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学习理念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

2023-08-15殷玲玲

天津教育·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经验游戏探究

殷玲玲

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该理念突出了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游戏作为教育抓手,打造一个真正适用于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结构,使其在游戏中获取更丰富且有效的学习经验。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为主,通过问题、情境、疑问的带动,点燃幼儿动手操作、深度探究、整合资料的意识,让游戏化课程更具有自由、自主的氛围,在幼儿的亲身感知与实际操作中将游戏教学的优势最大化。

本文以探究式学习理念为主题,以游戏化课程为教育抓手,对幼儿园课程建设展开探讨,简述两者的概念、特性及教育意义,从教育活动、游戏契机、教育方式、活动问题、教育观念等视角出发,提出几点可行性的教育建议,以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所帮助。

一、概念解读

(一)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也被称为研究性学习,具有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等学习特点,需要个体动手操作与实践,在不断探究中获取丰富的学习经验。幼儿园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通过疑问情境激活幼儿动手做、做中学的意识,使幼儿在问题与现象的发现及研究中学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尝试、分析情况、处理信息、沟通交流,形成自主探索意识,从而获得全新的经验技能与知识,在主动参与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二)课程游戏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足以看出,以游戏为中心的保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也是课程活动构建的基本理念。幼儿教师要正视游戏教学蕴含的教育价值,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游戏融入不同的领域课程和学習环节中,打造“玩中学”的教育模式,构建契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学习模式。

二、探究式学习理念的教育意义

(一)实现“做中学”教育目标

探究式学习具有极强的自主性与实践性,通过幼儿的自主发现,在探究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经验。可见,该学习理念将“教、学、做”有效整合,打破了说教、引导的教育模式,让幼儿自主观察学习内容与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与探讨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在不断尝试与操作中得到有效发展,实现“做中学”的教育目标,促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经验与技能,对其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激活幼儿的探究意识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以“问题”为载体,通过疑问情境构建教学活动,能够巧妙激活幼儿的问题意识与探究心理。在游戏活动开展时,随着问题或实验现象的出现,会迅速激活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问题的带动下,幼儿会主动地走进游戏活动,在探究中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与知识技能,通过亲身感知、深度探究、动手体验满足心理需求,从而不断强化幼儿的探究精神,实现幼儿良好探究意识的培养,对其未来学习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三)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理念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幼儿的探究意识,还能强化幼儿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类活动中,幼儿会自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对问题的分析与探讨中逐渐学会自主归纳信息、总结信息、分析现有资源,还会对问题提出多种假设,并使用不同的方式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渐提升,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探究式学习理念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策略

将探究式学习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有效整合,能够更好地尊重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的教育活动。

(一)调整教育结构,创设游戏条件

首先,在探究式理念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工作中,教师要调整课程教育结构,学会从幼儿的视角审视周围的游戏环境,捕捉周围潜在的游戏条件,打造具有儿童立场的游戏氛围,构建真实性、自主性、延展性、探究性的教育活动,做到教育上的“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教育学习氛围,创设真正适用于幼儿的学习环境,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需求。如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游戏时间、空间、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判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支架,在探究式活动中促使其能力得到更好发展。

其次,在探究式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将幼儿的需求、兴趣和发展放在首位,尤其在活动场地、游戏材料、活动内容、展开方式等方面,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创设丰富的游戏活动,通过情境打造、开放性问题、探究性材料的投放等途径,让幼儿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思考与创新中实现能力的提升。游戏化课程活动的建设还应具有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增强游戏活动的包容性,更好地体现幼儿的个性追求。如在游戏化课程活动建设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集思广益的方法,与其他教师进行横向交流,整合多方教育建议,最终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打造更具创意性的游戏活动,提出更多有用的思路,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

最后,教师应注意对信息的筛选与处理。幼儿的游戏教育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在处理游戏信息、素材和活动时,要将幼儿的兴趣作为活动导向,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阶段、成长状况等角度出发,确保游戏活动顺利构建,为幼儿提供更多有效的学习资源,不断丰富并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为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

(二)优化活动方式,开展自主游戏

幼儿是天生的游戏家,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工作。在探究式学习理念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中,教师要优化活动方式,从教育干预、游戏互动、教师引导等多个角度出发,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优化策略,让幼儿自主地对游戏展开探究与学习,并适当做出调整,提升游戏活动的匹配性,让幼儿获得更多丰富有效的活动经验。

