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勃拉姆斯降E大调狂想曲》的作品演奏分析

2023-08-15冷佳

艺术大观 2023年22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

摘 要:《降E大调狂想曲》是《钢琴小品OP.119》中的第四首,是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虽然这首作品的整体篇幅不长,但其微妙之处在于其特定的音乐体裁,其中充满了无限的艺术表现力。这首作品的音乐风格含蓄深沉,体现了思想与技术的高度统一。勃拉姆斯处于浪漫主义时代,但他巧妙地将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性与古典音乐的严谨性结合起来。勃拉姆斯被称为身处于浪漫主义时期里的古典音乐主义者,他的钢琴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内涵与演奏技法,在浪漫主义时期脱颖而出,成为众多作曲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理解。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巧;勃拉姆斯;降E大调狂想曲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2-00-03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年5月7日至1897年4月3日),是德国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作曲家,也是浪漫主义中叶的作曲家,他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诞生于德国汉堡,去世于奥地利维也纳。勃拉姆斯大部分创作时间都在维也纳度过,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在此期间他与贝多芬、巴赫齐名,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三B”。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创作大部分使用的是古典奏鸣曲的创作原则,在他钢琴作品创作的中后期,他更多地选择使用具有浪漫主义创作特征的钢琴作品创作手法,如间奏曲、民间音乐、狂想曲等,可以看出浪漫主义的思想对勃拉姆斯钢琴作品创作的影响。

一、了解勃拉姆斯

(一)勃拉姆斯生平

勃拉姆斯自打七岁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十岁时就表现出他独特的作曲天赋。德国著名钢琴家、教育家和作曲家爱德华·马克森(Edward Maxon)在此期间发现了勃拉姆斯的天赋,并对他进行了细致的指导,从而唤起勃拉姆斯对德国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关注。他的《第一交响曲》从创作到完成历时21年,共有四个乐章。勃拉姆斯用一部激动人心的作品讲述了德国统一前后浮华的沧桑,从矛盾的斗争到人民的悲痛和憧憬,直到最后的欢呼。他的这首作品巧妙地使用音乐讲述了历史的变化。在1892年至1893年,勃拉姆斯创作了20首(116-119)四套钢琴小品,这是勃拉姆斯晚期的钢琴作品。此时,勃拉姆斯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钢琴作品的创造领域。这四套钢琴作品各具风格和魅力。《op.116七首幻想曲》令人眼花缭乱,其感情克制而热情;忧郁的摇篮曲是《op.117三首间奏曲》《op.118六首组曲》的主题如同田园诗般迷人《op.119四首钢琴小品》平静而生动。勃拉姆斯运用细腻极致的音乐技巧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四套钢琴作品简洁地表达了勃拉姆斯内心的、敏感的、转瞬即逝的情感[1]。

(二)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

西方音乐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是自由奔放,并且用极具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强烈表达作曲家自身的内心感受。歌唱性和连续性的旋律在音乐作品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尽管勃拉姆斯处在浪漫主义的洪流中,但他的创作植根于古典音乐传统。早期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追求古典主义深刻而严肃的精神内涵,反对简单的技巧和华丽,要求音乐表现与精神内涵高度统一。

勃拉姆斯后期的钢琴创作更倾向于创作具有钢琴特色的歌曲,这反映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影响。他所创作的音乐的艺术特点变成使用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情感的表达、个人抒情的写意性,并且更加含蓄内向。例如,运用和弦进行表达主题情感,以及曲式中三音动机的运用。

