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游戏之趣 浇习惯之花
2023-08-14陈冰
陈冰
【摘要】幼小銜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教育衔接,是为了帮助儿童平衡过渡并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幼小衔接问题受到了众多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语文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就目前幼小语文教育衔接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不是非常乐观,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因此,怎样能够科学、有效地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这些问题,使幼小衔接顺利进行下去,需要我们有关教育部门、老师们想方设法去制定相关策略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 幼小衔接策略 游戏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7-0118-03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育方向和侧重点与小学的侧重点和方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导致老师和学生的不适应。幼儿的主要活动是以玩游戏为主,而小学生的主要内容则是以学习为主。而且进入到小学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且老师的教学目的及方式方法也是与幼儿园不一样的。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明确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因为小学与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孩子的要求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孩子大都会有以下表现:
1.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毕竟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与内容和小学教育有很大不同,孩子要在课堂上坐端正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这是小学的课程任务,与幼儿园的兴趣课程完全不同。但是我们的孩子有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或动手能力都比别人差一些,就会觉得学习好难,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2.孩子自理能力差。幼儿园显然也会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但孩子的年龄特点摆在那里,经常发生以下事情,如不会整理文具、忘记带书本、不会打扫卫生、下课忘了上厕所尿湿裤子等等。
3.孩子具有不稳定性。显而易见,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是不同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坐端正认真听讲,这对于幼儿园经常是自由活动的孩子来说,是很难长时间端正坐着的。
针对上述情况,小学一年级老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的幼小衔接,绝不是单纯地指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中增加一个学习环节,而是指幼儿园在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小衔接的侧重点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幼儿做好进入到小学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一定的学习及生活能力。从本质角度而言,关注幼小衔接教育教学工作,其实就是让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这对于幼儿的顺利学习及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不错,要想学习效果好,好习惯功不可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幼小衔接策略。
一、引游戏之趣,培养规则意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的这句话正说明了遵守规则是个好习惯,它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遵守课堂规则对提高学习效率是有重要作用的。一年级的孩子积极活跃,大多数孩子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让大家看见,因此举手规则尤为关键,如果不加以约束,课堂上到处都是孩子叽叽喳喳、乱成一团的局面。这样一来,不仅孩子们听不见其他孩子的分享,而且会造成全班的听课效率都下降,大家都争着抢答,而没人在乎课堂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之差就可想而知。
那如何培养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规则意识呢?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老师单方面的口头说教或者是老师单方向的硬性规定,是无法真正让孩子养成举手的好习惯的。我们可以通过适宜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举手习惯。老师让孩子们举手回答问题,是希望孩子们先思考,想好了再回答,教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回答问题,这样孩子也可以清楚其他人的想法,还可以有效维持纪律与活动秩序。但是实际操作中,孩子们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没有养成良好的举手习惯。
传统的说教方式不适合,那就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吧。首先我们要注重课堂导入,要善于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让学生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重,所以要在课堂的开头就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课堂上,小学生是愿意表现自己的,所以可以用一种接龙游戏的方式进行导入,课本上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轮流背。在整个拼音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举手的良好习惯,可以把全班分成4组,然后玩“开火车”,每次出示不同的拼音,让学生拼读。火车开到哪个组,哪个组的小朋友就要举手回答老师手中拼音卡的正确读音,按照要求回答正确的小朋友还能得到一些物质或精神奖励。这样既能让他们复习知识还能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并且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游戏会让他们非常兴奋,促使他们乐于接受游戏规则。这样把教学融入游戏之中,促使孩子们反复感受举手与不举手,以及想好了再举手回答问题对于活动的顺利开展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举手习惯。
二、引游戏之趣,让学生乐于倾听
善于倾听是一种能力,它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孩子听懂课堂知识的基础。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比较好动,这就是他们产生倾听问题的原因之一。这个阶段的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不能长时间听他人讲话;再加上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因此常常缺乏听他人讲话的耐心;还有就是一年级的孩子表现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常常还没有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或者还没等别人说完整,他们就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一)倾听的重要性
语文新课标要求摒弃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倾听作为孩子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其接收与转化效率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直接影响。倾听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自身调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学习经验的能力,是其认知结构更新、自我完成新旧知识迁移的关键。在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倾听能力的有效培养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促使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便于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孩子创造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强化其语文学习的内驱力,与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趋势相契合。
