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志刚:在互联网时代做一个勤奋的人
2023-08-15严志刚采访李潇雨
图|严志刚 采访|李潇雨
对于严志刚来说,街拍是一个大的摄影命题,从自己坚持不懈拍摄三十年,到在互联网上发起『街拍中国』项目呼吁大家一起拍,这是作为摄影人的他对自我理念的一种坚持。
从传统纸媒杂志,到都市报,再到前沿的门户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作为媒体人的严志刚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中,一直不停挑战自我,主动迎接变革。他也因此成为媒体摄影人中转型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二○二○年,《日常中国——中国城市影像街头纪实三十年》让他站上了中国摄影金像奖的领奖台,赛事评委对他的评价是:『从传统纸媒到互联网平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为影像在互联网时代发挥更大的能量与价值不断探索求新。』
他不断探索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发挥影像魅力——这正是画报所坚守的信念和奋斗的目标!他对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传播的理解,是当下传统媒体人急需学习的,对于画报人来说自不例外。
山东画报:先聊一聊您的“街拍中国”吧。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
严志刚:我从学习摄影开始,就受很多摄影前辈的指导,20 世纪90年代,很多纪实摄影师会做一件事,就是“扫街”,他们把“扫街”作为一种视觉训练的手段。那时,我在北京也经常去天安门“扫街”。在街上,可以拍到很多典型性细节,通过平民的日常生活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人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在大环境下社会微小的变化,所以街拍一直是我很喜欢做的事情。从30年前开始至今,街拍已经变成了我的一种习惯。
2015年加入今日头条后,我就考虑通过互联网启动一个活动,“街拍中国”项目就此诞生。毕竟中国那么大,那么丰富,不同地域、不同城市、不同层次,我一个人怎么拍也拍不完。我想刚好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呼吁大家一起拍身边的事。
很多摄影人喜欢去拍远方,去拍陌生的事物,而我想提倡大家关注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事,因为最熟悉的地方才会有最美的风景。作品不一定是自己拍,也可以是大家一起拍。大家的作品汇集到一起,也是我的一个大作品。三年时间,参与人数已经发展到七八千人,在网上产生了50 多亿人次的流量。大家每天跟我一起打卡,每周我会对大家的作品进行挑选、点评。我还把优秀作品汇集起来,每年出一本画册,并在平遥、丽水举办展览。拍摄大时代下的身边小事,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
山东画报:大众参与度的提升会导致摄影作品质量的下降吗?
严志刚:过去,我们的摄影人忙于传统的摄影,对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的传播理念缺乏深入了解。在我看来,街拍中国中很多选手的理念已经比很多专业选手更超前,他们是如此地热爱街拍。
互联网是一个社交媒体的时代,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传播时代,传统媒体难以将照片传递到更多人面前,这也是为什么我投身互联网,并通过互联网去做这件事的原因。如果一张照片没有传播力,那它其实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今天,拍摄变得很容易,甚至获得一张好的影像作品也比以前容易很多,这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信息只有更好地传播出去才具备价值。
1990年,江西安远。县城里刚刚兴起的卡拉OK
1994年,沈阳。“斤斤计较”的男人
而对于街拍而言,群众基础越大,从里面挑选出好作品的机会就越多。只是,互联网时代摄影作品的数量与传统时代相比要多得多,所以好的作品被稀释了,给人一种整体创作水准下滑的错觉。互联网给了一些民间“野生”摄影师脱颖而出的机会,如安徽的抄水表工刘涛等等。
1999年,北京后海,洗车的女人
2023年5月,四川成都,给孩子相亲的父母们
1997年,香港。卷起英国国旗撤离的英国军人
1998年,重庆万州。三峡码头边的发廊
山东画报: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极大的冲击,作为由传统媒体转战新媒体并取得不错成绩的您,对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业务开展有什么建议?
严志刚:我之前也从事传统媒体行业,做过新媒体部门负责人。当时领导对我寄予厚望。但我出去考察一圈之后发现,我必须离开传统媒体。
2023年6月,江西宜春,娱乐的市民
2023年4月,云南大理,烤串的兄弟组合
媒体的自我“革命”困难重重,如今不仅是传统媒体,曾经的门户互联网也在被移动互联网“革命”。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产品和技术,而传统媒体的决策者依旧相信内容为王,这种观念很难转变。
“街拍中国”作品(蝴蝶忽然满芳菲/摄影)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内容的发布意味着工作的结束,而对于新媒体,内容发布是工作的开始。在很多传统媒体所缺少的运营岗位,却是新媒体传播中最关键的一环。新媒体运营岗位需要了解平台的分发机制,要知道标题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如何在短时间内由“冷启动”变成“热启动”,如何为传播二次加热,如何及时与用户互动,如何利用互动实现加热助推,如何实现流量的“滚雪球”效应……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内容不再重要,并非所有的优秀内容都适合成为好的产品,但好的产品一定是以好内容为前提。产品与运营同样重要,而好的产品是基础。
山东画报:移动互联为短视频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这对其他传播形态会是替代性的吗?
严志刚:现在,一提到全媒体大家就会说短视频。我是比较反对让普通记者去拍视频的。拍视频的逻辑与写文章是不同的,非专业人才的视频拍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用视频传达。传统媒体的记者偶尔拍一下视频是可以的,比如他到达一个事件现场,现场特别精彩,又没有视频记者,我们的普通记者就可以随手拍一段短视频,毕竟这样的现场,文字再怎样描述可能都不如视频来得精彩。有些东西就必须用文字去表达,视频展示是没有那种味道和感觉的;有些内容就是需要照片凝固的瞬间,才能让你去凝视。所以,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什么样的语言传达就要用对应的形式去展示,视频不可能取代其他展示方式。
“街拍中国”作品(鸥洋/摄影)
而且,视频只是一个载体。摄影记者拍到了好的照片,让他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可以拍成视频;你写一篇好的报道,你对当事人的描述,也可以拍成视频。
山东画报:所以传统媒体的转变最重要的还是转变思维方式?
严志刚:在任何时代,无论写作、拍照,还是内容分发,都应该与时俱进,我们不应该抱着固有的方法去埋怨时代对我们的不公平。
传统媒体不可能都去做APP,这是很难的。如今的互联网流量都集中在抖音、微信、头条,我们要做的,就是从那里获取流量就可以了。关键要具备运营的思维,及时掌握各个平台最新推出的风口。但传统媒体往往不愿意去尝试新生事物,等它火起来之后再进入赛道已经来不及了。做新媒体需要有敏锐的嗅觉,当然还要保证出产的内容有自己的独特性,但内容的包装要向新媒体靠拢。
“街拍中国”作品(胡沛红/摄影)
“街拍中国”作品(杨军/摄影)
新媒体时代,所有人都会有不适应,但总会有不知道从哪里“杀”出来的平民百姓突然异军突起,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人才辈出的传统媒体也一定能做到。只是一定要坚持,互联网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就好像我做直播,你可以忍受半年直播间每天只有两三个人在听你说话吗?其实我自己知道我做得很一般,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多么勤奋的人。对很多草根自媒体人来说,他们的勇气和耐力远远超过我,所以他们收获的成功是其应得的。
“街拍中国”作品(兔哥.赖柯/摄影)
“街拍中国”作品(镜视眼/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