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2023-08-14王子铭孙少龙张研

工会博览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两个结合中国式中华

□王子铭 孙少龙 张研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明“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道出了“两个结合”的运动规律和成果形态,为新时代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法、路径和目标。

“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

2020 年9 月,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书院。望向讲堂上高悬的“实事求是”匾额,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真理本土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的过程。当科学理论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愈发根深叶茂,牢牢扎根在中国大地。

马克思主义这一肇始自西方的学说自传入之初,便与中华文明产生了共振。

回望百年前,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救亡图存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让那些“以前没有听说过”的道理,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对古老的中华文明而言,缘何发轫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能在东方热土展现光明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答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这看似是思想的偶遇,实际上却是文化的融通、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不断生根发芽、实现理论飞跃。

2022 年10 月27 日,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杨家岭中共七大会址,瞻仰革命旧址,感悟历史的启迪。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为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正确道路。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论断。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这个“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既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法兰克福、伦敦、纽约等各大国际书展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受读者青睐,成为当之无愧的精品图书。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这本书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人民至上”,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理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多元一体”的民族史观,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闪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一家”的智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融会贯通,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这是对中华文脉的传承发展——

2019 年8 月,初秋的河西走廊,祁连雪山和沙漠绿洲相映成辉。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第一站来到敦煌莫高窟,察看历史悠久的彩塑、壁画,了解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研究情况,强调“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

从重视敦煌文化、良渚遗址保护到推动中国国家版本馆等文化殿堂相继落成,从关注传统街区、古建筑保护到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以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的崇高使命感,身体力行推动中华文化保护传承。

从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到强调“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再到要求“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传承保护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文脉传承历久弥新。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收藏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中国文字活了起来,中华文化日益彰显出穿越时空的深邃智慧和永恒价值。

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拓创新——

时间回到十年多前,彼时的中国,虽已高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

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靠几项改革举措零敲碎打已行不通。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把古老的智慧诠释出新的时代内涵。

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波澜壮阔的全面深改背后,正是“谋全局者”的胸怀与眼界。

进入新时代,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与智慧,为治国理政提供丰富滋养:

汲取“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政治传统,全党上下“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秉持“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的清醒,绘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筑牢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立足“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的战略视野,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

新故相因,一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家治理方方面面,焕发勃勃生机。

这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所在、根脉所系。

立文化之根,铸精神之魂,吸吮着5000 多年中华文明的滋养,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愈发充盈。

阔步新时代,亿万中华儿女赓续深入骨髓的精神血脉,汇聚起深厚蓬勃的中国力量,以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昂首奋进。

“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回望来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步开拓,都闪耀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光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铸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践中,传递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的人文思想;

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中,可见“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的治理理念;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统筹谋划中,展现出“独阴不成,独阳不生”的辩证思维;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扎实行动中,体现“万物并育”“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

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抉择中,读懂“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社会理想。

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肥沃土壤,为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描绘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阔图景。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出时代强音。

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3 月15 日晚,以“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为主题,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全球150 多个国家500 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齐聚“云端”,共同参会。

高朋满座,源自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吸引力,也源自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今天,带着坚定的历史主动和广阔的全球视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描绘出文明新篇章,万千气象展现在新时代的宏阔舞台上。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明立世,文化兴邦。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猜你喜欢

两个结合中国式中华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关于做好两个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