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菏泽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提升研究

2023-08-15张吉美李甜田房芳王盛

村委主任 2023年5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张吉美 李甜田 房芳 王盛

摘要: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是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对于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归雁兴菏”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产业融合的概念及菏泽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菏泽市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产业发展活力不足、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不健全等,进而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紧密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等对策,以期推动菏泽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菏泽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利益联结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5-0097-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章标识码:A

乡村振兴有赖于农村产业的发展,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有效整合农村资源、规范农村企业现代化和高质量经营、使农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具有重大意义。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菏泽市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菏泽市带领群众紧跟国家政策,密切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培育农村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促进农民就业,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菏泽市作为农业大市,有农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优势,但农村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因此,打通产业发展堵点,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有助于菏泽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   农村产业融合的概念

“乡村产业融合”这一概念最早在国外被提出来,是由美国的一位企业家舒尔茨在1964年首先提出的,今村奈良臣在1994年提出农业“六次产业”的概念[2]。我国学者从“六次产业”的思路看,总结提出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六产”理论,基于技术、知识、数据、信息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农村产业融合是指重视基础农业,利用技术创新、信息化、产业关联、产业聚集等手段,通过技术、资源和资本等要素的跨行业分配,使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联系并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农民增收[3]。

2   菏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下游,总面积12 238.62km2。地势多平坦,土层深厚,下辖167个乡镇(街道)、4 640个行政村。

2.1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菏泽市充分利用“突破突破,鲁西崛起”的重要战略机会,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全市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跨越。据菏泽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菏泽市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41.01亿元、974.22亿元、572.13亿元,第一、二、三产的产值所占比例分别为13.5%、54.5%、32%;2021年,菏泽市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90.92亿元、1 653.26亿元、1 932.49亿元,第一、二、三产的产值所占比例分别为9.8%、

41.6%、48.6%,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2.2   农村产业融合形式多样化

2.2.1   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

(1)肉鸭产业链。以鄄城县大埝镇益客未来农场为例,鄄城县与世界第二大肉鸭供应企业江苏益客集团密切合作,形成了涵盖养殖、孵化、鸭产品深加工、冷藏物流、終端销售、科研的完整产业链。这条完整的产业链不仅为肉鸭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且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收入来源,解决了就业问题。

(2)芦笋产业链。曹县地处鲁西南黄河中下游平原,土地非常适宜种植芦笋,曹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自身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芦笋生产基地。随着科技发展,芦笋的产业链条也不断延伸,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带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的芦笋产业链。现在曹县芦笋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4家,年加工能力15万t,主要产品芦笋罐头、芦笋饮料、芦笋调料、芦笋保健品等系列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上亿美元。

(3)设施农业产业链。成武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线,以设施农业资源为依托,将特色种植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提供食宿、游乐、采摘为主的休闲农业,促进乡村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4)中药材产业链。鄄城彭楼镇舜王城村位于鄄城县南部彭楼镇驻地西南6km,舜王城村拥有全国十七家之一、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也是全省唯一取得中药饮片经营许可证的药材市场--舜王城中药材市场。自古以来,舜王城村人就有种植和经营中药材的传统,如今的舜王城村依托于舜王城中药材专业市场,65%以上的农户以种植、加工或销售中药材为主。鄄城县解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鄄城唯一一家达到GACP出口级别的中药材种植、销售企业,它的产品在国内主要销往浙江、江苏、深圳、上海等地,出口日本津村株式会社已有20年的历史,舜王城村中药材产业经过不断升级铸造,开始集群化发展,目光瞄向更远,打造了更健全更现代的产业链条,绘制了一份中药特色产业世界版图。曹县金银花产业园立足建设山东省单体面积最大的优质道地中药材种苗培育及种植基地,积极建设玻璃智能温室育苗大棚、金银花加工车间、仓库、实验室,集金银花种植、收购、深加工、销售于一体,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2.2.2   第二、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融合

(1)牡丹产业链。菏泽依托本地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牡丹,改变以前单一的观赏功能,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畜牧养殖、工艺美术、旅游观光、新型材料等多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集栽培、观光、休闲旅游、产品研发等多种功能的牡丹产业链。牡丹种植面积由166.67km2扩大到约

1 333.3km2,2021年,菏泽牡丹产业总产值超过90亿元,增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增收就业。

(2)巨野县的龙鳞现代农业产业园。巨野县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土地流转、培育品牌、农业园区建设、“一村一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全面展开。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突出特色发展,着力打造起产业优、品牌强、生态美的田园综合体,以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核桃园镇李街村核桃园镇李街村所在地是一处典型的山岭薄地,土地每667m2收益不足五百元。为了提高收入,该村利用金山景区开发的好时机,对村里40余处独具鲁西南特色的明清古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种植高效益绿化苗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同时改造无人居住的石头院落,高标准打造民宿、农家乐项目,吸引游客感受自然韵味,体验民俗风情,着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3)菏泽市定陶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定陶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陈集山药为主导产业,规划总面积240km2,其中耕地面积200km2,产业园北到长江东路,南到东丰路,西到日南高速连接线,东至姑沙路,涵盖杜堂、孟海、半堤、黄店、滨河、陈集6个镇街的92个村。陈集镇依托品牌产品,大力发展山药种植业和加工业,培育了天蓝果蔬合作社、中天山药合作社等多家企业,从山药的收购、仓储到加工和销售,实现了互联网电商与农业产业链的连接[3]。成武是伯乐故里,伯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注入了新活力。目前,在汶上集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的马术俱乐部,有不少群众练习马术。在这个占地约133.33hm2的产业园,人们可以一边采摘,一边旅游观光。文化的融入,给现代农业产业插上了一对腾飞的翅膀。

