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境驱动的初中心理教学实践与反思
——以《这个玩笑不好笑》一课为例
2023-08-15马书臻上海市尚文中学
马书臻 上海市尚文中学
一、真实情境与心理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情境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学习领域开始了一场思想上的大变革,人们从孤立的、符号化的传统中走了出来,开始探索与情境交互的、生态化的学习观——情境学习理论。此后,不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还是教育教学实践改革越来越多地强调真实情境在学习领域的重要作用。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应当在真实情境的场域中完成具体而实际的困难或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技能,提升社会适应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具有和现实生活情境高度关联的属性,但要真正做到在心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真实情境,并以此驱动学生产生主动投身和融入情境的动机,其实并不容易。比利时的罗日叶教授就提出,要发展和增加学习者解决某一情境,以内化的方式调动一套整合资源的可能性,就必须创设意味深长的、有意义的情境。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而不只是提供一个与现实生活隔离的、有完美人设的切片式场景,对学生能力向真实生活迁移有重要意义。当学生意识到没有完美的同伴、家长和老师,甚至没有完美的自己,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有复杂心理变化的人的时候,才能逐渐开启学生对真实世界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的有意识觉察,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多视角地换位思考,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去完成发展性任务,即体悟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多样而并不唯一,主动地去适应变化的世界,并有勇气去与之交互。此外,心理教师除了在教学手段上会成为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性互动交流的带领者,更多的是成为见证和陪伴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成长起来的另一个“学习者”,成长的专家永远是那个真实情境中,每一个正在成长的、独特和美妙的生命个体。
二、真实情境驱动的初中心理教学实践
(一)发现学生的发展性任务,找到真实情境“原型”
心理健康教育课绝不能坐而论道,必须紧贴生活,特别是紧紧贴住学生的生活,关心他们生活中关心的真问题以确定当下的发展性任务,关心他们生活的真样貌以确定真实情境“原型”,心理老师据此创设真实情境。在线上线下交流中,不少学生表达了同伴间在玩笑尺度的把握、遭遇或旁观伤人玩笑的应对等方面感到左右为难,力不从心,比如看到社交平台上同伴在开伤人玩笑,被开玩笑者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但不知如何在不破坏彼此关系的情况下表达。从更广泛学生层面的调研发现,初中生常常愿意借助玩笑来展现幽默感,活跃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总有人肆无忌惮地拿别人寻开心,弄得他人尴尬、痛苦或是愤怒,导致彼此关系“险象环生”。初中生内心渴望得到同伴关注,同时也会特别在意同伴的眼光,比如,拿别人无法改变的缺陷开玩笑,拿对方不想被提到的事情“开涮”,或是在别人倒霉或痛苦事情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不少学生选择默默忍受玩笑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害怕自己表露出不开心而影响彼此关系;而有一部学生则会“以牙还牙”,使之演变成言语或肢体上的“战争”。这两种方法又各有缺陷,未能从根本上停止伤人玩笑。一句“你怎么那么开不起玩笑”“不过是个玩笑而已”的话,又可能阻碍了学生认真地把“玩笑”当作一个需要深思的课题去探讨,所以心理课需要适时营造真实情境的时空,还原学生的真实生活。
(二)精准聚焦真实情境,还原动态复杂的真实生活
心理课堂教学要从发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适应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宏观思考,从授课对象人格发展的纵深需求进行中观考量,更需要对其所处的人际环境、交往技能现状的微观审思,确保从“宏观—中观—微观”对真实情境的创设“前思后想,反复厘清,透彻还原”。通过心理课搭建一个安全、信任和坦诚交互环境去讨论分享同伴经验,开拓应对伤人玩笑问题的解决思路,达到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和谐关系之目的。
