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
2023-08-15顾成欢
顾成欢
一、 引言
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的难点在于语言的凝练、文章的形式与传统的文章体裁有区别,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理解古诗词内容,在思考中又因语言、语句、语境的不同影响内容的认知,在表达时也容易出现不同理解基础上的认知,因此“读思达”理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实际价值。
二、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分析
(一)古诗词阅读能力不足
古诗词阅读能力不足在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局限性:一方面,在语文古诗词阅读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地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自主阅读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在阅读时会习惯性地从古诗词的内容入手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自己对古诗词的翻译理解故事内容。但是古诗词的很多内容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如果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很难对古诗词的理解有深刻认识,无法体验字词所体现出的内容情感。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对较少,学生在古诗词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并不会主动与教师交流。在古诗词阅读过程中,特殊的字词句都有具体的含义,与现代文学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很难掌握其中的含义,造成阅读困难。学生并不会主动问其他学生或老师,而是等着教师教学,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总之,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不足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教师作好学生阅读指导工作,从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入手,开展阅读能力培养。
(二)古诗词自主思考匮乏
古诗词阅读过程中自主思考匮乏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表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在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听偏信的情况,无法实现对古诗词内容的有效内化。一方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一定的思考但并不自信。如学生阅读后对古诗词的内容产生了自己的认识但并不全面,一知半解,当其他学生发言说自己的理解或者教师说的内容与自身的想法不一致时,学生会快速否定自己的想法,进而影响学生的自我判断。另一方面,学生在古诗词阅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流于表面的现象。在古诗词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考主要集中在文字表述和作者的所思所想,对其中的情感只是了解即可而没有深入自身学习的思想当中,导致学生古诗词的理解、思考的内容无法对学生的行为、言行等产生影响,德育教育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三)古诗词表达能力缺失
学生古诗词表达能力缺失主要体现为学生将古诗词的表达与背诵等同起来,认为古诗词表达是将古诗词完整背诵出来,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一方面,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不足,无法形成对古诗词的有效认识。古诗词的理解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表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互相成长,但从实际发展来看,学生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很少会进行交流,在口语表达方面缺乏讨论意识,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存在偏差,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另一方面,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布置一些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写出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写作作业理解是“默写全文、写出翻译”而非对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认识写出来,导致学生在表达方面存在缺失的现象,对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影响比较大。
三、 小学语文“读思达”教学理念的优势
(一)实现阅读思考表达一体化
“读思达”教学理念实现了阅读、思考、表达一体化,体现了知识输入、知识加工、知识输出的基本学习流程,对学生语文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读思达”一体化发展中,阅读是基础、思考是过程、表达是结果。首先,阅读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理解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完成基本知识的梳理和内容的分析工作,初步整理相关资料为后续的阅读思考奠定基础;其次,思考是过程,是学生对整理的课外资料和课内资料的整合,是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包括文字分析、作者分析、情感分析等一系列内容,然后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进而得出一定的阅读结论;最后,表达是学生将自己阅读思考结论的输出,包括口语表达、写作表达等,在表达时可以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包括自己得出的结论、自身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表达展示学习成果。
(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小学语文“读思达”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自主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并整理相关资料,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思考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自主思考的培养,强调学生先思考然后再教学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自主的学习特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提升能力;在表达方面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说出思考的结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充分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和主动学习意愿。
四、 “读思达”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阅读实践
1. 自主阅读,理解内容情感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通过自主阅读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基于语感和以往的学习经验,对阅读的内容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师需要作好内容的设计汇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进行辅助,从而强化学生理解力。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考虑到学生历史知识的匮乏以及阅读理解的需要,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辅助资料,然后再进行故事阅读。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辅助资料,包括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教师可以用视频资料的方式介绍写作的历史背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然后用纪录片的方式介绍“安史之乱”,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了解国家从动乱转为安定。其次,教师提供杜甫生平的文字材料,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杜甫人物的一生,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到在写诗时,杜甫颠沛流离在外,归家之心非常强烈。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从每一个字句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将内容与情感结合在一起。如前两句写的是国家安定,从历史背景中可以感受到国家安定让普通人、让作者欣喜若狂,而后两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颠沛流离后急迫想要回家的心理。自主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教师需要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资源,辅助学生阅读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认识,从而为后续的文本分析、文本思考奠定基础。
