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陛桥:北京最古老的“立交桥”

2023-08-14付顺利

北京纪事 2023年8期
关键词:天坛公园立交桥坡道

付顺利

天壇公园内的丹陛桥又叫海墁大道,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长360米、宽29米,是一座巨大漫长的砖石平台,因其北段和中段下面分别有两孔东西走向的券洞而称桥。

丹陛桥可以说是北京最古老的立交桥。丹陛桥呈南北走向,呈现出北高南低之势。其南端稍高出地表,北端高出地表逾4米。北接大祀门(后来的祈年门),南接南天门(后来的成贞门)。丹陛桥的桥面大道分为三路,中间是神路,以巨型艾叶青石板铺砌,是专供“昊天上帝”和“皇地祇神”携手并进去大祀殿而铺设。皇帝走东面的御路,前面由掌灯太监引路。陪祀的王公大臣走西边的王路。明嘉靖天地坛改为大享殿,原拟秋祀群神,但明代后来未使用。清顺治时期,大享殿改为祈年殿。将神路当作“皇天上帝”单独所走之路,但这不是丹陛桥建设的本意。《天坛广记》所述,祈谷时丹陛桥神路是空的,象征天神走此路,所谓太监端着天神牌位走中间的神路并不存在。

丹陛桥桥东有一方形砖台,称具服台,三面有雕石栏杆,是皇帝祭祀时漱洗更衣的地方。每年在祈年殿举行祈谷礼时,先在此台上支搭圆形幄帐,称为“幄次”,皇帝由斋宫到祈年行礼,先到这里更换礼服。

丹陛桥下的北券洞为连接大祀殿两侧东西坛院而建。东西坛院裁撤之后,改为东西柴禾院的通道。南券洞为连接天地坛两侧而建。一年之间,只有一天走去北宰牲亭的“牺牲”,不应当称为“鬼门关”。

清乾隆皇帝总是和立交桥的这一南一北两个劵洞过不去。而且丹陛桥上的御路也是越走越短。登丹陛桥的礓礤(jiang ca)坡道本来正对着斋宫,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九年把登丹陛桥的礓礤改设在南劵洞西口,人们过南劵洞(所谓的“鬼门关”)要拐个弯。

乾隆三十七年(1772),他62岁,因年事已高,行动有所不便,为了少走几步路,在对着北劵洞处修了花甲门。在北劵洞西口修了礓礤坡道,把东西柴禾院之间的通道堵死了,现在还能看出北劵洞的东口。

1971年,天坛公园又在丹陛桥南劵洞洞口添建了一座礓礤坡道,再过南劵洞就要拐两个弯了。游人晚上喜欢到丹陛桥上看晚霞和放风筝。夏季傍晚人们乘凉时有人将丹陛桥的神路当作“理疗床”,而且这种行为已持续多年。巡逻、劝阻费人费力。2018年夏季,天坛公园通往丹陛桥的出入口均封闭,出入口处的公告显示,此举意在加强文物古建保护力度。

猜你喜欢

天坛公园立交桥坡道
立交桥下不宜锻炼
AMT坡道起步辅助控制策略
平朔东露天矿工作帮移动坡道优化研究
保护古树,强化景观,突出祈年殿核心地位——天坛公园北宰牲亭北侧的景观改造与提升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基于倾角传感器的坡道角度识别研究
客车坡道起步系统
北京20座下凹式立交桥汛前可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