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琉璃河古桥记

2023-08-14黄永顺

北京纪事 2023年8期
关键词:良乡栏板白胡子

黄永顺

房山琉璃河大石橋是北京地区四大古石桥之一。今这座古桥的南北各有文保碑,南部是:琉璃河大桥于1984年5月24日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侧是2013年3月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琉璃河过往

琉璃河大石桥之名源于琉璃河镇名,该镇素有“神京右臂”之称,处于北京房山区的东南部,为北京城的历史名镇。境内董家村有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燕都遗址,经对遗址的考证,将北京建都推向到周朝,因此琉璃河被称为“北京之源”。镇内有“良乡八景”之一的琉璃河大石桥“燕谷长桥”。良乡八景为:燎岗古塔、浩天塔、城脚鸡鸣、盐沟雪浪、广阳遗城、燕谷长桥、梁公芳沼、望诸君墓、贺云夕照。(明)蒋一葵等著《长安客话·琉璃河》载:“良乡县南四十里有琉璃河,金史作刘李河,即古圣水。”

西周初,琉璃河为燕国都城,春秋战国时期,房山窦店镇西为中都县县治之地,琉璃河与之毗邻。秦统一天下后,琉璃河地区归良乡县管辖。到了唐代,已经明确记载了今琉璃河地区的一些村名。辽时,琉璃河一带有刘河、刘李村的村名,均由河而名。《北京历史地图集》中记载元延祐三年(1316年)良乡县内有刘李店、洄城村等。明代,这里曾称燕谷里、燕谷社、燕谷店等名,均是源于燕山命名。到了清代,这里设镇,镇以河而名琉璃河镇。

琉璃河镇东与大兴区交界,南接壤河北省的涿州市,故被称之为“北京的南大门”。镇地处大石河冲积平原,该地区的大石河下游就是琉璃河,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水流经琉璃河镇,是房山人民的“母亲河”。因永定河水流经琉璃河镇,这里交通发达,因之经济繁荣。《光绪顺天府志》载:“四十里琉璃河镇,亦名刘李镇,又曰燕古店,把总驻焉,有谱。”(四十里即:距离良乡镇的距离)

琉璃河曾有多个名称:刘李河、六里河等。(清)于敏中等编纂的《日下旧闻考》载:“琉璃河源出房山县西北黑龙潭及孔水洞,俗名芦村河,入良乡县始名琉璃河。范成大集中谓之琉璃河,宋敏求入蕃录谓之六里河。”琉璃河也有“琉河”“留李河”等称。当地有民谣:“良乡塔,漫山坡,过了窦店是琉河。”《房山县志》对刘李河之名有解释:“琉璃河历史上曾经称‘刘李河。因河北岸有刘李店村,宋辽已成村,居住刘、李二大姓村民,且因为刘、李两姓有人于河岸开店而得名,故称刘李河。”

史上的琉璃河大桥

琉璃河大桥南北走向,如一道壮丽彩虹横跨在琉璃河之上,成为南北公路交通重要通道,也曾是物资进出皇城的水路交通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北方通往华北及南方城市交通的必由之路。在《良乡县志·舆地志》卷一有:石桥“为朝宗孔道,四会轮蹄;备望卢沟,双虹对跨,诚京南要隘也”。新的琉璃河钢筋混凝土桥梁建成后,这座古石桥不再使用,已成为京南城一处古迹。

琉璃河大石桥位于琉璃河镇政府的南侧,其规模仅次于卢沟桥。桥下的琉璃河水自西向东流淌,早年这里的河面宽阔,水流湍急,辽金时期琉璃河上曾经有桥梁,被毁于元末战事。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明世宗南巡,途经琉璃河,驻跸良乡行宫时,目睹琉璃河上无桥,百姓过河艰难,归来后,世宗即下诏书在旧桥原址建石桥。历时七年,琉璃河石桥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五月竣工。在《敕修琉璃河桥堤记》有记载:“嘉靖己亥,皇上驾幸承天,睹民艰涉,恻然悯之。比銮回,敕工部尚书臣甘为霖督修。为霖以病去,不终其事。越岁乙巳,复命侍郎臣杨麟,内官太监臣陈准、袁亨建石桥普济,各以绩叙。”记录当时明世宗嘉靖帝去南方巡视,目睹琉璃河河宽水急,两岸摆渡往来接应不暇,过往行人交通不便,且时有危险发生,回京后便命工部尚书甘为霖督造跨河大桥,桥没建成,为霖去世。后又命杨麟等建桥普济百姓。建造琉璃河石桥,耗费巨大,据《大明会典》记录,共取用各处帑银30余万两,内钦助银93800余两。石桥建成不但打开了京城的南大门,疏通了南北的交通往来,同时也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琉璃河石桥两端的地势均较低洼,汛期河水泛滥时,常有桥梁被损坏。为此,石桥进行过多次加固和维修。相关记载: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都进行过维修。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年)夏洪水泛滥,石桥被冲毁,钦命直隶总督李鸿章派员监修,翌年竣工。

20世纪后,桥面下沉,券洞开裂,74根桥望柱、60块桥栏板被损。如今,我们看到的石桥是市文物古建公司2001年5月开工修缮后的状况。工程重修:河底清淤,铺设石墁,将已成混凝土的桥身、栏板、望柱恢复了石制材料。修复的同时,将桥面的沥青面清理掉,使大石桥面脱去了几十的沥青路面,露出桥面的原貌:凸起的圆拱石桥面和十几厘米的车辙。

