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蜘蛛侠:纵横宇宙》:是色彩风暴,是年轻人的自我探索

2023-08-15指听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迈尔斯蜘蛛侠宇宙

指听

片名:蜘蛛侠:纵横宇宙

又名:Spider-Man Across the Spider-Verse

导演: 乔伊姆·多斯·桑托斯 / 凯普·鲍尔斯 / 贾斯汀·汤普森

编剧:菲尔·罗德 / 克里斯托弗·米勒 / 戴夫·卡拉汉姆

主演: 沙梅克·摩尔 / 海莉·斯坦菲尔德 / 奥斯卡·伊萨克 / 杰克·约翰逊 / 伊萨·雷 /马赫沙拉·阿里 / 詹森·舒瓦兹曼 等

上映:2023-06-02

类型:喜剧 / 动作 / 科幻 / 动画 / 奇幻 / 冒险

片长: 140分钟

这么炫的玩意,以前根本没见过

哪怕你分不清蜘蛛侠和蝙蝠侠的区别,也不妨碍被它纷繁的色彩和超炫的镜头语言震到目瞪口呆。

这是一种本能的奇观刺激,整个人就像掉进巨大的万花筒中。

闪着迷幻电子色彩的蛛网状通道,恨不得下一秒就要把人吸进去。外形各异、满屏乱飞的小蜘蛛们看得人目不暇接。

也难怪很多观众半开玩笑地表示,“光敏症患者要谨慎观看此片”。

“你大脑和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尖叫。想象力是你能拥有的最广泛的东西,而这部电影做的就是把你的想象力捏在指尖轻轻一挤。”

这几年因为视觉效果而大受好评的动画不少,但往往以风格的“极致”取胜。

但看《蜘蛛侠:纵横宇宙》的时候,只会觉得自己脑子很忙、眼睛也很忙——因为这玩意以前根本没见过。

这个系列的世界观设定是,同时存在很多个平行宇宙,而每个宇宙里都有一个蜘蛛侠。

上一部《平行宇宙》里他们因为机缘巧合汇聚在男主迈尔斯的世界。看起来就像把不同漫画书里的小人剪下来,贴在同一个笔记本里。

但《纵横宇宙》就好像本子上的纸片人们都活了过来,在你的身边大跳广场舞。而当你还试图消化这个事实的时候,突然又被拉进了笔记本的世界、电影海报的世界、积木的世界、赛博朋克的世界……

明明都是蜘蛛侠,画风能差这么多:玩世不恭中带点傻白甜的印度蜘蛛侠,是线条张扬的彩色简笔画;女主格温是梦幻温柔的水彩画,背景还会随着她的心情而改变颜色;至于圆柱形脑袋配上钳子式小手的乐高蜘蛛侠,更是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更厉害的是它并非简单的画风拼贴,还跟人物的整体形象融为一体。

比如片中人气最高,最帅气的朋克蜘蛛侠,在同队其他人的形象都偏向立体化、日常化的时候,他的每一帧画面都仿佛刚从摇滚杂志上剪下来,是真的“帅到跟其他人不在一个次元”。

而当不同世界的人物开始打斗,你仿佛看到一切文艺作品的次元壁都轰然倒塌。

电影中的“文艺复兴时期反派”秃鹫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手稿,褐色的外表仿佛羊皮纸,就连身上的线条都带着达芬奇的设计风格。

而另一位反派“斑点”身上的黑洞,则是水墨效果。中间有段剧情是他在不同的多元宇宙中穿梭,甚至直接穿进了真人电影。

这样让人目不暇接的奇观充斥着整部电影。相比之下,什么“两百多个蜘蛛侠同框”反倒是最不值一提的噱头。

“天生孤独的一代”,它拍活了

不过随着更多观众慕名去观看,《蜘蛛侠:纵横宇宙》口碑也开始波动。

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爱的人对酷炫的视觉效果赞不绝口,恨的人痛斥为一场大型“光污染”。

也有人诟病剧情老套。认为炫了那么多技巧,不过就是讲了一个家庭幸福的青少年如何向往外面的世界,结果碰壁后又意识到还是爸爸妈妈最爱我的故事。

主角小黑蛛迈尔斯更是被指責为“熊孩子”,“叛逆期的青少年永远让人头疼。”

不过相比于“老少皆宜的爆米花片”,我更愿意将其定义为——一部拍给00后的电影。无论是极尽酷炫的画风,还是其中有关青少年成长的内核。

男女主都是十几岁的高中生,在终极大危机出现之前,他们最大的烦恼是如何跟父母坦诚自己是蜘蛛侠。

看起来甚至有点小儿科:“完全搞不懂他为什么会那么纠结。如果我是蜘蛛侠,恨不得敲锣打鼓地告诉我爸妈。”

斗胆猜测一下,觉得《纵横宇宙》故事太“小题大作”的观众,或许会像我一样,曾经被银河护卫队狠狠戳中过。那是上一代的超级英雄,遭遇的是80、90后典型的童年创伤。

让星爵急于逃离的“原生家庭”,是因为生活艰难而无暇顾及孩子精神状态的父辈。性格暴躁的外公拒绝让他见母亲最后一面,干爹勇度明明爱他爱到不得了,嘴上却天天要“吃掉他”。于是星爵一度跟原生家庭决裂,在流浪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银护大家庭,并最终体会到了父辈曾经的难处和苦心,以平等独立的人格与他们和解,完成人物弧光。

