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档案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3-08-14张小文

区域治理 2023年18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大学生

张小文

广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高校档案是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宝贵而独特的教育资源,它既是高校办学育人工作的真实记载,也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源泉,对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高校档案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在逻辑

高校档案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既是一种目标追求,也是一个动态过程。高校档案之所以能够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其根源在于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一)育人目标的一致性

文化属性是档案的重要属性,档案的文化属性决定着高校档案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1]。高校档案真实而客观地记录了学校创建以来逐步成长发展的历史,承载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以及学校发展的各项成果,档案资源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激发大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部明确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2]因此,高校档案育人工作与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在铸魂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都是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成长,并致力于为党和国家培育人才。

(二)资源内容的同质性

高校档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鲜活素材。现阶段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内容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和主导”,这与高校档案文化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加强高校档案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题中之义。高校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利用、编研、开发应高度重视对档案文化中廉洁元素的深度挖掘,多生产“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的档案文化精品,以此充分释放档案文化蕴涵的育人价值。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要精心选择高校档案素材,发挥校史、校风、校训、优秀校友档案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增强高校师生凝聚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载体形式的同构性

高校档案资源多样化的载体呈现形式契合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多样化的要求,二者之间在载体形式上具有同构性。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推动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以扩大档案资源受众范围,同时提升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高校档案除了传统的收集、归档、汇编、陈列等形式,还可利用VR 等现代可视化技术,通过实物图景等立体展览形式,让大学生全景式感受高校档案文化。也可以广泛开发视频、动画、音频等高校档案文化产品,利用QQ、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手段加大高校档案文化育人功能宣传力度,让更多档案文化精品被大学生接受和肯定。

二、高校档案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价值蕴意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旨在通过学习廉洁知识、培养廉洁情感、增强廉洁意志和养成廉洁行为进而促进其形成持久稳定的廉洁品德的教育实践活动。”[3]高校档案以翔实的史料、鲜活的声像、直观的图片,勾勒出学校发展历史轮廓、描绘出大学精神图谱,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在内容和方式创新方面提供了优质的本源性资源,在增“廉知”、共“廉情”、固“廉意”、促“廉行”方面具有独到而鲜明的育人价值。

(一)增强理论说服力:增“廉知”

廉洁认知就是通过对廉洁知识理论学习,使大学生明白廉洁思想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廉洁对人、社会与国家的影响与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廉洁意识和正确的是非观念。“理论要想说服人,既不能艰难晦涩,也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违背事实”。[4]高校档案以客观记录为根基、以史料事实为依据,将有形的校史文献和无形的人物故事结合起来进行理论释疑解惑,能让廉洁文化理论学习生动形象,说服力会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胜一筹。讲述真人真事,富含教育意义不空洞,挖掘身边人身边事,贴近生活实际不浮夸。将高校档案与廉洁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与可见可感可触的史料事实进行对话互动,让学生在信服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内涵面前亲自感知、思考与体验,从而极大增强廉洁文化教育的理论说服力。

(二)升华思想情感:共“廉情”

廉洁情感是大学生通过对廉洁文化主题的学习和思考,产生的一种内心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档案构建的历史情境能使关注者借助想象,如同身临其境,从而进行角色置换,感受档案记忆中的情感。”[5]“档案因其源可溯、形可观、质可触、情可感,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直观展现出来,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6]高校档案融入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消除校友前辈、先进模范、杰出人物与大学生的陌生感,缩短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观看档案史料过程中如临其境,可以切身感受到前辈的创业艰辛、体悟出档案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学生在学习、讨论、思考和体验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碰撞,引发心灵共鸣,升华思想情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

(三)强化价值引导:固“廉意”

