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为亡妻“调工作”
2023-08-14史全伟
文/史全伟
徐向前一生战功卓著,名扬中外,然而,他对亡妻程训宣、岳母汪秀芝的深情厚谊,鲜为人知。
1
1911 年,程训宣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一个贫农家庭。1928 年,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毅然投身革命,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人介绍于1929 年与徐向前结婚。婚后,徐向前在前方打仗,程训宣在后方工作,为了革命,夫妻见面团聚的机会很少。
1931 年秋,正当徐向前在前线指挥作战时,张国焘却在后方大肆“肃反”,一批又一批好干部、好同志惨遭迫害甚至被杀害。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程训宣也被抓了起来。保卫局逼她承认是反革命,并要她揭发“同伙”,但她坚贞不屈。牺牲前,她将自己的一件花缎面棉袄脱下来交给同牢的女友,要她转交给徐向前并带话:“你的妻子是忠诚的,是为了革命而死的,你不要为她难过。”
徐向前晚年回忆说:“1932 年反第四次‘围剿’时,我在七里坪一带打仗,战局很紧张,我无法回家看她,让警卫员把袜子拿给她补一补,好行军作战。警卫员回来悄悄对我说程训宣被抓走了,人家说她是改组派!她的命运如何,我不得而知,也不便过问,听候组织‘审查’就是了,我还是打我的仗。部队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我一直打听她的消息。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告诉我。1937 年到延安,才听说她和王树声的妹妹等一批人,都被杀害了。她家里弟兄姐妹五个,全都参加了革命,对党忠心耿耿。大哥程启光,共产党员,我们的特务队长;二哥当教员,也是共产党员;三哥任过基层的苏维埃主席,被敌人杀害;弟弟在我们司令部当警卫员,以后在红二十五军,也被‘肃’掉了。她被抓走后,究竟受过什么刑罚,我不清楚,听说是打得不成样子,没什么口供,相当坚强。”
程训宣被杀害后,徐向前曾长期心灰意冷,多年不愿再娶,直到1946 年才与黄杰因共同的信仰走到了一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兵荒马乱的日子终于结束了。程训宣的母亲汪秀芝思念儿女,从乡下来到北京,住进大儿子程启光的家。徐向前知道后,立即赶去看望。
几十年来,徐向前念念不忘程训宣,并为自己当年无力保护她而抱憾终生,但他和程启光等人一直没有把程训宣牺牲的消息告诉老人。老人已经失去了几个孩子,老伴儿也被战争夺去了生命。她经受了那么多苦难,怎么能再让她承受这样的打击?尽管女儿长期音信全无,但她认定女儿交给了徐军长,保险,所以,她等了近二十年,她希望女儿还活着,从不肯放弃希望。
徐向前来到程启光家时,一家人正在吃饭。岳母打开橱柜,拿出一罐米酒,在给女婿倒酒时,手不停地颤抖。
“向前,训宣到哪里去了?娘来了,她也不来看看我?”岳母终于忍不住问道,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和不安。
“训宣在陕西学习,怕一时回不来呢,您别怪她。”徐向前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不忍心把不幸的事实告诉岳母,便编了一个理由,但他解释时的声音有些异样。
“这孩子,咋不想娘呢?一走就是几十年,忙啊忙,这回又不在……”岳母说着说着,眼里噙满了泪水。她用衣角擦了擦泪眼,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思念,“来,向前,先不谈训宣。你喝喝娘带来的红安老米酒。”
徐向前一饮而尽,又让程启光给他斟上一杯,说:“这一杯,我代训宣喝了,向娘赔罪。”就这样,他连干了几杯。岳母就这样眼睁睁地瞅着他,一直瞅着他把饭吃完。
徐向前望着岳母满头的银丝和期待的目光,虽然满脸笑容,心却在滴血。多少年了,岳母被蒙在鼓里,她会想些什么呢?是女儿不孝,还是她预感到了什么?他真想把一切都告诉岳母,但他不能说,也说不出口。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元帅,在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上进退两难,这比打仗还难啊!
汪秀芝一直沉浸在思念女儿的心绪中,过了好半天才说:“向前,跟你商量个事,既然训宣回不来,娘就去看她,你给娘订张车票。”说着,她从床底下拖出一个竹背篓,忙着往里面拾掇出门用的物品。
大家看汪秀芝真有去看女儿的意思,赶忙上前劝阻。徐向前接过背篓,开导说:“娘,您真要到训宣那里去,我们送您,但您要缓一缓时间。训宣功课忙,又要考试,您说去就去,她也没个准备……”
“我等了她这么多年,真巴不得一下子见到她。”汪秀芝一边悲伤地说着,一边用央求的目光望着女婿,“那你说该怎么办?”
“您老要是等不得,我就打电报让训宣退学回来。”徐向前故作镇静地说。
“别打,别打……”汪秀芝见女婿一脸认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更怕影响女儿的学业,便小声嘟囔,“娘就是想她。一时半会儿见不着她没啥,让她安心学习吧。你们都是做大事的,耽误不得。娘老了,听你们的……”
汪秀芝知道女儿的“下落”后,心里就踏实了,也不愿在北京多待,不久就回老家了,但心里仍充满了对女儿的挂念和要同女儿见面的期望。
然而,这善意的谎言让徐向前从此走进了一个自设的更难过、更难处理的生活旋涡之中……
3
为使汪秀芝的晚年过得幸福,徐向前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编织善意的谎言。对于一生光明磊落的徐向前来说,过这种设计亡妻仍活着的双重生活确实不易。他必须记住自己对岳母说过的每一句话,以免失言。他不仅要及时给岳母捎去亡妻的问候,还要兴高采烈地和岳母一起为亡妻过生日。在岳母眉开眼笑的时候,徐向前却一次次沉湎于对亡妻的追思和怀念之中,一次次在这种感情的旋涡中不能自拔。
汪秀芝知道女婿是做大事的,绝对相信他不会骗自己。她越思念女儿,就越想见到女儿。徐向前为了让岳母相信女儿还活着,有时以个人的名义、有时又不得不以他和程训宣两个人的名义写信,其情也真,其意也切。为了不让岳母对女儿“追踪”,徐向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给亡妻“调动工作”,从陕西“调”到青海,又从青海“调”到新疆,最后只有将亡妻“调”到苏联……
这期间,还得感谢汪秀芝的孙媳妇配合徐向前“演戏”。每当汪秀芝絮絮叨叨想念女儿时,孙媳妇就开始做工作:“向前姑爷和训宣姑母不比一般人,他们是大干部,比不得区上乡里的干部可以随便走走。要是训宣姑母当小干部,她能从这省调到那省吗?没事,好着呢,别担心。”
尽管见不到女儿,汪秀芝却不再感到孤独。透过女婿的关怀,她感到了女儿的体贴。在徐向前等人的细心照料和赡养下,汪秀芝安度晚年,直到1972 年离开人世,享年96 岁。
临终前,汪秀芝躺在病床上,看着徐向前给她剥开的橘子,脸上泛出微笑,不知不觉地流下了泪水。她拉着徐向前的手,缓缓地说:“向前,你是个好心人。训宣跟着你,我死也放心了!”汪秀芝含笑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而她临终也不知道,女儿早在40 年前就已离她而去了……
(摘编自《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