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淙祥,心怀天下仓廪

2023-08-14依江宁

莫愁 2023年23期
关键词:旭东亩产种粮

文/依江宁

徐淙祥

徐淙祥从事农作物栽培和农业技术推广,牵头成立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靠优质高产小麦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他每天都要去田间地头转一转,察看土壤和秧苗生长情况。这种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让徐淙祥成了当地农民口中的“麦王”和种植玉米、大豆的“状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徐淙祥家住安徽阜阳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1972 年,高中毕业的徐淙祥并没有选择留在城里,而是回到家乡。“人什么时候都要吃饭,把粮种好,比干啥效益都大!”徐淙祥心想。

村里的小麦平均亩产只有175 公斤左右,粮食不够吃,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部分村民只能向亲友借粮“度春荒”。徐淙祥认为粮食产量低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于是,他报考了乡镇农技站,一头扎进农业技术学习研发领域,一干就是五十多年。1983 年,徐淙祥成功研制出高效土化肥和土农药,在自家的田里试用,产量提高了40%左右。这提振了徐淙祥的信心,他决定申请种植农业示范田,进一步探索农作物的科学种植技术,他的申请得到农技站和相关部门的批准。

此后几年,徐淙祥几乎吃住在田间。每天天不亮,他就带着馒头和水壶下地,不管刮风下雨,在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那时,没有虫情测报设备,放大镜是徐淙祥最得力的宝贝。他探寻作物生长的细微变化,玉米抽穗期、大豆开花期,必须时刻关注作物的消长动态和叶面稀疏程度。叶片上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点,都可能成为日后减产的病灶。

一次,天气特别热,当村民们躲在树荫下避暑时,徐淙祥依然蹲在阳光下测量农作物的叶片、根系,一株株地记录农作物的生长动态,连续工作了七个小时,中暑晕倒在试验田里,幸亏乡亲们发现及时。此后,徐淙祥得到一个“麦痴”的绰号。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我们这辈人最真实的感受。”在徐淙祥的家里,每年都会更新一个覆盖每一天的记录本。刮风下雨的时间、风速、雨量,作物的生长状态等等,他都会一一记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淙祥示范田的小麦亩产相继提高到300 公斤、600 公斤、700 公斤,成了全县产量最高、完成任务最好的示范点。他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总结为四套高产技术,编写成60 首农谚,油印成小册子发放给乡亲们,指导他们科学种田。

不断探索新品种

2010 年,徐淙祥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1230 亩耕地中有300 亩用作试验,900 余亩用作示范推广,儿子徐健跟随他开展优良品种大田示范。

2011 年4 月8 日,时任农业部(现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陪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淙祥的田地里。韩长赋随手捧起麦苗,介绍道:“徐淙祥的麦田是一级麦田,茎秆粗壮、叶色浓重、根茎发达,这些年亩产超过700 公斤。”得知种粮基地刷新了前一年安徽省小麦单产纪录时,习总书记肯定了农业现代化的成效,并表示要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示范及推广,搞好了科技兴农,国家粮食安全就有保障。习总书记临走时对徐淙祥说:“搞好粮种基地建设,我之后还会来田间调研。”

此后,徐淙祥带着习总书记的嘱托,不断探索适应黄淮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承担起国家和省、市、县农业科技协作攻关普及推广、农业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项目,省农作物品种三年一致性鉴定,省农作物新品种引种观察等科研任务。徐淙祥奋斗在农业科技一线服务三农,一心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有多项农作物绿色高产种植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他领衔或参加研制的高蛋白大豆“太丰6 号”等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审定后在黄淮地区推广应用,每年产生数亿元的社会效益,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4 年3 月9 日,习总书记再次勉励徐淙祥做好粮食生产。每次见面后,徐淙祥就有了新目标,他靠着自学,成为少见的农民高级农技师,也是在这一年,他获得首届“全国十佳农民”称号。

徐淙祥成立了淙祥小麦科技专家大院,主持和参与研制新技术、新成果32 项。每年还有近万名“新农人”来大院观摩学习。

2022 年夏收时节,淙祥小麦科技专家大院格外热闹。“阜航麦1 号”平均亩产811.29 公斤,“皖垦麦22”平均亩产818.52 公斤,实现历史性丰产丰收。徐淙祥激动地给习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和丰收的好消息。

6 月27 日,习总书记在回信中说道:“我记得你这个安徽太和的种粮能手。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收到回信,徐淙祥激动极了。乡亲们听说后也都涌到他家,一起感受这份温暖和关怀。

爷孙三代接力种粮

虽然徐淙祥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但在27 岁的孙子徐旭东看来,70 岁的爷爷要有人照顾,更要有人从他手中接过“接力棒”。尽管大学学的不是农学专业,但每年寒暑假徐旭东都会回家帮农,开拖拉机、飞无人机、使用精密天平、操作叶绿素测量仪……徐旭东还承担起了辅助父亲和爷爷记录数据的工作。

2018 年,徐旭东大学毕业。徐淙祥给他打了个电话:“你只管回来种粮,党和国家不会亏待你。”撂下电话,徐旭东就回来了。现在,徐旭东是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农业试验室主任,负责与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制订各项试验计划,并进行试验管理、取样调查等。

以前科技水平落后,选育一个品种需要十年左右,如今,祖孙三代主要是配合科研院所选育新品种,在田间试验良法栽培并推广示范。种植工具与种植模式的全面升级,带来的效果也是非常直观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粮食产量的提升。

儿孙们愿意种粮,并且干得不错,徐淙祥倍感欣慰。2023 年是徐淙祥连续第三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每年参加两会,他都在为农村发展建言,为农民兄弟发声,建议内容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养老保险、乡村文明建设、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等。可以说,作为农民代表,他的履职事项都与“三农”息息相关。

现在,守护粮食安全的责任传承到新一代农人的肩上。看着孙子徐旭东蹲在田里,熟练地测量着大豆的叶片、根茎等,白皙的脸变得黝黑,肩膀也宽厚起来,徐淙祥有些恍惚:时光似乎回到了五十年前,田里忙碌的身影似乎就是当初的自己……

徐淙祥突然明白,这黄土地里高产的密码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猜你喜欢

旭东亩产种粮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开学第一天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给春天开门
画画就如种粮
蜡笔画
看图说话,揭开幂函数的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