二、《降E大调狂想曲》的创作背景

在勃拉姆斯二十岁时,勃拉姆斯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在这时遇到李斯特和舒曼两位作曲家,他首先访问了李斯特,刚开始他非常抗拒李斯特作品中夸张的技巧和肆无忌惮的情感表达,但在一次宴会上他感觉与李斯特的风格是不一样的,很难达到统一。后来,勃拉姆斯走进舒曼的住宅,是安静的小花园,勃拉姆斯很喜欢。在音乐方面,他的创作想法和舒曼的创作想法一样。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在与舒曼的接触中,勃拉姆斯对舒曼的妻子克拉拉有一种隐秘的感情。考虑到他与舒曼的友谊,直到舒曼去世,他才向克拉拉坦白。勃拉姆斯一生的钢琴作品创作中有几首音乐与克拉拉有关:一首是《c小调钢琴奏鸣曲》,这是他第一次在舒曼家演奏的钢琴曲,另一首是《c小调钢琴四重奏》。他直接地说这首曲子是爱的美好回忆,是爱的痛苦结晶,是他为对克拉拉少年维特式的感情中倾注的爱和痛。《op.119》是勃拉姆斯为克拉拉创作的最后一部钢琴小品。克拉拉病危时,勃拉姆斯日夜奔波,但仍然错过了最后一次见到克拉拉的机会[2]。

在克拉拉的墓前,勃拉姆斯摇摇晃晃地拿出四首最严肃歌曲的手稿,呈现在寂静的墓碑前,这是他专门为克拉拉写的音乐。克拉拉称这套钢琴小品为“珍珠般的作品——暗淡而珍贵”。

三、《降E大调狂想曲》的音乐风格

(一)雄偉、庄重的和弦进行

《降E大调狂想曲》是《钢琴小品OP.119》中的第四首,使用的音乐术语为“Allegro risoluto”(坚定、有力、果断的快板)。音乐风格像使用的音乐术语的表达一样,音乐坚定而果断,没有一丝拖泥带水的痕迹。强大而沉重的七和弦在每个小节的重音节拍上有序地出现,节奏模式也像军队的行进(见谱例1)。

七和弦的行进充满了坚韧和勇敢的英雄主义。作品中使用连音线不再是为了使音乐呈现出轻柔的线条感,而是使重音符号凌驾于和弦和连音线之上,逐渐拉长渐强的音乐以片段的形式出现,勃拉姆斯的目的是不断地将音乐推向最高峰。这些和弦更像是连续的感叹号。勃拉姆斯不再收敛他的情绪,而是想在整个作品的高潮中充分发泄。整个音乐仍然采用旋转的方法,将主题旋律重复三次。它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无限华丽的释放、回归、重复、再强调、再重复。

(二)《降E大调狂想曲》的动机发展

《降E大调狂想曲》的曲式结构是三段式结构,为a-b-c-b'-a'和尾声的拱形形式。这首作品最重要的核心动机是三个连续的二度音程的三音动机,为C-D-降E。出现这种三音动机最明显的地方是第61小节至第64小节。它的功能是承上启下,起到a乐段与b乐段的连接作用,并具有明确的警告功能,B段的旋律也是基于这个动机之上的。在音乐中C-D-降E的三音动机得到充分利用。除了在B段末尾的连接中再次使用三声动机外,尽管C段的音乐氛围已经从B段的紧张氛围变成优雅的旋律,但主旋律仍然使用这个三音动机来进行不断的发展进行。然后,三声动机也出现在C段中。例如,在第109小节至第114小节中,这个三音动机被使用了三次并进行了模进。特别有趣的是,在C段的末尾,勃拉姆斯选择使用反向三音动机连接b段与c段,这首钢琴作品的巧妙安排也使B段和C段之间的音乐过渡自然而合乎逻辑。这个三音的动机起着多重作用。除了充当连接和推动旋律走向的动力外,这种隐含的三声动力也可以在a段中找到。在演奏时,我们应该注意这个三音动力的应用和发展,以便真正把握整个音乐的核心结构[3]。

四、《降E大调狂想曲》的演奏技巧

(一)三度和弦的演奏技巧

三和弦在曲式结构中起到支撑、进行、半结束、结束的关键作用。在钢琴演奏中,使用率较高的就是三和弦,三和弦弹奏技巧的手指基础是良好的双音奏法。弹奏三度和弦时,先要掌握好四个连贯性的触键动作过程,一是良好的手型支架和放松的手腕状态,二是三个手指要平衡力度并且要均匀触键着力钢琴,三是弹奏手指的弹奏力量要下沉到琴键底部。四是弹完和弦之后的抬手动作要由大臂带动小臂以及手腕的动作。这四个连续的演奏环节是演奏三度和弦的必要演奏技巧。

