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萨提亚冰山理论”为核心的心理护理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3-08-14鲍丽萍李业平黄书才
胡 俊,鲍丽萍,李业平,丁 宁,汪 琳,黄书才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精神病六病区,安徽 芜湖 241000)
抑郁症是青少年常见的精神障碍,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5%~13%,并呈快速上升趋势[1]。抑郁症是青少年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是青少年常见的精神障碍,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5%~13%,并呈快速上升趋势[1]。青少年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反复的情绪爆发以及对生活无望感,部分可有自杀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及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2-3]。既往研究显示,单纯抗抑郁药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有限,联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更为有效,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4-5]。“萨提亚冰山理论”是萨提亚治疗模式中最核心的理论,指人的自我就像冰山一样,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部分,而更多内在部分藏在深层,即外在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6]。通过这七个层次的探索和转化使潜在“冰山”下面的部分发生改变,从而带动整个冰山的变化[7]。本研究将“萨提亚冰山理论”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2月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和一般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萨提亚冰山理论”为核心的心理护理。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的抑郁障碍诊断标准;②患者意识清楚,活动自如;③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④年龄13~18岁。排除标准:①精神发育迟滞者;②严重躯体疾病者;③伴有其他影响本研究的精神心理诊断者;④不愿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批号:[2020]-KY-12)且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精神科护理 包括精神科风险评估、执行医嘱治疗,观察病情、日常生活护理、健康宣教、一般心理护理等。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萨提亚冰山理论”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 ①团队组成:经过萨提亚系统培训且具备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资质的医师和护理人员。包括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②准备阶段:了解患者病情,与患者沟通实施过程,征得其同意。③干预过程:从“冰山”第一层开始,回顾个人行为事件,让患者感受到当下困扰自己的问题。第二层,协助患者思考自己的应对方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沟通姿态,以换位思考的角度体会自己应对姿态,引导患者充分考虑自己、他人、情境,学习如何维持积极人际关系。第三层,感受和感受的感受。激励患者倾诉感受以及对感受的感受,即感受加个人评判后又产生新的感受。帮助其觉察、接纳真实的感受,做到一致性地表达和接纳他人。第四层,找到观点。让患者解释发生的事件和相关的他人,探索在冲突发生时,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期待和观点。觉察自身观念的局限,引导其改变对事物的错误观点和不良认知。第五层,发现自己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具体希望,产生积极的信念和动机。第六层,回应内心的渴望。帮助患者看到内心的渴望,找到前进的动力。第七步,引导患者连接过去和现在,挖掘自身内外在资源,提升精神力量,找到自我。④总结。帮患者将自己内在不良认知进行转化、改变,重新构建内在世界。每周干预1次,每次60 min,共6次。
1.3 评定工具
1.3.1 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hinese,CERQ-C) 该量表包括9个子量表,共36个条目。其中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和责难他人为消极的情绪;而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接受和理性的分析为积极的情绪。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式计分,得分越高,被试者就越有可能在面临事件时使用这个特定的认知策略[8]。
1.3.2 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SSPI) 该量表共12个条目,归纳为3个因子:日常生活能力、活动和交往情况、社会活动技能。本量表采用0~4五级评分,得分越高社会功能恢复越好,得分越低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9]。
1.4 评定方法 本研究均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实施评估,为保障资料的可靠性,量表均由患者在调查者统一语言指导下填写,资料当场回收,并进行核查。于入院当日、干预第3周末及干预6周末,分别进行评定。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族史、居住地、父母婚姻状况、性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CERQ-C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3、6周末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和责难他人的负性情绪得分均低于入院时(P<0.05);而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接受和理性分析的积极情绪得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研究组干预3周末、6周末负性情绪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积极情绪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ERQ-C评分比较分)
2.3 SSP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3周末、6周末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维度得分和总得分干预3周末、6周末高于对照组,而活动与交往情况干预6周末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SP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以“萨提亚冰山理论”为核心的心理护理可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情绪 青少年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在面对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时,由于不会调节和表达自己,容易形成抑郁[10]。抑郁症状也形成了不良的认知情绪[11],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3周末和6周末的负性情绪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积极情绪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抑郁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12]。研究组通过“萨提亚冰山理论”中角色扮演,让患者以换位思考的角度去体会沟通姿势和应对方式,增进患者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自我责难和责怪他人的情绪,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与盖玉滨等[13]研究结果一致。其次,冰山理论第三层中感受和感受的感受,能帮助患者觉察到隐藏于自身内在的感受以及感受中的情绪体验,教会患者一致性表达自己,正确宣泄情绪,缓解自我责难、灾难化的负性情绪。第四层冰山能让患者意识到发生冲突时的感受、期待和观念,觉察自身观念的局限,引导其改变不良认知,学会理性的分析,促进积极的认知模式。第五层冰山能促进患者产生积极的信念和动机,让患者对未来树立希望,从而接受当下,积极关注未来,提高积极的应对情绪。
3.2 以“萨提亚冰山理论”为核心的心理护理可提高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抑郁症患者往往表现出兴趣丧失和动力缺乏。导致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陷[14]。而青少年患者可能比成人社会功能下降得更严重[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活动与交往情况得分于干预后高于对照组,与王春丽等[16]研究结果相似,其原因可能是通过以“萨提亚冰山理论”为核心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协助患者自我觉察,增强换位思考和人际沟通能力。在人际交往中促进患者自我接纳,提升自我认同,改善遵医行为和社会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冰山理论第六层的探索,让患者发现自己的期待和对未来人或事物的希望,帮助其看到内心的渴望,使患者精神上有所追求,发掘自身被认可和被接纳的部分[17],激发患者积极向上信念和动机。让患者积极面对病情,主动参加康复训练,提高社会功能。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以“萨提亚冰山理论”为核心的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积极的认知情绪,提高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