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对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
2023-08-15陈晓玲
陈晓玲
一、 引言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当中,教师会不自觉地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迎合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忽略了作业的设计。所以要合理地把控作业的量和难度,依据学生个人的能力特点,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完成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作业,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同步提升。这便是在“双减”视域下对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分层设计进行探索的价值所在。
二、 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进行等级分层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之所以作业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是因为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考虑学生彼此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比如语文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他们而言并不需要对一些基础的作业进行重复的练习,如组词、造句等作业,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对自己当前的语文知识积累进行深入的剖析,掌握多元化的语文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等,重复完成低层次作业只会消磨掉他们有限的学习时间;而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难度过高的语文作业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学习水平的差距,超过了学生能够解决范围的作业,只会给学生造成思想负担,甚至会让学生质疑自身的学习能力,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等级分层,让不同等级的学生能够去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从而让他们获得高效的提升,充分有效地利用他们的学习时间去完成语文学习上的突破。
首先,设立等级分层的原则。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分层依据,或者说是分层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等级分层的时候,部分教师往往只是依据某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表现来直接进行分层,并不能客观地呈现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整体水平。因此,教师必须要自身先明确如何进行等级分层以及不同等级分层的学生要对应什么样的作业和教学方法等。
为了能够直观地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等级分层,可以采取A,B,C三个等级的命名方式。其中,A等级的学生其语文的基础能力和知识积累等已经非常扎实,无论是在阅读理解方面还是在写作方面,他们都已经形成了自己对知识的独立理解,因此A等级的学生需要的是更具挑战性、能够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发挥的作业。B等级的学生在语文基础学习方面相对较为扎实,但是缺乏灵活变通和思维转换,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上还需要进行打磨,对这一等级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完成能力水平突破的针对性作业。至于C等级的学生,他们欠缺的是对自身的基础能力进行更好的补强,因此该等级的学生需要的是既全面又基础的全能型作业。
其次,等级分层的方法。在传统的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只是采用摸底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等级分层,且不说仅凭一次考试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能力等级分层是不够客观的。单单是这种行为,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能力成长曲线,就不利于融入对大单元下分层作业设计的探索当中。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在分层的过程当中观察出学生的能力特点以及在语文学习上各方面能力的具体水平。因此在进行等级分层的时候可以根据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能力来进行分板块的强化摸底训练,分别以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歌学习、阅读理解以及语文写作来作为摸底训练的主题,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能力上的差别和特点来进行具体化和详细化处理,再依据A,B,C三个等级不同能力分层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能力分层。
最后,等级分层的教学管理。部分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或者是分层作业设计的时候,会过多地将重点放在如何去详细规划具体的教学内容或者是作业内容上,而忽略了如何整体地统筹好分层教学的教学管理。其中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进行能力分层之后,学生大多都固定在了同一个能力等级当中,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动态性调整。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对学生的能力层次等级提供一个上升通道的话,久而久之,该能力层次会成为学生默认的一种标签,甚至因为能力层次的分级会导致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因此,在教学管理当中,教师必须安排能力的上升通道,让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地提升自己能力学习水平,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层次评级,缩小C等级的比例,不断提高A,B等级的占比。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班级的舆论管理,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攀比心理,在进行能力分层之后,必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高能力层级的学生对低能力层级的学生有所轻视,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好的舆论去针对那些低能力层级的学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之间所探讨的话题,作好班级的舆论管理,要让每个能力层级的学生都知道,之所以会对他们进行能力分级是为了匹配适合他们的学习规划,而并非是将他们区分成三六九等,只有将这一教学理念传达给学生,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规划。
三、 创新作业形式,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在形式上缺乏创新,常见的有:为了让学生积累生字词而准备的组词作业或者是抄写作业;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让学生进行的周记作业等。这些作业形式单一,对学生能力提升的效用自然也就更加单一,并且对性情处于活泼阶段的学生来说,持续性地完成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会给学生在精神层面上带来疲劳感,从而使得学生感受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有负担。因此,在“双减”视域下,教师应该尝试创新作业形式,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从而减轻学生的精神层面上的疲劳感,使其能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而且从大单元教学和分层教学的角度来看,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根据学生当前的能力层次以及教学的多维目标来进行作业设计。
第一,创新作业的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作业载体的重要性,实际上新颖且富有趣味的作业载体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缓解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当中的精神疲劳,使得学生能够发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真正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质量,从而迎合了“双减”政策的要求。在现代教育科技发达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当前的便利条件去创新作业的载体,可以有效地利用微课、教学互动视频等教育工具来进行作业设计,给予学生更加新颖的观感。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为例,在了解了小女孩悲惨的遭遇之后,学生都对她有同情、怜悯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情境创设,以互动视频的形式来邀请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改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该作业的要求是在原文背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元素,合情合理地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改变她的命运。从作业的实质来看,这样的作业形式实际上是改写故事或者是写故事读后感,但是在应用的情境创设以及教学互动视频作为载体之后,学生的观感就会产生极大的改变,他们会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主动参与到该作业的完成过程当中,会主动地去调动自己的思维去完成作业。