3   菏泽市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产业发展活力不足

一是菏泽农村存在土地规模化流转程度不高、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农业经营难以规模化、集聚化,直接影响了经营户的积极性。二是农产品大多数仍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供销一体化营销模式不完善。三是农村劳动力外溢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走出乡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影响了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3.2   金融服务不到位

农村金融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三农”资金供求渠道狭窄,矛盾突出。在菏泽市,扎根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主要面向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极少部分农民可以从银行获得经营贷款或小额消费服务。二是金融机构分布不均衡,农村金融服务出现“盲区”。菏泽市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主体相对较少,总体上已无法适应并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国有控股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银行设置的机构网点布局不均衡,经济较为发达的市区、县城、乡镇较多,尚未覆盖全乡镇,支农惠农能力非常有限。

3.3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是农村道路虽然已按“村村通”政策修建水泥路,但是由于部分道路质量不高,又常年遭受大车碾压,对处于农村的企业来说,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不便,降低了运输效率,从而制约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物流仓储、宽带网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降低了有潜力的市场主体进驻农村的欲望。

3.4   缺乏人才支撑

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而农业技术服务是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途径。受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菏泽市越来越多的有文化、懂技术和善管理的青壮年农民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导致中老年成为部分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农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欠缺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极为缺乏。

3.5   支持产业整合的土地流转系统尚未就绪

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对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虽然菏泽市加大了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力度,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部分乡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没有具体明文规定,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组织费用等方面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市场建设不完善。另一方面,农户对土地流转相关程序认识不足,使得土地流转工作进度较慢。

3.6   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菏泽市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农村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实施和改进利益分享机制,使得农民无法分享发展成果。

4   菏泽深化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对策

4.1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经营主体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灵魂。第一,强化顶层设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支持,并且要发展农业专项资金,在做实做细现有扶持政策工作的基础上,切实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健康发展。第二,推动土地流转,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要素。政府需积极宣传农村金融支持和支农政策,提高群众对于政策的认知度,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实现“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脑”。根据实际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素养。第四,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典型示范。龙头企业普遍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基础,互联网销售基础和销售渠道也相对稳定,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使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起到带动和帮扶作用[4]。

4.2   完善金融服务,加强财税支持

建立健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第一,加大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使更多资金流向农村。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基本出发点,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导银行增加“三农”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量,以避免向“去农化”和“弃乡进城”倾向;要继续发挥农商行、邮储支农主力军的作用,补充农业银行及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金融覆盖县、乡、行政村的“多位一体”农村金融服务网。同时,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金融机构“发动机”作用,使更多资金走向农村。第二,加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力度,构建支农、便农、惠农的绿色通道。设立村级金融服务站,对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山村,可就地聘请村干部(或有诚信的商户)开展代办业务,安装POS机、转账电话,让偏远地区农户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办理各类涉农补贴资金支取、小额取款、转账汇款、刷卡缴费、账户余额查询等金融服务,从而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以填补网点撤销后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让更多的农民受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金融服务品种在农村的推广,為农村企业、农民融资和支付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第三,农村金融机构要围绕农民“贷款难”和“抵押担保难”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降低贷款门槛,使更多人可以申请贷款;缩短贷款期限,方便大家更快地还贷;简化贷款手续,减少繁琐的流程;创新贷款产品,提供更多适应农村建设的贷款方式。这些措施将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产业产融合发展的重大要素。第一,政府支持。市政府应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沉政策、人才和资金资源。第二,通过法律下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基础设施维护的意识。第三,优化农村生活环境,建立长效管理体系,调查测评、跟踪管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使用及维护情况。

4.4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人力资源开发

人才、技术、资源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要素,坚持“培育为主,引进为辅”的方针,为农村产业融合输送更多的人才。第一,鼓励高校转变学生思想,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鼓励当地毕业生回家乡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5]。第二,注重研发和推广农业科技,并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除了线上的学习,还需现场指导、培训和示范,以有效地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传递给农民[6]。第三,加快落实人才引进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农村,以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4.5   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有效的土地流转能够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第一,要加大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信息库,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第二,要加强土地流转典型宣传,实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以及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等多措并举,以推动土地流转。

4.6   建立完善紧密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在政府的领导下,引导龙头企业与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起一个紧密联系、利益分享、风险分担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界定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加快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保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   结束语

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重视产业融合赋能的作用。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金融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产业融合人力资源开发、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建立完善紧密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新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1-01-04)[2021-02-22].http://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5.htm.

[2]汪海燕.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3,37(01):27-34.

[3]馮贺霞,王小林.基于六次产业理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微观数据和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0(9):64-76.

[4]李保珠,王浩.“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提质增效[N].菏泽日报,2022-05-25(A8).

[5]搜狐网.返乡创业,你必须要弄清楚这5大难题[EB/OL].(2016-07-26)[2016-07-26].https://www.sohu.com/a/107672267_379553.

[6]胡赛,李晓苹,姜力夫,余杨玲,苏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连云港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0):47-49.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