2. 互动阅读,解决阅读问题
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互动解决学生阅读问题,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在交流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同时获得教师的帮助,从而加深对内容的基本认知。
古诗词阅读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理解难点,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互动设计,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解决实际问题。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为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虽然有模糊的认识,即“这是一首爱国的古诗词”但又无法理解内容与含义,包括“九州同”是什么意思,是九个大州吗?“乃翁”是什么意思,是奶奶吗?“中原日”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吗?这些都是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解决一般性的问题,如教材中的注释对“中原”有着详细的解释,可以在互动交流中完成一部分阅读理解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说明工作,解决学生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包括介绍古代“九州”的真实含义,介绍“乃翁”的含义,介绍“家祭”的含义等。在介绍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完成阅读的既定目标。互动阅读既要有生生互动的过程,以学生小组交流的方式解决一般性阅读问题,而教师负责解决学生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升阅读互动质量和针对性。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思考实践
1. 教师引导,逐步思考
古诗词的思考是基于阅读感受、内容而基本形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能力有限,对古诗词的理解容易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思考写作背景,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要从标题入手,辅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寒食》为例,基于学生思考的需求,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引导。首先,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寒食是什么,听过寒食节吗,有什么习俗?”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寒食的习俗并引导学生思考。部分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寒食节是特殊的节日,听说以前是不能开火做饭的,现在一些地方也是有这些习俗的”。基于学生思考的结果和回答,教师可以继续结合具体内容引导,如“阅读全文分析全文表达的意思并发现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很快发现“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一内容,通过学生阅读讨论和思考,学生分析后的结论,即“老百姓家寒食节不能吃饭,但五侯也就是贵族人家却可以生火做饭”。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贵族能做饭但老百姓在寒食节却不能做饭说明了什么呢?”通过内容引导的方式,学生容易思考得出结论并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即表达对贵族生活的不满。基于学生思考的结果,教师可以继续引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思考。古诗词教学思考需要循序渐进,在引导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以问题推进学生思考与研究,从而提升思考效果。
2. 研学明理,思考内化
古诗词的内容大多都有德育属性,这种德育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学生古诗词学习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研学明理的发展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内容的同时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小学语文古诗词中有很多的哲学道理,需要学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实现内化。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古诗词中的哲学道理并做好内化工作。一方面,教师要从研学明理角度出发,分析古诗词的内容,如第一句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庐山的纪录片,让学生看到不同角度的庐山景色和形态都有所不同,从而感受到高低、远近不同的真实感受;在第二句的学习时,教师则注重提炼哲理,以哲理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如教师可以直接给出哲理内容,即“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然后鼓励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思考,如“参加劳动教育时,看似很累、很辛苦,但对自身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自己的劳动技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在思考哲理时自然会将教师提供的哲理与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哲理内化的目标,助力学生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表达实践
1. 口语表达,交流心得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古诗词直接的体现就是口语上的交流。基于学生的学习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口语表达的设计工作,以口语助力学生交流,以交流加深认识,最终在交流过程中形成总结。
口语表达包括内容的翻译和对内容的理解两部分,在具体表达过程中的选择还需要教师灵活设计。一方面,口语翻译古诗词的诗句内容是学生常见表达。学生阅读古诗词后会有意识地将古诗词的句子转化为自己的话语,在翻译过程中完成理解和思考,从而加深对古诗词的认识。另一方面,口语表达与学生阅读、思考相联系是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初步认知。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雪梅》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认识,鼓励学生对雪花和梅花进行对比。有的学生对梅花在情感上有偏好,因此会说出梅花的好处以及在冬雪傲然独立的态度;有的学生则对雪花有情感上的偏好,会说出雪花的洁白无瑕,学生在交流中互相交换感受、互相交流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内容的认识。总之,口语表达是学生对古诗词阅读、思考的直接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交流的情况分析学生古诗词学习情况、理解能力,从而制订后续的教学辅助计划。
2. 写作表达,写出认知
写作也是学生表达的重要形式。教师在古诗词阅读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将思考的内容以及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写出来,以写作的方式展示自身的认知,同时写作也是学生深化知识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提炼古诗词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写出感受,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古诗词的写作表达主要是以古诗词的情感或者意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写作的目的是深化认识,提升知识理解力,如在《雪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解上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写作的方式写出认知,写作的主题不限,既可以写雪也可以写梅花,还可以从“梅雪争春未肯降”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除此之外,也可以从最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中寻找灵感。学生写作表达应作好审核与交流工作:一方面,学生写作完成后,鼓励学生在班级内部进行展示,如放在阅读角,其他学生可以交流习作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每一篇写作给出意见并以画“正”字的方式进行投票评价;另一方面,教师对“正”字最多的学生作品逐一分析,从写作立意、写作内容、写作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写作进行总结,从而寻找最优作品,实现写作与学生表达有效训练的目标。
五、 结论
“读思达”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从阅读、思考、表达三方面入手,通过阅读、思考、表达的设计,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表达,实现古诗词内容、情感的有效内化,辅助学生在古诗词内容学习上得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