(二)倾听的方法
一年级语文课堂上,如果老师一开始就强迫学生倾听,而不遵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在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尝试让学生亲自参与整个游戏规则制定环节,让他们从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入手学习倾听。如在语文口语交际“我说你做”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我们要求孩子们自己制定游戏中倾听的规则,有的孩子说:“游戏中,说的那个小朋友要大声说,要让别人都听得见。”有的孩子则说:“要等小朋友说完了才能做,不要抢着做,其他小组没参加游戏的要保持安静……”通过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倾听的技巧,还促使他们积极执行“游戏规则”,对于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引游戏之趣,培养学生书写习惯
黄国才老师在《语文课——用心做语文的事》中这样说:“只三件事(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就够。”[1]一年级最重要的就是识字写字的教学,它是阅读的基础。写好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体验,这个好习惯一旦养成,将受益终生。
(一)兴趣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如果能积极主动地去识字写字,一定事半功倍。识字课堂的游戏环节是吸引儿童目光的重要手段,只有当孩子对汉字的产生、规范书写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身的书写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挖掘和开发。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引导,不要机械性地叫孩子去抄写很多遍,既枯燥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是语文课堂,语文对识字写字有诸多要求,教师特别容易由于孩子反复错误而心烦,从而用不太恰当的方式来惩戒学生。
(二)在游戏中识字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因此,立足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汉字。[2]比如“天、地、人”这几个字都是生活中具体可知的,我们可以利用“图片识字”“加一加”等方式,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很容易就明白这几个汉字代表的含义。为了防止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涣散,可用游戏来巩固识字教学,比如“相反词语对对碰”,老师问“天对什么?”学生答“地”,一来一往,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重要的过程来了,老師要带领全班学生梳理字的笔画笔顺,再让学生动笔写在书本上,这个过程的反馈非常重要。老师要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的写字姿势、笔画笔顺、字理结构等,示范优秀书写,给予口头以及贴纸之类的小奖励,让学生乐于书写、勇于写好。课后还要布置相应的练字任务,做到天天练,这个过程学生会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汉字书写教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要想提高孩子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从一年级抓起,从一拿笔就进行教学和训练。当然,识字写字是比较枯燥的,为此,在一年级特别是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四、引游戏之趣,培养社交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往往也会兼任班主任,更要明确意识到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不同。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这两大方面。在生活环境方面,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在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受到老师及家长在生活各方面的精心照顾,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在生活中很少受到专门的照顾,需要独立完成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事情;在学习环境方面,幼儿阶段的学习基本靠游戏推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生活习惯,玩中学、学中做,使幼儿在各项富有趣味性、开放性的游戏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而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教学任务,学生也有学习任务,其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像幼儿园那样随意走动。
面对刚升入小学的孩子,教师必须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不要事事都报告老师。当孩子进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后,老师会对孩子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他们要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及生活。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碰到一点小问题不分场合就要报告,严重占用课堂或课后时间。而小学课堂要学习不同科目的知识,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每天处理孩子的矛盾都来不及,更何况还有教书的任务。
为此,在孩子升入一年级时,老师就需要充分注重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比如,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活动,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孩子真诚、善良、诚实与勇敢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因为这些是孩子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如语文阅读课在教授绘本《手不是用来打人的》时,教师可以先让孩子玩一玩拍手游戏,从而引出话题:手可以用来做什么?这样孩子肯定可以说出很多,如穿衣服、写字、画画、打球等等。再来引出绘本内容,手不能用来作坏事情——打人。一年级的孩子现在处于他律阶段,游戏是他们天生就爱的,用手的游戏来唤醒孩子对善恶的认知,善用榜样、表扬、游戏等方式,让他们逐渐懂得如何做一个让人喜欢的人,更好地与人做朋友。这样孩子们就能在学校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往,培养具有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能力与品质。
五、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教育也不能一蹴而就,为了使幼小衔接顺利、有效,在面对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的特点时,教师应该让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教学方式也要不断创新。游戏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学习特性,有助于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也要遵循孩子的认知与发展规律,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恰当运用游戏导入课堂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从举手、倾听、书写习惯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方面,对如何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相信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幼小衔接越做越好,孩子会更健康、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梅兰.让“做”在小学阅读课堂上真正发生[J].福建陶研,2021(2):39.
[2]谭旭东,周思.语文课与儿童读写能力提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1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