例如,在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中,3-4岁的幼儿思维发展缓慢,生活经验、游戏经验以及个体能力有限,团结协作意识较差,合作能力不强,在游戏过程中的互动性不足,以独自游戏为主;而在5-6岁大班幼儿活动中,幼儿能力较强,具有丰富的活动、学习和游戏经验,喜欢具有情境性和挑战性的游戏活动,与小班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游戏对比。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对游戏活动“区别对待”,从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特点、思维方式出发,创设多种具有趣味性且不同游戏风格的活动,鼓励幼儿自主走进游戏中,在探究式学习中构建更多有效的活动经验。

以角色游戏为例,该游戏适用性较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具有强烈的游戏欲望。在游戏内容的创设与选择中,教师可以分析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元素,从而构建不同的游戏情境,将幼儿的活动需求放在首位,使探究式学习与游戏课程的教育优势最大化。

小班幼儿对“过家家”游戏具有较强的兴趣,教师便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等不同角色,立足于幼儿兴趣打造游戏活动,构建趣味学习模式,营造幼儿容易接受且乐于接受的学习氛围,以保证后续探究式学习的质量。

而面对中班幼儿,教师可以观察幼儿日常讨论的话题及活动兴趣,立足于幼儿的兴趣构建针对性的游戏氛围。如教师观察到幼儿讨论“直播间”元素,便可以在活动区域投放不同的游戏材料,借助场地游戏的独特性,让幼儿自主分配游戏角色,并尝试通过自己的力量延伸与拓展学习内容,在自主游戏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幼儿的能力,发挥探究式学习的教育优势。

在大班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创设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打造具有情境化和挑战性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让其在游戏中产生较强的角色代入感,將游戏活动的教育优势发挥到最大。

(三)紧抓教育契机,深入推进活动

在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活动的观察,紧抓多个教育契机,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向与目标,深入推进幼儿教学活动,解读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采取合适的教育策略,不断强化幼儿的游戏意识,适度给予幼儿有效的教育经验。

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离不开信息素材的支持,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材料及活动内容。如在幼儿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及材料的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和游戏材料的消耗,及时与幼儿交流,总结游戏经验及方式,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中不断完善游戏方式及课程结构,促使幼儿身心更好地成长与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直接与幼儿沟通、交流、询问、谈话,彼此分享游戏经验与想法,并对内容展开深度分析与探讨,生成具有趣味性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做出理性判断,为下一次探究式游戏活动做好准备。

(四)巧设游戏问题,强化探究欲望

探究式学习理念虽然强调以幼儿自主游戏为主,让其对活动内容及方式展开探究,但幼儿的能力终归有限,容易出现中途放弃的情况。面对不同幼儿在游戏中的不同情况,教师要掌握游戏干预与调整策略,观察幼儿的探究性学习状态,针对不同情况巧设游戏问题,利用问题给予幼儿一些提示,从而强化其对活动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能力。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游戏状态。在观察到幼儿出现放弃心理时,教师可以设计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使用鼓励、肯定的方式,再度点燃幼儿的探究欲望。如你在做什么呀?老师可以和你一起吗?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游戏方式及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而在观察到幼儿游戏过程过于顺利,挑战性不足的情况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问题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架,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能力,强化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让游戏更具趣味性与挑战性,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游戏体验感,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性。

(五)树立正确理念,建立课程系统

《指南》中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 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作为幼儿获取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在游戏化课程活动建设工作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入研读游戏化课程与探究式学习理念的教育意义及作用,让教育活动真正从幼儿视角出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点滴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完善游戏化课程系统,将游戏视为教育抓手,在探究学习中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在幼儿进入游戏状态后,其思维会得到极大发展,能够根据自己的猜想与尝试主动探究活动内容与知识经验。在幼儿自主探究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进行过多的游戏干预,尊重幼儿的游戏过程及思考方式,避免打乱幼儿的游戏思维。如在游戏的组织与管理环节中,教师要将注意力与关注点放在幼儿对游戏信息搜集及游戏材料支持等方面,做好游戏活动的保障工作,将幼儿的需求与发展放在首位,为其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确保其顺利开展游戏。除此之外,幼儿的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不同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求不同,对游戏的感觉也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将优化策略落实在不同幼儿身上,深入调研课程活动开展情况,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探究性游戏与幼儿能力的适配性,将游戏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融合《指南》和《纲要》中的教育精神,对探究式学习理念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展开探讨,从幼儿、教师、园所发展三个方面出发,提出教育活动、游戏契机、教育方式、活动问题、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可行性建议。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合理开发游戏资源,丰富游戏契机,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在自主探究中实现能力与经验的提升,更好地发挥游戏活动的创造性,让幼儿身心得到更好成长,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经验游戏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