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2023-08-15廖玉玲
【摘要】本文在论述实施背景、介绍相关概念、阐述相关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指出可通过“聚焦素养,提炼主题”“依据素养,确立目标”“立足素养,整合内容”“落实素养,设计活动”“实施评价,达成素养”等方式,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大单元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7-0071-05
2021年秋季学期起,广西迎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时代。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热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入推进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有助于广大教师平稳顺利地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积极对接新高考的各项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学科知识、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直接渠道。2010年以来,柳州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以实效课堂为突破口,狠抓“三精”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三精”教学是指:课前精心准备——突出集体备课,着眼团队精神;课中精彩呈现——突出实效课堂,着眼教学相长;课后精细落实——突出个性辅导,着眼情感交流。在“三新”时代,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对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究,是我校践行“三精”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其中,唯物史观指的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时空观念指的是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史料实证指的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历史解释指的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例行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及方法,家国情怀指的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
(二)大单元教学
崔允漷教授指出“大单元”是一种区别于教材单元和内容单元的学习单元,它是一个在“大任务”驱使下,统筹目标、内容、实施、评价、情境与任务而设计的微课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和学习事件。笔者认为,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单元教学,并将教材内容进行整体的、系统的整合与设计,且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基于学情,围绕大主题、大任务、大概念等大单元教学逻辑重构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
(三)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在分解课程标准、学情和重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大主题、大概念等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重组,进而形成明确的大单元主题,并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任务驱动、学习评价、学后反思等教学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的教学设计模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主题性及侧重性。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立足课标,注重整体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立足课标,注重整体。也就是在设计大单元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在充分解读课标、了解学情考情、落实单元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从历史教材的整体编排上和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上分析教材,对几个单元或者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同时,教师要从宏观上构建知识框架,将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放在一个主题下,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构建整体化、结构化的教学框架。
如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可整合为三个大单元开展教学活动(如图1所示)。第一至第三单元为世界古代史,可以提炼出“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下的世界”这一主题。该主题主要论述古代文明的多元发展格局;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而促成的欧亚大帝国崛起以及欧亚地区文明的交往;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人类各地建立了初步联系;阐述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过程。第四至第六单元是世界近代史,可以提炼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工业革命带来的新世界”这一主题。该主题重点讲述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历史形成过程;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间的关系;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影响,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七单元至第九单元是世界现代史,可以提炼为“20世纪以来国际秩序的演变和发展趋势”这一主题。该主题主要阐述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国际秩序的演变;二戰后的冷战以及不同社会体制下的国家发展进程,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趋势不断加强。因此,教师要在立足教材整体编排、不脱离历史发展整体脉络的基础上,将内容和关联密切的单元整合在一起,在宏观上进行大单元教学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二)依据目标,侧重内容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每个单元皆由2到4课组成,每一课所含的子目较多,每一子目的内容含量也较大,这种情况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依据课标要求、聚焦核心素养、根据单元主题、结合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适当取舍,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如通过研读课标和教材,我们可在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大单元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工业革命带来的新世界”的基础上,把第五、六单元整合为主题“工业革命带来的新世界”的单元教学,同时还可以并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至第13课的教材内容。整合后的单元主题为:第1课《走向新世界——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第2课《迎来新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3课《形成新体系——影响世界的殖民体系》,既突出了工业革命的进程、特点和影响,强化了大单元主题下的重点知识,又缩减了教学课时,同时,整个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更为紧凑,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任务驱动,梯度推进
大单元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情,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具有梯度性的任务群,由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方式进行思考、归纳、学习,接着教师加以引导、总结和提升,从而使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培养和落实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六单元《工业革命带来的新世界》整合后的第3课时《形成新体系——影响世界的殖民体系》为例,本课由于教学容量极大,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较多,因此教师要在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继续整合教学内容,围绕《形成新体系——影响世界的殖民体系》这一主题开展课堂教学。在主题下,教师共设计四个环节(四个学习任务),环环相扣,梯度推进,进行探究式学习。具体如下。
任務1:了解西方在拉美、亚非的殖民扩张概况
任务2:探究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任务3:剖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任务4:反思殖民的历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重点落在“任务3:剖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这部分,通过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形式呈现,让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提炼相关影响,并进行成果汇报。
(四)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线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在“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原则的引领下,课堂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效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这节课中的第一环节《认识世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部分,笔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从多角度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8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发言,成员进行补充。课堂最后,笔者及时点评和总结发言。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