廉洁意志就是大学生通过教育学习、思考体悟,逐渐树立崇尚廉洁的精神信念,养成趋廉拒腐的意志品质。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学活动引用重要校史人物、事件,深入挖掘档案史料所承载的廉洁元素,强化价值引领、聚焦育人导向。老一辈教育家艰苦朴素的精神品格对于涵养大学生的廉洁情感,坚定大学生的廉洁意志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革命先辈勤政廉政的作风、奋发向上的精神,感化、激励大学生,唤醒大学生诚信、乐学的质朴情感,促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廉洁自律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及今后发展紧密相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廉洁价值观念,坚定其廉洁意志。

(四)激活榜样示范:促“廉行”

廉洁践行就是培养大学生将廉洁行为规范、廉洁理念自觉地贯彻到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成为廉洁思想的践行者。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榜样比任何事物都更能温和而深刻地渗入人们的内心。”[7]将重要的校史人物事件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挖掘学生身边生动鲜活、可感可学的廉洁人物事迹,使先进典型真正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树身边人、讲身边事、育身边人”,促使学生通过思考、移情,内心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学生通过对照先进典型为榜样,反观自身差距与不足,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模仿榜样人物的廉洁行为,最终持久性地趋向廉洁行为实践。

三、高校档案资源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路径

(一)深化高校档案文化认知,落实课程思政理念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将高校档案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实际上是“思政+高校档案文化”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统率和修正着教学行为。全面提升高校档案文化的思政育人功能,高校教师和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理念和高校档案文化的认知。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和高校教师应努力提升对档案文化育人功能的认知程度,挖掘高校档案蕴藏的廉洁文化育人价值,理解档案文化中彰显的情感力量和精神价值。另一方面,教师和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化“思政+高校档案文化”育人理念的认知。思政和高校档案文化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融通。为提升高校档案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政教学部门和档案馆要通力合作,形成廉洁教育合力,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去做: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交流和研讨。学习课程思政、档案资源开发相关理论,强化 “档案育人”理念,提升档案资源深度开发能力。二是合作开展廉洁文化教育专题档案编研。思政课教师和档案管理人员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立足于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构建深度编研开发的长效机制,创新编研形式,拓展编研空间。

(二)优化高校档案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方式,提升育人效果

新时期高校档案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方式新颖多样,要通过多渠道灵活融入,提升高校档案的廉洁文化育人效果。一是要结合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目标,精选高校档案素材,深入挖掘高校档案廉洁文化育人价值。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目标是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廉洁情感、持久稳定的廉洁品德。教师在深刻把握廉洁文化教育目标和教学主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本校特色,对高校档案资源进行精心选择和引用,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和热爱,让学生从本校特有的文化、历史、科学人文精神中得到启发,产生共鸣和共情,使学生在经验、感受、价值判断等方面获得深刻的体验。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除传统的讲授法外,教师可通过情境教学法,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廉洁文化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其演绎廉洁或腐败故事,通过身临其境的情景模拟,坚定其廉洁价值观;可通过案例教学法,对腐败案例进行立体解构和深度分析,引发大学生思考与感悟;也可通过正面引导教学法,讲授一些校史人物廉洁奉公的正面事例,坚持用正面典型来感染、强化大学生廉洁价值观,使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变得有温度,更有深度。三是要植入社会实践,拓宽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引导力。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实效的重要阵地,是理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高校档案馆要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的优势,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助力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进档案现场,开展沉浸式的教育,教育学生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价值观。

(三)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校档案融入廉洁文化教育的氛围

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为发挥好高校档案的育人价值,就要全方位地将高校档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档案文化育人的氛围。一是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讲述高校名人动人故事。讲述教育前辈在不同历史阶段参加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相关的社会活动,讲述知名校友在逆境中艰苦创业,不求名利,献身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学生在校园里聆听高校名人故事,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清朗教风、清新学风、清正校风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要发挥校园网络的宣传作用。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抖音等公众平台同步推送高校档案资源信息,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好、利用好、传播好,充分发挥好校园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和育人价值。三是将高校档案文化融入校园人文景观、建筑、雕塑的建设中,使师生在了解这些人物景观的同时,获得某种精神建构,丰富自我精神世界,使得 “校园可漫步、建筑可阅读、文化可触摸”。[8]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