2002年9月25日,琉璃河石桥修缮工程竣工,同时对社会开放。

漫步在琉璃河大桥

大石桥为南北走向,为11孔桥,高8米,桥孔径9米,桥呈拱形,中间的桥孔最大,依次向两端逐渐变小,中间三孔的东西两侧面拱券顶部各有石雕镇水兽,桥体全部采用条形巨石材搭建组成。大石桥宽10.4米,桥路面净宽9.2米;桥长146.7米,南北桥堍长10.1米,桥全长166.9米;因大桥的各个路面的尺寸均有变化,这些数据均是平均值。

桥面全部使用巨石铺设,桥面两侧各有88个粗壮的石望柱,柱之间相距1.65米,宽0.8米,连接着178块厚厚的实心石栏板,望柱和栏板都雕有海棠线纹饰。桥面上的石条之间用198只硕大的“银锭扣”镶嵌连接,以加强桥面坚固。桥北端西侧有“铁梁”一根,露出地面的部分就有十多米,顶为三角形,斜靠在桥身,此俗称“镇桥梁”。《日下旧闻考》载:“琉璃河石桥之右有铁杆倚焉,自扶阑至水底,越长五长……今验竿首有孔,疑即其遗制。盖物在禁中,莫有销之者,或因河水泛滥,移此以镇水怪,未可定尔。”

今日石桥的石栏板表面已经没有什么雕饰,石望柱的柱端头上面刻有些图纹。受多年风化和侵蚀,部分石望柱和栏板有不同程度损坏,已有众多的修補,尤其是桥中部的望柱和栏板明显新旧不一,旧的比较少,新的居多。桥面是巨大条石,条石表面光滑、中间凸起、大小不一,错落相间有序,石块间青草丛生。

石桥的南北两侧曾各有牌坊,北侧牌坊为“天命仙传”,南侧牌坊是“利民济世”。两牌坊后改为:“仙积”和“永明”。《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一十一有载:“良乡琉璃河桥工完,诏名其坊,北曰天命仙传,南曰利民济世,已复命北曰仙积,南曰永明。”之后又更名“咸济”“元恩”。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杲等在修琉璃河桥堤时,此二坊也得以新饰。清康熙年间,二坊已坏废,从此未被重修。清康熙年间,这两座牌坊已经损坏,现在石桥的碑端桥头两侧仍有石牌坊的石底座遗存。

石桥虽经过450多年风雨沧桑,桥的整体结构依旧完好,承载能力如故。为了既要保护好这座历史文物琉璃河古石桥,又要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使用,为此在石桥的西侧建造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公路新桥。新的大桥建成之后,琉璃河古石桥承载车辆与行人的往来使命虽已结束,但此桥直到2003年才停止使用。

今,大石桥的北端东侧集中耸立着大小、高矮不同的石碑,共11通。其中大部分石碑破损严重,有的石碑已经折为两截,有的已经缺少了部分边角,石碑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中间的一通是道光年间的高大石碑,碑刻清晰可见“道光元年三月七日立”。其中:

《明·沈一贯:琉璃河桥碑记》碑额题“敕修琉璃河桥记”,碑高32、宽118、厚0.4米,座高11、宽165、厚0.85米,碑今已无存,仅碑座还在原地保留。此碑记述着修桥的过程,发内帑金投入重修,七年建成的。《日下旧闻考》载“始出水衡金钱,授司空,累石梁,七载而成……”

《明·工部尚书雷礼:琉璃河桥堤记》碑,记述着嘉靖乙亥(1539年)嘉靖皇帝悯恤百姓,为民斥资修桥的记载见《日下旧闻考》:“驾幸承天,睹民艰涉,恻然悯之。比銮回,敕工部尚书臣甘为霖督修(桥)……”

琉璃河石桥的传说

琉璃河还流传着传说:明朝在北京建都以后,到了嘉靖年间,嘉靖皇帝出行打这儿路过,被河水阻拦。联想到各省官员觐见皇帝进贡朝廷的不便,于是,就派工部大臣甘为霖负责修建大桥。琉璃河水水势汹涌湍急,甘为霖束手无策,寝食不宁。正当甘为霖束手无策时,他发现一位白胡子老头天天在河边转悠。于是,就和白胡子老头搭讪,诉说了架桥遇到水流太急不能立桩,找不到办法。

白胡子老头看到为民架桥这件功德之事,遭遇难处。就说:“我吃饱了饭才能帮你想办法。”甘为霖说:“这个事情简单,去伙房吃吧!”老人摇摇头说:“那可不行!你得把饭端这儿来。我饭量大,一碗两碗不够吃。得来一大锅饭,我上泉眼边上去吃。”甘为霖立即差人将一大锅米饭端给老头。心里纳闷“看你有多大的饭量?”白胡子老头在众目之下一碗一碗吃着,边吃饭还边舀着水喝。偶尔念叨说:“这泉眼是海眼,与东海通着呢。”转眼间,白胡子老头就把大半锅饭吃了。之后越吃越快,最后他干脆端起了大锅,扬起脖子往嘴里倒了进去,这可把众人都看傻了。突然,白胡子老头没把持住饭锅,锅和剩下的饭反扣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扣在老头说的泉眼上。人们一愣后,再看河水,翻涌的水停止了。

甘为霖得知后,要酬谢老人,此时白胡子老头已经无了踪影。后来人们才感悟到:那是鲁班爷显灵。于是,甘为霖率重臣河边烧香磕头:“感谢鲁班爷!”又在那大铁锅上立了一块大石碑,作为纪念。

猜你喜欢

良乡栏板白胡子
基于日照辐射的施工期间混凝土外栏板温度作用效应分析与施工质量控制
小城镇滨水公园活力优化研究
新区300m2烧结厂台车栏板改造
绿色校园理念下的设计实践与探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规划改造设计
普通碰撞事故为何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调查揭开真相
冬爷爷的白胡子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成果展示
白胡子爷爷的风筝娃
白胡子云
自卸车后栏板自动翻转机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