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晨间锻炼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开展路径
2023-08-15张元萍
张元萍
晨间锻炼活动是幼儿每日早晨入园后集中组织的第一个体育活动,是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幼儿在每日学习和游戏过程中保持充沛精力和高度注意力的关键所在,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设计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时,教师要遵循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幼儿参加晨间锻炼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晨间锻炼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兴趣爱好,而且能够改善幼儿的身体机能,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拼搏意识,这与幼儿教育的初衷和目标是相符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游戏化的晨间锻炼活动,丰富活动类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显著改善幼儿的身体素质,进而实现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晨间锻炼活动的问题剖析
尽管当前幼儿园的晨间锻炼活动较为普及,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一是活动区域受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在开展全自由式活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拥挤和推搡的情况,幼儿的人身安全需要教师全程密切关注。二是锻炼器材相对缺乏,在晨间锻炼过程中容易出现争抢的问题,且大多数器材的功能相对单一,幼儿容易失去兴趣。三是晨间锻炼活动的游戏化程度不够,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趣味性,幼儿难以长期保持浓厚的兴趣。四是教师对活动的计划和指导不够,存在走过场的心理,导致晨间锻炼活动流于形式,严重影响活动质量和效果。
由于晨间锻炼活动期间,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幼儿的安全方面,对活动秩序、时间分配、器材占用和运动强度等情况关注较少。尽管如此,幼儿的安全问题依然是重中之重,这主要是由于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素或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安全问题。同时,由于教师在组织晨间锻炼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较差,缺乏思考和创新,不仅会影响活动成效,而且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二、游戏化晨间锻炼活动原则
幼儿园在设计和组织晨间锻炼活动时,要充分结合园内场地设施情况和幼儿活动特点规律,开展趣味性强、形式多元的活动,确保幼儿积极参与。而开展游戏化晨间锻炼活动是激发幼儿兴趣、提升活动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在组织晨间锻炼活动的过程中要探索游戏化的活动形式,改善晨间锻炼活动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提升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体验感。探索游戏化晨间锻炼活动实施路径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一)主体性与指导性兼顾
游戏是幼儿园结合幼儿活动特点和意愿开展的活动项目,违背幼儿活动意愿或不符合幼儿活动特点的活动不利于活动的开展,如果幼儿对某项活动的兴趣较为浓厚,不愿被干扰或打断,那么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言行举止,将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幼儿。教师在组织晨间锻炼活动中要发挥好自身组织者的作用,但不能过度干预和控制游戏过程,否则会适得其反。幼儿往往受协调性和游戏经验不足的影响,在游戏中会遇到一些无法独自完成的动作或环节,教师要及时给予其一定的指导,必要时协助幼儿解决困难,增加幼儿的游戏经验,进而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感和愉悦感。
(二)趣味性和挑战性并重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主要且最适应的一种活动方式,这是幼儿探索生命和世界的最初形态。这个特点使幼儿在活动中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一些直观性和生动性的设施或材料,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施和材料也要具备这样的特性,有助于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活动设施和材料的功能和潜在价值,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游戏需求,选择更适合幼儿进行晨间锻炼的游戏材料和活动形式等。同时,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游戏体验适时拓展游戏维度,让幼儿在感受到游戏趣味性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游戏方法,这是保持幼儿游戏兴趣和热情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游戏化晨间锻炼活动时要加强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掌握幼儿在活动中的适应性,进而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层次有序推进,增强活动的层次性和挑战性。
(三)目的性和成效性共存
晨间锻炼活动的秩序和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心理状态及对幼儿的行为关注有关,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在晨间锻炼活动开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熟悉活动的组织形式、时间和游戏材料,掌握幼儿活动的特点、规范和兴趣爱好,清楚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可承受的活动强度,以有效避免活动组织的盲目性。与此同时,晨间锻炼活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并加强梳理总结,结合幼儿的游戏经验及其与环境的互动情况,探析幼儿的游戏适应力和体验感,进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游戏内容和组织形式,确保晨间锻炼活动成效显著。
三、游戏化晨间锻炼活动实施策略
开展游戏化晨间锻炼活动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而且有助于幼儿自主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让幼儿敢于直面问题、挑战挫折,进而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这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突出主体,增加游戏趣味性
晨间锻炼活动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是培养幼儿兴趣爱好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园内的各种游戏设施和材料,增加晨间锻炼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注重幼儿的游戏体验,密切关注幼儿的言行举止,对游戏积极性不高或完成度较低的幼儿,要多给予其鼓励,必要时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在开展晨间锻炼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精力旺盛的特点,兼顾到幼儿跑、跳、躲、钻等运动规律,适当地丰富和拓展游戏内容,同时创新和优化游戏组织形式,进而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一二三,木头人”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在运动方面的需求,而且能够锻炼幼儿随机应变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有利于幼儿的均衡发展。
(二)注重创新,融入游戏元素
为确保游戏化晨间锻炼活动更好地开展,教师必须重视游戏元素的融入,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做好体育运动和游戏之间的结合,充分挖掘跑、跳、躲、钻等动作的组合和变化形态,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从而有效避免活动的重复性和单一性,有助于满足幼儿不同阶段的游戏需求。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晨间锻炼活动时通常只关注活动的安全顺利与否,忽视了活动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趣味性。在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增加活动材料,准备地垫、积木和攀岩板等,为幼儿提供更多选择,有助于增强晨间锻炼活动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彩色卡片或积木置于攀岩板上方,引导幼儿扮演“小猴子”的角色,开展“小猴子摘果子”游戏。再如,教师将地垫不等间距地平铺在地上,引导幼儿扮演“青蛙”的角色,开展“小青蛙跳荷叶”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开心地跳跃,锻炼其跳跃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其拼搏意识。