第二,创新作业的互动形式。从作业的功能属性上进行解读,在教学过程当中,作业其实能够隐性地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去判断学生当前能力学习水平,而学生则通过教师在作业上的批语,去了解自己当前能力上的不足。实际情况是有部分语文教师会经常性地忽略作业的互动功能,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新作业的互动形式去进行“大单元作业”的分层设计。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写评语外,还可以为学生搭建一定的展示空间,让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的思路,既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又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具体思考过程,只有了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具体思考过程,教师才能够真正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进行能力提升。
第三,创新作业的设计思路。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会习惯性地以卷面作业或者是抄写作业为主,而作业的根本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及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达到这两个目的,作业的形式是可以进行动态变化的。例如,项目型作业设计,以学习项目的形式来让学生完成作业,依据学生能力层级的不同来设计不同的学习项目,以单元作业总结或者是总体复习作业来作为学习项目的主体,依据设计主题的不同来发挥出项目作业设计的不同功能,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使得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还有访问型作业、课外实践型作业等,在“大单元作业”分层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要大胆地突破传统作业的框架,着眼于作业的实用性,只要能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提升,就可以大胆应用该作业的形式。
四、 鼓励团队合作,设计团队合作型长期作业
团队合作的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完成作业的效率,还有助于教师提升作业的容量,可以放心大胆地设计多元化和具有创新性的作业内容,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去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在“双减”视域下,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去共同完成作业,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合理的分工以及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进行合作讨论,能够使得学生高效地完成作业,发现学习的趣味性。然而在实际的过程当中会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业周期的问题,想要让学生能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去共同完成团队型作业的前提,就是该作业必须有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够完成的必要性,而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无论是抄写作业还是周记日记等作业都属于短期作业,学生缺乏对团队的需求刺激。因此,为了能够鼓励学生开展团队合作,教师必须要设计适合团队合作性的长期作业,以长期作业作为学生开展团队合作的黏合剂,让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时刻发挥作用。
首先,长期作业的内容设计。长期作业的目的是让团队有持续运作的动力,并且还要确保学生具有持续性完成该作业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长期作业的设计上,必须要掌控好长期作业的完成时间以及完成难度。例如,以“成语积累”作为长期作业的主题,运用好成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作文的语言水平。教师可以以此为任务依据,让学生去开展成语积累的长期作业,以一周作为结算周期,以团队的形式来共同完成成语积累,该作业的积累形式不仅要积累成语的数量,更要去深入地了解每个成语形成的背景故事及其含义,围绕该成语进行造句和情境对话应用。一来积累成语的难度不高,学生有能力可以完成;二来成语的数量繁多,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该长期作业,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三来是成语本身富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积累成语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其次,团队分工的管理。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为了使得团队合作的应用价值能够达到最大化,优化团队合作的环境,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团队的整体管理,尤其是团队分工的管理。在团队型作业的过程当中,较为常见的就是部分学生会将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任务推诿给其他人,一旦出现这样的现状就违背了开展团队型作业的初衷。因此,教师必须要针对团队分工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必须要做到责任明细化,除了要审查团队作业的最终完成结果,还需要审查每个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的心得,最大限度地避免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出现。
五、依据不同能力主题进行作业设计,鼓励学生进行作业自选
在“双减”视域下,在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当中,应该要摒弃单一的机械型作业,要为学生提供高效高质量的作业去实现能力层次的精准提升,真正实现以质量取代数量,充分发挥出作业环节的教学价值。结合大单元教学和分层教学的理念。教师可以考虑依据不同的能力主题来进行作业设计,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实时学习需求来进行作业自选,选择自己想要挑战或者是自己需要进行能力突破的层面来完成作业。利用不同能力主题的划分来实现作业分层,并在作业布置的过程当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可以将不同的能力主题的作业设计分为以下四点。
第一,语文基础知识类板块的作业设计。这一板块的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其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练习拼音、熟悉生字词、积累词语、掌握基本语法等。这一板块的作业主要是针对C能力层级的学生。而在基础类知识的积累过程当中,整体的过程其实是较为枯燥的,教师应该在作业的表现形式上作出创新,给予学生更多的新鲜感。如教师可以运用儿歌改编的形式来进行作业设计,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在短时间内学会唱这首儿歌。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的《对韵歌》为例,这篇课文当中便以韵律来编写儿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依据韵律的节奏来记住课文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模仿这样的形式,依据不同字词的含义来进行儿歌的分类编写,能够让学生容易进行记忆积累。如亲戚之间的称呼、形容四季的词语、形容友情的词语等,能够依据不同的字词分类来进行儿歌的编写,可以时刻给予学生新鲜感,并且能够脱离出以往那种凭借字词抄写这样机械类的作业进行字词积累的方式,既提升了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的效率,又能够避免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感受到疲劳和乏味,满足了“双减”政策要求的同时,也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第二,阅读能力类板块的作业设计。阅读理解部分一直是小学语文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难点,其原因在于当前学生的阅读积累相对较为薄弱,他们缺乏进行阅读理解的经验,而且在以往的小学语文的作业当中,很少会针对阅读理解部分来为学生布置作业。为了降低学生的阅读理解难度,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所涉及的阅读语篇大多都是教材内的课文,而学生在解答这样的题目的时候,他们并非是真正地做到阅读理解,而是将自己在课堂上听到教室所讲解的内容复刻到了题目当中,其本身并没有形成对阅读理解清晰的思路和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规律。教师在对这一板块的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参考高阶段的语文阅读理解,同样使用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层形式,在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延伸到阅读技巧、中心主旨解读等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系统性地进行文本阅读,要有章法地梳理文本当中的有效信息,进而完成阅读理解的作业。这一板块的作业需要学生有清晰的阅读理解思维以及清晰的语文知识基础,适合A等级和B等级的学生选择。
