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花木兰”一起战斗的日子

2023-08-15胡海明

至爱 2023年7期
关键词:张倩桥头堡花木兰

文|胡海明

华仑山

大尉华仑山出生于1925年。也许是转业军人的缘故,他爱看战争题材的故事片,尤其爱看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战火中的青春》。每次观看这部讲述烈士后代高山女扮男装参加人民解放军的电影时,他总会思绪万千。因为在戎马生涯中,他也曾经遇到这样一位“花木兰”。恍惚间,那位熟悉的“花木兰”正带着纯朴的微笑,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步一步走进他的记忆中……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捷报频传。那年,23岁的华仑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冲破重重关卡,奔赴安徽大别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由于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之前在浙江老家的保育院当过几年老师,因此部队首长如获至宝,便安排他到连队当了一名文化教员,为连队不识字的战士补习文化知识。也就在这年的夏季,他在连部遇见了经常来连队为战士看病的团医疗队队长兼指导员张倩。从此,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21年4月,张倩出生于山西省黎城县一个穷苦人家,打小就饱尝生活的艰辛与磨难。由于父母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因此,她小时候是没有名字的,乡亲们都叫她“丫儿”。15岁那年,父母相继撒手人寰,尚未成年的她一下子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为了生计,她四处流浪乞讨。

1939年6月的一天,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张倩一路乞讨来到黎城县西井镇。这时,不远处传来激昂嘹亮的军歌声,当她得知这是由太行山过来的八路军第385旅,是穷人的队伍时,不知哪里来的勇气,立马上前拦住快步前行的队伍,嘴里直嚷嚷:“我要参军,我要参军!”

呼喊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队伍里走来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他上下看了看瘦小的张倩,笑呵呵地问道:“小家伙,你为什么拦住我们的队伍?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参加八路军?”

这番连珠炮似的询问让张倩感觉有点羞怯,轻声说道:“我没有名字,大家都叫我‘丫儿’!”中年人乐了,继续问:“八路军整天要和凶残的鬼子斗争,很危险的,难道你不害怕吗?”

张倩提高嗓音答道:“打鬼子,我不怕!”中年人怜爱地拍拍“他”的肩膀:“好小子,你就叫张倩吧,留下当我的通信员!”

就这样,张倩参加了八路军。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战友们觉得生活中的“他”在某些方面有点怪异。比如在溽暑难熬的三伏天,别人睡觉时只穿里衣,可“他”偏偏睡觉也衣着整齐。

有一次,张倩所在团担任了攻占桥头堡的任务。龟缩在炮楼里的日伪军凭借两米多宽、三四米深的沟壑负隅顽抗。在战壕里,“他”眼睁睁看着战友一个个牺牲在前沿阵地,心如刀绞。“他”含着泪主动请缨:“团长,让我去把它炸掉!”团长看看“他”:“你行吗?”

“团长,看我的吧!”说罢,“他”往腰间插了几枚手榴弹,一个鲤鱼打挺跃出战壕。一会儿匍匐前行,一会儿翻滚身体,敌人的子弹在“他”周边噗噗作响,掀起一缕缕尘土,不多会儿,“他”就移动到了距桥头堡不足20米的地方,快速起身,“嗖嗖”连着向敌方阵地投掷了几枚手榴弹。一阵烟雾散去,桥头堡的敌人被炸死了大半。

临走前一天,他来到张倩坟前献上一束小白花,心里默默念道:‘张大姐,我要去朝鲜打美国鬼子了,我一定还会再来看您!’

战争胜利了,“他”的腿部受了重伤。当得知要被送到后方医院开刀取弹片后,“他”寻找各种理由死活不肯去。没几天,伤口便开始化脓。团政委见状,厉声说道:“你这小子怎么这么顽固,有伤要治,这是命令!”

医生在为“他”动手术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这位“小伙子”竟是“花木兰”!

由于在攻克桥头堡战役中为最后夺取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张倩被授予二等功。当时的八路军晋西北军区机关报《战斗报》还以《“花木兰”打鬼子荣立二等功》为题,报道了她的英雄事迹。她女扮男装参加八路军的英雄事迹在解放区广为流传。

手术后,她从一名士兵“转岗”为“白衣天使”。只要下连队巡查,她总要找华仑山拉拉家常,有时还给他带理论书籍。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华仑山被临时安排在了炊事班,每天负责把馒头、煎饼等送到前沿阵地。这一天早晨,他背上一筐馒头穿越敌人封锁线,由于敌方火力凶猛,尝试几次没有成功。这时,张倩率领的医疗队正好要去前沿阵地救助伤员路过此地,见状不由分说,夺过馒头筐背在自己身上,然后说道:“我们订个协定吧,如果我死了,你往我家带个信;如果你死了,我给你家报个信……”她像蚂蚁搬家一般,一点一点往前挪,顺利将食物送到了正在鏖战的战士们手中。

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后,华仑山所在的部队“宜将剩勇追穷寇”,星夜兼程往重庆方向进发。部队短暂休整时,他总能看见张倩忙碌的身影。重庆解放后,他们因为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突出受到团部三等功的嘉奖。

然而,过了段时间,华仑山从护士口中得知,张倩得了肺结核,还是晚期。没过多久,这位在解放区遐迩闻名的当代“花木兰”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1951年8月,华仑山的部队奉命奔赴朝鲜战场。临走前一天,他来到张倩坟前献上一束小白花,心里默默念道:“张大姐,我要去朝鲜打美国鬼子了,我一定还会再来看您!”

猜你喜欢

张倩桥头堡花木兰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刘沛:深中牵手!东西岸融合桥头堡——马鞍岛
《愿为葵子》
花木兰
贾逵隔篱偷学
花木兰
打造转型升级“桥头堡” 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安阳有个“花木兰”
Pressure-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f B-type Y2O3∗
“桥头堡”的新机遇与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