时,可交替喷施2%天达阿维菌素3000 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0 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 倍液,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续用药2 ~3 次。

8.4 玉米圆斑病

玉米圆斑病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为害果穗时,造成穗腐,病菌可深达穗轴,病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曲,籽粒变黑、干秕。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水浸状,呈淡绿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之后扩大为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玉米圆斑病的防治办法为:第一,加强检疫,应特别注意不从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我国发病严重的主要是吉63 自交系。第二,药剂防治可在玉米吐丝盛期进行,重点喷洒果穗,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 g 兑水50 ~75 kg 喷施,一般连喷2 次,间隔7~10 天。

9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是永和县优势主导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针对当前永和县玉米生产中所面临的“旱”情,要积极创新完善玉米栽培技术,掌握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确保玉米安全稳定生产,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确保玉米种植户收入稳定,促进永和县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区旱作红蜘蛛
让“有机旱作·晋品”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栗红蜘蛛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在『有机旱作』上做出特色
玉米红蜘蛛防治建议
关于打造盐田循环生态农业区的展望
240g/L螺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试验效果简报
杜鹃红蜘蛛的防治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田草地螟综合防控技术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