例如,对《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讲解后,在设计阅读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基础将其分成三个层次。让能力水平低的学生按照顺序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第一篇文章《女娲造人》,会有效帮助其提高阅读量;对能力水平等相对较高的学生,则可以让其增加阅读量,额外阅读《后羿射日》这篇神话,并且要在阅读后分析神话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对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阅读《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女娲补天》三篇文章,在分析总结女娲、后羿身上的优秀品质后,向家人复述这三个故事。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等能力,还会让各层次学生愉快轻松地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第三,写作能力类板块的作业设计。写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以往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小作文、写周记日记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而这样的作业形式出现的痛点就是教师,很难通过学生所递交上来的作业去客观地判断学生在写作能力上需要提升的部分,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当中也没有对写作的技巧进行总结梳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增加的学生进行写作或者是写日记周记的频率,学生在写作水平上的提升仍然是非常缓慢的。因此,在这一板块的作业设计当中,不妨将写作部分进行拆分,分为词语应用、作文拟题、语句雕琢以及题意分析等部分,通过作业拆分的方式为学生解读写作的规律,让学生在完成该板块的作业的过程当中,能够对语文写作有清晰的认知,在接触写作的过程当中,能够迅速地形成自己清晰的思路并提升学生写作的基础能力。这一板块的核心要义就是指导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语文写作,既要传授学生写作的技巧,又要指导学生培养写作的思维。
第四,课外知识类板块的作业设计。课外知识类板块的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增长见识以及以此作业为索引,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增加自己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这一作业可以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题相互整合,作为拓展环节来指引学生完成课外知识的积累。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草船借箭》这一课教学中,引用了《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桥段,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惊人才智。而教师在布置课外知识类作业的时候,不妨以这一名著为主题,设计几个与名著相关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探索,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阅读这本名著,从名著当中寻找答案。如“官渡之战是哪两个军阀之间进行的?”“你们对曹操这个人物有什么样的看法?”“你们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这一作业设计的自由度非常高,无论是哪个能力层级的学生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一作业增长自己的课外知识,在课外知识板块作业的完成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深刻地认知到语文的学科特点。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任务型课外阅读,结合教材当中所涉及的名著内容让学生去进行任务阅读了解该名著的全貌,包括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改编情况等,要求学生能够对所阅读的课外名著做到全方位的了解,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当中有所收获。
依据以上这四个能力板块来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既对应了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模式,又能够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时需求去选择作业,让学生凭借自己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以及自己想要学习进步的方向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由学生来自主完成能力层次的分级,依据自己当前的需求,选择不同能力层次的作业去完成当前语文学习水平的突破。
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
“大单元作业”的分层设计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适合的领域内进行能力突破,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客观地判断学生的能力层次,并且依据学生能力层次水平,在该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动态性变化去对作业的分层设计进行动态调整,从而使得作业的分层设计能够始终跟得上学生能力成长的节奏,时刻为学生规划适合他们的作业。因此,教师在“大单元作业”分层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考虑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以及学习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当前所采取的作业分层设计的效果进行正向反馈,对整体的作业体系作出动态调整。
首先,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在进行“大单元作业”的分层设计的时候,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他们所接触到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应该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方面要求来打造综合性的评价标准,不同能力层级的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水平,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方面来设计评价标准体系,能够体现出评价环节对“大单元作业”分层设计的适用性。
其次,构建双向型评价反馈机制。在实际的教学评价当中,教师想要统筹不同能力层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根据这些内容给出客观的评价,需要耗费非常多的精力,仅仅靠教师个人是不足以支撑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在评价体系当中必须体现出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当中能力成长曲线,也就是说,作业对学生的适用性非常关键,因此学生对作业的匹配情况和有效建议也是教师需要获取到的重要信息。所以无论是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是从进一步提升“大单元作业”分层设计有效性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构建双向性评价反馈机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作业规划的体验来为教师提供有效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去感受当前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否。
七、 结论
综上所述,在“双减”视域下,作业应该是成为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跳板,而非是成为学生所担负的重担。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依据大单元教学的不同内容、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人特点,去进行多元化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从多个层面以及结合自身的喜好等方面去进行对语文内容的深入探索,解析语文的思想内容,高效地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为学生能够结合其当前的能力层次,为其量身定做一系列有效提升语文学习水平的作业学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