(一)聚焦素养,提炼主题
教学主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灵魂和风向标,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新课标指出,教学主题必须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课标、教材和学术依据,提炼了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六单元的主题,整合后的大单元主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忧外患与国家出路的探索”。1840年至1919年,随着列强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民族危机加深,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各个阶层进行了民族抗争,农民阶级发动了以反封建反侵略为目标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领导了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并发动了反封建、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忧外患与国家出路的探索”这一主题侧重指向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回应了新课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要求。
(二)依据素养,确立目标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学具有鲜明的目标性,每个单元、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需要落实的核心素养,这就意味着课堂上的一切师生活动都应以此为中心展开。因此,在确立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有侧重的渗透相应的核心素养。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在学情的基础上,分析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如笔者整合、设计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忧外患与国家出路的探索”,大单元核心目标为:理解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晚清至民国初年列强多次侵华所产生的影响,认识这段历史时期中国与世界的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局限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三)立足素养,整合内容
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内容整合需注意知识要素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统一。如笔者在充分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遵循立足课标、注重整体的原则对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六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忧外患与国家出路的探索”大单元主题下,将主题内容分解为第1课时《列强侵华的不断加剧》、第2课时《地主阶级的探索与抗争》、第3课时《农民阶级的探索与抗争》、第4课时《资产阶级的探索与抗争》等具体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列强侵华、各阶层探索与抗争的因果关系,并进行深度探究。
(四)落实素养,设计活动
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在于合理地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在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任务为驱动开展课堂教学,设置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如在进行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六单元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忧外患与国家出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时,笔者通过设置任务群创设情境,设计以下任务群。
学习任务1:1840—1919年,列强侵华主要有哪些事件?
学习任务2:这些侵华事件的主要条约内容和危害是什么?
学习任务3:列强每次侵华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学习任务4:面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各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探索的结果如何?探索的意义及局限性是什么?
笔者通过创设相关情境,从以上问题切入,引导学生进行有梯度性的探究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精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从不同的视角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五)实施评价,达成素养
制订有效的单元教学评价,是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单元教学评价环节。现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形成新体系——影响世界的殖民体系》中的评价水平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1.教学评价水平分析
水平1:在叙述西方列强在亚非拉美的殖民扩张时,能够运用图表自主学习,梳理基础知识;能够依据史料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能够通过材料、图表分析归纳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水平2:能够利用图表和史料对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表现加以描述;能够理解空间和环境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能够借助史料理解概述世界殖民体系建立所产生的双重影响;能够运用相关材料,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作出解释,能够认识到殖民主义的罪恶,感受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性。
水平3:能够利用不同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能够分析材料中对世界殖民体系产生的不同影响。
水平4:在对世界殖民体系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对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探究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材料作出论述,能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国际意识。
2.学业质量水平测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后掀起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济附庸。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张红菊《全球视野下的殖民主义研究: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材料二
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张斌峰、何卓恩《殷海光文集》
材料三
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资本主义列强把亚、非、拉美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原有面貌。
——张红菊《全球视野下的殖民主义研究: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问题:
(1)依据史料指出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归纳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2)依据史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殖民扩张对亚非社会的深刻影响。
(3)依据史料二,分析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实质目的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评价说明(参考答案略):
[题号 答题思路 学业质量水平层次 (1) 从材料中的“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济附庸”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和形成的因素 2-1 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
3-1 能够从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关信息 (2) 通过材料中的“欧洲商人、工业家……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从历史解释层面归纳殖民扩张对亚非产生的积极作用 4-2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的能力 (3) 通过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列强把亚、非、拉广大地区……改变其原有面貌”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视角分析得出列强侵略的目的及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1-4 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4-4 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 ]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依托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教师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科学、合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而有效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落地,增强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涵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
[2]李卫东.大观念和核心学习任务统领下的大单元设计[J].语文建设,2019(11).
[3]孟亦萍.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2023C45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玉玲,广西凌云人,硕士研究生,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為基础教育、高中历史教学。
(责编 蓝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