但《纵横宇宙》中呈现的是另一种情感困境——不愁吃穿,被父母从物质和精神上无限宠爱。看似在蜜罐中成长,却因此背负沉重的情感负担。

一个类似的、却更能引发国内观众共鸣的例子可能是《小欢喜》:乔英子和妈妈宋倩,在出场时堪称一对亲密无间的模范母女,但矛盾却在英子想要考去外省的时刻爆发,两人之间的情感羁绊统统变成了互相伤害的枪口。

从这个层面来看,小黑蛛对“坦白身份”的纠结并不是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新一代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他的家庭看似和睦、幸福,甚至连他缺席最重要的申请大学咨询,都不会被爸妈骂,但温暖怀抱之下,来自父辈的高压依然存在。

警官父亲会在学校门口用广播大声提醒儿子系鞋带、“跟爸爸说我爱你”;却并未想到儿子在学校会不会被人嘲笑。

家庭内部时刻强调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迈尔斯因为打反派而在爸爸的升职典礼上迟到,不仅被刨根问底,还遭到了“不在乎亲情”的指责。

尽管很多时候,来自父母的“控制”是以一种更加温柔的方式进行的。

比如妈妈听说他的理想大学在外地,不会暴跳如雷地反驳,而是一边露出失望的眼神,一边旁敲侧击“布鲁克林也有好大学吧”。

但更亲密的亲子关系,带来的是更加深刻、更难斩断的羁绊。这也决定了他们比上一代更加在意父母的认可。

向亲人隐瞒身份,托比版、加菲版的蜘蛛侠是为了防止宿敌们来寻仇。

但在《纵横宇宙》里,这代表迈尔斯宣布自己即将成为大人,拥有跟父母完全无关的未来,也意味着从此将逐渐脱离那个曾经给予无限温暖的、让自己受益匪浅的原生家庭。

“不再是爸媽的小宝宝”,本身就会让他产生“情感背叛”的心虚。

如果说80、90后所习惯的成长命题,大多关于如何逃出一个“有毒的家庭环境”,那么新一代的困境或许已经变成了“温柔陷阱”。

尽管他们面对的家庭关系,要比前辈们健康得多、正常得多,但相同的是——从孩子变成独立、有力量的成年人,对每一代来说都是充满痛苦、迷茫的过程。

不要轻视下一代的自我探索

不像钢铁侠、蝙蝠侠那样是富豪精英、天之骄子,也不像雷神、超人拥有拯救种族的使命,蜘蛛侠是一个主动选择承担社会责任的平民英雄。

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奠定了这个角色在大众认知中的基调。蜘蛛侠完全可以不做超级英雄,但在无数次纠结动摇后,他永远都会“做正确的事情”,也因此面对无数两难的牺牲。

在老版三部曲中,彼得帕克不得不亲手杀死朋友的父亲、看着亦师亦友的章鱼博士走向死亡。而《超凡蜘蛛侠》里,女友格温的坠亡至今仍是无数超英粉丝的意难平。

《蜘蛛侠:纵横宇宙》中有个精英版本的蜘蛛领袖,又名蜘蛛侠2099,某种程度上更符合老版蜘蛛侠的形象,能力强大,任劳任怨,被生活虐出褶子的脸上满满写着靠谱。

在电影中,他一度站在了主角迈尔斯的对立面。

在我看来,这恰恰也是《蜘蛛侠:纵横宇宙》最伟大的地方——最大的敌人并非来自反派,而是来自上一代的自己。

在代际冲突中,体现的是新一代的人生困惑。

当一个经验丰富、绝对善意的“过来人”站在你面前,告诉你这样就是最好的选择时,你是该按他说的路径走下去,还是试试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哪怕会冒着头破血流的风险?

小黑蛛迈尔斯最后也遇到了那个经典的电车难题:到底是拯救至亲朋友的生命,还是拯救世界?

他的前辈们都选择了“大局观”,结局也验证了他们的选择,但只有迈尔斯喊出了那句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两个都可以救!”

尽管知道传统超级英雄片的套路通常是,两个都想救,就意味着两个都救不了。现实中也到处都是类似的冷水,“什么都想要,年轻人不要想得太美。”

但至少在那一刻,小黑蛛真正成为了不同于此前任何一个的蜘蛛侠。他否定了按部就班的宿命,也不再是需要父母庇护的“孩子”,而是把选择权握在了自己手里。

正如老版蜘蛛侠在经历了旁人的误解、打压之后,最终还是穿起了红蓝战衣。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惑,也必然要亲自去蹚出一条成长之路。而已经闯过这些困惑的成年人,或许也是时候收起那些“我早知道了”的傲慢。

不要变成自己年轻时最讨厌的那种大人。

更何况上一代的头脑,真的能够预知下一代会闯出怎样不同的人生吗?真不见得。

猜你喜欢

迈尔斯蜘蛛侠宇宙
房间里的自言自语
宇宙第一群
迈尔斯的笑容
小猪与熊
蜘蛛侠,集合
蜘蛛侠大变身
这宇宙
正名之战
家里来了“蜘蛛侠”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