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笋脯“素火腿”
2023-08-14王贞虎
□王贞虎
散文名家周作人,在《书房一角》引用清人王渔洋《香祖杂记》卷六,写道:“越中笋脯俗名‘素火腿’,食之有肉味,甚腴,京师极难致。”他接着表示:“所谓笋脯,只简单地称笋干,不闻有何别名,或是人所锡(赐)与之佳名欤,亦未可知。”
其实,他此言差矣!在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和童岳荐的《调鼎集》中,皆有“素火腿”的记载,内容倒是一样,表明:“处州(今浙江丽水一带)笋脯号‘素火腿’,即处片也。久之太硬,不如买毛笋,自烘之为妙。”显然要吃美味,必须自力救济。
文中的毛笋,即毛竹笋。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着:“毛竹笋,味尤重,必现掘而肥大极嫩,坠地即碎者佳。”另,近人吴海峯的《评注饮食谱》里,更进一步说明:“毛笋为粗枝毛竹之幼芽,笋形较淡竹笋为硕大,时期亦较迟晚。其盛产时,约在春末夏初,大者每颗可十余斤,笋箨有毛,故名毛笋。其肉比淡竹所茁之春笋为软嫩,内含酵素甚多,呈强碱性,胃虚者不宜多食……毛笋颗大,除少数供鲜食外,多数均晒作笋干片而可久藏。南货铺中出售之漉笋干片,为春节做年菜之配件。食用时,须先水浸数日令软,然后切成细丝,与猪肉同煮。素食者可与豆腐皮同食。”对其具体形状、食法,可谓道之甚详。
而与毛笋同为大宗的,则是淡竹,主产于天目山。《调鼎集》另谓:“笋脯出处最多,以家园所烘为第一。鲜笋加盐煮熟,上篮烘之。须昼夜还着火,稍不旺则馊矣。用清酱者色微黑,春笋、冬笋皆可为之。又,摇标笋新抽旁枝,细芽入盐汤略焯,烘干味更鲜。”文中的新抽旁枝,就是鞭笋。
此是夏季长在竹子根旁的嫩芽,此笋尚未出土,每一竹根之上,仅有几寸鲜嫩的鞭笋,滋味极为鲜美,产量少而价昂。
在杭州地区,其所制笋干,称之为扁尖,乃采用竹笋旁透发出来的细嫩笋条,加适量盐渍,烘干或晒干即成。最为幼嫩,能透鲜味,食之开胃。
好的天目笋,非常珍贵,以“清鲜盖世”“甲于果蔬”著称。据胡礼谋《湖州府志》的记载:“天目出笋干,其色绿。闻其煮法,旋汤使急转,下笋再不犯器(掀锅),即绿矣。”而此一尤物,多出售外地。《随园食单》指出:“天目笋多在苏州发卖,其篓中盖面者为最佳,下二寸便搀入老根硬节矣。须出重价,专买其盖面者数十条……”不下重本,难得好货,古今皆然。
不只天目山的笋干好,安徽宣城亦有上品。袁枚真有眼光,也品尝到上货,在“宣城笋脯”条,指出:“宣城笋尖,色黑而肥,与天目笋大同小异,极佳。”
至于这种上佳笋干,又该如何享用呢?《调鼎集》认为:“徽(指宣城)笋取出洗净,蒸熟,拌麻油、醋,老人最宜。”简单易行,颇足取法。
而用天目笋“泡软手撕,加线粉作羹。又,青笋干,切长段,撕碎泡软,加线粉、笋片、香菇、木耳作羹”,两者皆名“素鳝鱼羹”。这种吃法别致,我尚未品尝过,哪天心血来潮,或许如法炮制,也算别有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