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蕴藏在“谐音”中的智慧
——《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3-08-15陆宇晨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孔融夫子谐音

陆宇晨 _ 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

教学目标

能结合语境,从杨氏子应声而答的言语中体会语言的风趣、幽默与智慧,感受杨氏子的有礼有节和“甚聪惠”;在对话与关联阅读中,感受在特殊语境下,借助同音字将无关语意相关联进行“谐音表达”的精妙,并尝试迁移运用,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环节一:聚焦对话,感受语言魅力

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发现了文言文因“独字成词、语言省略”而“简洁精练”,但其称呼语又丰富多姿。其实,这篇文言文的语言还有一个重要特点,这节课带领学生一起去发现。

任务一:审读评语,初建人物形象。

作者说杨氏子“甚聪惠”,学生讨论是否认可这样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理由1:速度之快——应声(秒答)。师饰孔君平,生饰杨氏子,体现“应声”之迅速,体会杨氏子的才思敏捷。

理由2:回答之巧——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答)。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这话说得有道理吗?“杨”是家族的“姓”,代表有血统亲缘关系的“杨氏一族”,怎么能随随便便让杨梅这种水果成为家族中的一员呢?这真是毫无道理。但孔君平为何偏要这么说呢?

小结:这种语言现象叫做“谐音”——虽然表面是一样的汉字,但内含的意思却暗自转移了。

孔君平是在巧借谐音跟杨氏子开玩笑。那么,杨氏子听出这其中的“玄机”了吗?

小结:一个问得巧,一个答得妙!这真是“妙答”!

理由3:语气之柔——未闻、夫子(礼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能不能改为“孔雀是你家的鸟”?

小结:“夫子”一词的背后,尽显杨氏子的知书达理和良好修养。“未闻”的意思是“没听说过”,这样说显得更婉转,语气更温和,虽然“针”锋相对,但能“绵”里藏针,而不是直接、生硬、粗鲁地回应。这是杨氏子的“礼答”。

任务二:辨析用词,深化人物认知。

关于“聪惠”这个词,词典中这样解释:“聪慧:聪明而有智慧。智慧:能迅速地正确认识、判断和发明、创造事物的能力。”杨氏子“发明、创造”的究竟是什么呢?

小结:发明创造的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还可能是巧妙又风趣的语言。

注释里写“惠”同“慧”,但为什么作者没有用“慧”字呢?提问学生有什么见解。

小结:专心倾听、巧妙应答、有礼有节,这便是有修养、有品格的杨氏之子!

环节二:反思提炼,明确语用规律

再看看这一组对话,一个开玩笑,一个巧回应,有什么共同点吗?

“此是君家果。”(杨梅是杨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是孔家禽)

小结:二人都借助谐音,开了一个有关姓氏的玩笑。谐音源于孔君平与杨氏子的智慧,也生发出了风趣幽默的语言。这便是这篇文言文人物语言的特点——巧借谐音。

环节三:纵横拓展,深化规律认知

一是拓展阅读“孔融求访”。在《世说新语》中,不仅杨氏子以谐音回应,孔融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叫李元礼的人很有名望,只有才子、亲属才能前来拜访。孔融到李家门前,说自己是李大人的亲戚,就被允许进入府中。李元礼见后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_____。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不赞赏孔融的聪明过人。提问学生: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回答?

让我们来看看孔融的应答——孔融回答:“我的祖先是孔子,您的祖先是老子(李耳),他们有师生之交,因此我和您也是亲戚啊!”

思考:孔融聪明在哪儿?

小结:孔融借助谐音让老子与孔子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李元礼和自己的亲戚关系。孔融的机智也源于巧借汉字谐音,其间足见其博学多才。

二是拓展“马路”应答的故事。谐音不仅在儿童生活中,还在国家外交中。请学生读一读下面的文字,猜猜周总理是怎样答复的。

有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要叫‘马路’呢?”周总理应声答道:“_______________。”在场众人无不惊叹总理的巧妙应答。

指名回答后出示周总理的回答——“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思考:周总理的回答“妙”在哪儿呢?

小结:周总理借用谐音,将马克思主义和马路联系在了一起,巧妙回应记者,既维护了国家尊严,又不失风度。

三是拓展赏读年画。利用汉字的谐音来表情达意,这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比如,出示年画“连年有余”,让学生猜这幅年画的名称。

小结:图中有莲花和鲤鱼,所以叫“连年有余”。其中的“鱼”(余)寓意着生活富足。综上,谐音可以是同音同字,也可以是同音不同字。

环节四:自主迁移,辨识广泛运用

让学生思考在阅读与生活中是否也有巧借谐音的现象。

预设1:谐音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如歇后语、广告语等。预设2:谐音在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如《红楼梦》中大量运用谐音来暗示情节发展或人物命运。

环节五:余音绕梁,升华谐音文化

在这节课上,学生从语言的谐音中感受到了“妙趣横生”。谐音是一种婉转的表达,它化直白而为含蓄,避粗俗而成典雅。同时,它更是一种智慧的表达,折射出中国人的机智与幽默、含蓄与内敛的民族性格。

杨雪莲老师点评

“图式建构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备课时能敏锐地捕捉到语用图式。这篇小古文中的杨氏子能巧妙应答,全在瞬间破解了孔君平的言语图式——巧借谐音!孔君平将同音字的杨梅之“杨”混入杨氏家族,不露声色地借“谐音”开了个玩笑。如果教学止步于此,没有将发现的语用规律进行跨情境、跨领域地印证、泛化、迁移,直至灵活运用,那么,这样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无疑是有限的;而距学生对民族语言产生热爱之情、燃起文化自信更是路之迢迢。陆老师的课堂,依托“图式建构型”教学模式,体现出由“故事”到“语言”,由“语言”到“人”,由“人”到“民族”的螺旋上升,最终,让学生领悟到“谐音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中国人的机智与幽默、含蓄与内敛的民族性格”。全课紧扣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在发展语言中带动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孔融夫子谐音
夫子的挑战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不懂就百度
夫子之文章
绝妙的数字灯谜
夫子亦“愚”
孔融认亲皮皮猪卡通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