首先,此次学生发展性任务的落脚点在应对“这个玩笑”即“伤人玩笑”这个关键词上,因此,在“玩笑”真实情境创设中需要进一步理论支撑。心理学家Rod Martin 通过研究量化了幽默类型,按“亲和—攻击”和“他人—自我”两个维度划分了四种幽默类型,其中积极的包括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消极的包括自贬型幽默和攻击型幽默,“伤人玩笑”就属于攻击型幽默,指以开玩笑的方式伤害别人的自尊,通常包括讽刺、挖苦、取笑、愚弄他人等,目的是为了批评操纵别人,并提升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个体的身心健康及人际关系与积极的幽默风格(亲和型与自强型)有正面关联,但与伤人玩笑所属的攻击型幽默风格有负向关联,攻击型也容易诱发对方产生消极的幽默风格,所以引导学生发现运用积极的幽默风格来化解是很不错的应对方式。
其次,既要还原真实情境,也要为问题解决搭建“脚手架”。不论是从学生调查还是访谈,都可以发现有趣的结论:每个人都可能在非故意的情况下开伤人玩笑,界定伤人玩笑是由被开玩笑的人说了算,没有客观标准,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也无法避免成为被开玩笑者。这个结论充分说明聚焦伤人玩笑的应对问题的现实性,并不能非黑即白地讨论伤人玩笑的话题,而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揣摩玩笑各方内心经历了什么和行动上又做了什么,解答好“如何更好地形成应对伤人玩笑的策略”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换位思考。故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①说出真正玩笑和伤人玩笑的区别,知道只有建立在尊重和平等基础上的玩笑,才能让彼此都收获快乐和愉悦;②揣摩和理解开伤人玩笑者和被开玩笑者的内心想法和感受,不去开伤人玩笑;③遇伤人玩笑,温柔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重点是体会开伤人玩笑者和被开玩笑者内心世界,注意玩笑的分寸,教学难点是接纳自己的情绪,用“爱和关注”的话语和态度代替刺伤别人的话语或行为。
(三)用即兴创造真实情境,从换幕走向真实生活
课堂上出示了学生对自己伤人玩笑应对方式调查结果:29% 的学生选择“默默忍受”,20% 的学生选择“以牙还牙(口头或肢体)”,23%的学生选择“坦诚想法”,20%的学生对伤人玩笑无所谓。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讨论了这些应对方式,特别是在观看采用“以牙还牙”和默默忍受方式应对伤人玩笑的实景真人视频片段后,他们通过观察玩笑双方的情绪和背后的动机,发现采用不适宜的应对方式与他们想要和同伴真诚交流、好好相处的初衷背道而驰。此时,教师展示实景真人视频片段,学生观察采用有趣的语言、幽默而友爱的态度去把伤人玩笑转化为真正的玩笑的实际案例。智慧应对伤人玩笑的片段充分调动起学生讨论热情,引发学生在观察学习中发现和拓宽对解决之道的理解:原来我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应对方式。人际交往是一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友爱有趣、心胸开阔、坚定自信、勇敢表达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那么简单。当面对伤人玩笑,如何将这些要素有机地调用与整合是需要在真实情境中不断尝试的。在前期调查中,学生最受伤害的玩笑包括嘲笑父母家人、自己引以为傲的地方、人品性格、以往不愿提起的丑事、自己在意的痛处或缺点、起绰号或调侃名字、乱点鸳鸯谱等伤人玩笑,小组自主选择其一,以即兴喜剧方式进行对话再创。即兴戏剧“是的,而且”原则的运作模式使对话发生产生可能,尝试去用“是的”向对方传达了一个友好的信号:你说的我都听进去了,另外有利于自己及时调整思维,从而更好地去说服对方,“而且”是在表明听到对方想法的基础之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站在对方基础上发表意见的时候,可以帮助对方发现他们玩笑的问题所在,引导学生对应对伤人玩笑更智慧更开放地进行思考,这个部分的课堂效果非常好,不仅是台上台下的学生,就连听课老师都沉浸在学生机智而欢乐的应答氛围中,所收获的技巧和自信也一定能迁移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
三、真实情境驱动的初中心理教学反思
真实情境的创设并不是灵感乍现,而是心理教师中立地观察学生生活,充满好奇地探索困扰学生的问题,友好接纳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答案的互动氛围,在课堂真实情境中尝试过的应对之道,才有可能被学生主动迁移、大胆运用到真实生活中。
真实情境的驱动要充分关注“新生成”。运用即兴戏剧“是的,而且”原则来打破恶意玩笑的过程中,学生提问:“老师,面对恶意玩笑,我们一定要向对方说‘是的’吗?一定先要无条件地赞同对方吗?”班级学生开始对“是的”的定义进行反思性讨论。学生在彼此的启发下发现:要有勇气对自己说一声“是的”——我看到这是一个伤人玩笑,我现在的心情是……我想要自我保护,但我也想要关系和谐。只有完成了对自己、对真实情境说“是的”的心理过程,学生去“有趣友爱,温和坚定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而且”才更有可能发生。此外,探讨即兴过程中的“卡壳”或“失败”经验是真实情境的另一种“生成性”还原,学生不断地练习着,实践着,探索着,积聚与现实生活拥抱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