(三)优化投放,改善教育效果
活动材料的投放对提升幼儿游戏的参与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结合幼儿活动特点和材料功用,采取多样化的材料投放手段,让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晨间锻炼活动中。在材料投放过程中,教师要区分幼儿的年龄段和游戏兴趣,增强幼儿与游戏材料的匹配度,同时要考虑活动中的安全性。在投放游戏材料或器械之前,教师可以与幼儿沟通交流,听取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并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及时调整材料投放区域和方式,提升游戏的体验感,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了解幼儿的游戏爱好,如:“小朋友们想玩什么游戏呢?你们想怎么玩这些游戏材料和器材呢?除了这些游戏材料,你们还喜欢什么样的材料呢?”“我想玩青蛙跳荷叶”“我想玩猴子摘水果”,当幼儿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要做好记录,并按照幼儿的意愿投放游戏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但是如果教师的提问没有得到回应,那么教师可以采取引导的方式了解幼儿的活动兴趣:“老师布置的这些游戏材料,小朋友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玩这个游戏,你们觉得好不好?”如果幼儿表示认同,就可以按照教师的构想投放材料;如果幼儿不认同,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游戏材料投放策略。
(四)混龄搭配,创新游戏形式
以往教师在组织晨间锻炼活动时,通常会出于安全因素考虑,按照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班级,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尽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生安全问题的风险,但也对晨间锻炼活动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在组织晨间锻炼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突破游戏区域和材料的限制,采取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班级混搭的方式,让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班级的幼儿在一起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之间相互学习,而且有利于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同时提高了场地和游戏材料的利用率,对增强幼儿的协作意识和社交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开展“骑小车”游戏的过程中,由于小班幼儿力量不足、身体协调性不够好,游戏的体验感和完成度相对较差,但是如果让小班幼儿与大班幼儿一起游戏,就会极大增强游戏的体验和完成度。再如,在开展“走独木桥”游戏的过程中,中班幼儿身体的平衡性较差,如果引导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一起游戏,不仅能够增强中班幼儿的游戏体验感、豐富大班幼儿的游戏经验,而且会促使幼儿的社交能力与协作能力得到锻炼,有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五)融合主题,构建游戏情境
研究表明,人的基本动作技能最佳的成型期是3-8岁。幼儿园的主题课程通常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和园本性,而体育类的主题课程则是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园的主题课程,构建贴合幼儿日常生活的游戏情境,突出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培养。同时,教师要结合晨间锻炼活动开展情况,不断丰富和优化主题课程内容,进而形成主题课程与游戏活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例如,在开展晨间锻炼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主题课程“革命主义教育”,构建“重走长征路”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感受革命先辈不易的同时强身健体。同时,教师可以构建多种不同的游戏情境,收集多元化的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感。比如,在“穿越火线”游戏中,幼儿从线网下方爬过,锻炼幼儿的爬行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在“翻越雪山”游戏中,幼儿攀爬攀岩板,锻炼幼儿的攀爬能力;在“穿越沼泽地”游戏中,幼儿跑步从沙坑中快速通过,锻炼幼儿的跑跳能力;在“躲避炸弹”游戏中,幼儿快速躲避教师扔出的沙包,锻炼幼儿的躲闪能力。这些游戏情境不仅与幼儿园的主题课程紧密相关,而且能够极大地改善晨间锻炼活动效果。
(六)整合资源,丰富游戏内容
现阶段,社会上的体育游戏资源非常多,不仅对游戏场地和材料要求较低,而且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以将这些游戏项目融入晨间锻炼活动中,有利于幼儿游戏活动形式的丰富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实现幼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主寻找并收集社会面的游戏项目,培养其发现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进而实现幼儿“体”与“智”全面发展。
例如,对小班幼儿而言,教师在晨间锻炼活动中可以引入“跳房子”“丢手绢”和“捉迷藏”等游戏,这些游戏的共同点是简单易学,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身体特点和游戏爱好;对中班幼儿而言,教师在晨间锻炼活动中可以引入“拔河”“斗鸡”和“滚铁环”等游戏,这些游戏的感官体验更好,符合中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大班幼儿而言,教师在晨间锻炼活动中可以引入“跳皮筋”“空竹”和“老鹰捉小鸡”等游戏,这些游戏能够激发大班幼儿对晨间锻炼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其协作意识。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晨间锻炼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七)发动家长,大力支持配合
当前很多家长对晨间锻炼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幼儿入园时间滞后于晨间锻炼时间,导致幼儿无法正常参加晨间锻炼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参加晨间锻炼活动,旨在让家长切身感受并认识到晨间锻炼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改变家长的错误认知,促使家长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晨间锻炼活动。同时,家长的参与也会激励幼儿更好地参与晨间锻炼活动,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增进了亲子感情。另外,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幼儿晨间锻炼活动宣讲,让家长对晨间锻炼活动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大力支持晨间锻炼活动,这是提升晨间锻炼活动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由此可见,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进步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晨间锻炼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遵循游戏化晨间锻炼活动原则,从增加活动趣味性、创新活动形式、融入游戏元素、构建游戏情境、整合游戏资源和发动家长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探究游戏化晨间锻炼活动的策略,提升晨间锻炼活动成效。同时,幼儿教师要加强在晨间锻炼活动设计、组织和改进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探索更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且科学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活动项目,并鼓励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在提升幼儿身体机能的同时,培养幼儿拼搏、协作和创新的意识,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