(二)八度音阶的技巧练习

这个作品中的八度音阶演奏时应该有力度,并且保持句子的歌唱性。在演奏时触摸键盘时,我们的双手手指一定要受控地进行触键(见谱例2)。

无论八度音的力度是强(F)或强强(FF),甚至是极强(FFF)的强度,如谱例2中每小节四分音符演奏之后都应该为演奏下一个音符留出空间,不要用力地敲打键盘。左手的伴奏不能弹得太弱,指尖应坚实有力。左手的伴奏超过一个八度,所以当我们演奏时,我们可以依靠前臂的摆动来演奏跳跃的八度。弹好八度需要较高的演奏技巧,在这个过程中用到最多的是一指和五指,手的大幅度扩展会导致肌肉的紧张,因此要采用正确的演奏方法[4]。

(三)琶音和装饰音的技巧分析

琶音是一个重要的演奏技巧。在樂段的开头是第九十三小节,这时的音乐表现得就像一场梦和一首歌,旋律自然流畅。这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部分。右手由琶音音阶句子和装饰性音乐句子组成。弹奏琶音需要速度、准确性和清晰度。装饰音应清晰流畅地演奏。旋律优美华丽,装饰性的声音和旋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弹好琶音离不开手指的积极主动,练习方法强调手指的独立性,掌握它的律动感并提高手指的反应速度。

(四)和弦的准确性和整齐性

在《降E大调狂想曲》的展开部分,勃拉姆斯有自己独特的和弦演奏风格,勃拉姆斯的演奏特点十分鲜明,他把旋律连接了起来,与左手的配合十分重要,双手的配合使这段音乐更具有特色,更显得活泼欢快,这时和弦的力量也很关键不仅要演奏得熟练准确,而且力量要从大臂集中落实到指尖,更要注意和弦的整齐,这就要求我们对手指力度的控制,不能太过放松也不能太过僵硬,需要力量通顺,以表现这首作品旋律主题的热烈。在结束部的主题中,采用d小调音调,从低音区弱奏起步,旋律音出现附点节奏与非连奏性,并伴随着音区的提升以及低音旋律节奏加强,给人一种情绪不断上升的感觉,此时的和弦应随着曲子的走向不断加强同时也要注意和弦的准确性[5]。

五、结束语

勃拉姆斯的创作可以说是新古典主义。在音乐结构方面,勃拉姆斯继承了巴洛克和古典时期常用的作曲技巧。与此同时,他还在一如既往地使用古典音乐中的形式,使其创作的音乐达到一种理智平衡的状态。在旋律和和声方面,勃拉姆斯的创作技巧偏向于浪漫主义元素。在勃拉姆斯创作旋律时,他经常会使用浪漫主义时期的演奏技巧和主题走向的变换;在和声方面,勃拉姆斯用主十三和弦来扩展三度音程的结构,使他的作品表现出浪漫主义音乐丰富的音色效果。显然,勃拉姆斯将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演奏《降E大调狂想曲》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作品中包含的理性层面——巴洛克和古典技巧,以及感性层面——浪漫主义技巧,以便真正呈现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精髓。

参考文献:

[1]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钱仁康.钢琴音乐史话[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3]孙国忠.走近古典音乐(二十)勃拉姆斯:浪漫时代的古典回声[J].音乐爱好者,2004(12):26-30.

[4][德]勃拉姆斯.勃拉姆斯钢琴作品Op.119[M].李曦微,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论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冷佳(2001-),女,辽宁铁岭人,研究生,从事钢琴表演研究。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与他的朋友们
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故事(一)
勃拉姆斯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手法及特点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乐性”
勃拉姆斯的爱
伟大的音乐家勃拉姆斯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亲爱的克拉拉
诗与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