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渔村的美丽蝶变
2023-08-13王金虎
王金虎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虛无缥缈间。”白居易的诗句赋予了长岛最动人、最神奇的自然之美。亿万年鬼斧神工的自然雕琢,千百年宗风祖雨的洗礼积淀,赋予了这座海上仙山的秀丽之容和金玉之质,成为中国人心中最神奇的海上仙境。
长岛又称庙岛群岛,地处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自古以来,生态环境优良、生物资源富集,是环渤海海洋的生态屏障和生态通道。
长岛的海一度“穷”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山有光秃日,海有吃穷时。
漫山遍野的野果、药材,无穷无尽的黄鱼、大虾,是南长山街道孙家村村民肖树全最美好的儿时记忆。
打量着村里的一草一木,肖树全感慨地说:“水清了,山绿了,小时候的感觉又回来了!”
为何肖树全发出如此感慨?因为,长岛的海一度“穷”了!
1984年,原长岛县开始大力实施“耕海牧渔”战略,“跑马围田”式大面积增养扇贝等海珍品,渔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1992年,长岛成为全省第一个“小康县”。由于忽略生态保护,20世纪90年代养殖扇贝大面积死亡的悲剧仍历历在目。
人们致富的“神经”已被撩起,随后长岛又兴起海参育保苗产业,行业最盛时,孙家村95%的村民都从事这个行业。海岸线上,养殖大棚吞噬了山坡、礁石。肖树全也回乡“接班”,干起了保苗。十几年间,他的养殖规模整整扩张了10倍。
但是,发展育保苗场带来的并非只有财富。养殖污水直排入海,一场生态灾难悄然降临:“海底森林”逐年稀疏,大片山体裸露,岸滩死气沉沉。
经历了大热、大冷的海岛人痛定思痛,他们意识到:一味向大海索取的老路行不通了,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发力全系统生态保护
咬定青山不放松。长岛发力全系统生态保护,坚持“山水林海城”整体谋划、一体推进,纵深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山上,一鼓作气拆除了全域80台风力发电机组,完成有居民岛屿31万平方米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林木绿化率达到60%。
陆上,禁止旅游车辆进岛、淘汰燃油公交车、禁止岛内新增燃油机动车辆,全面实施岛内公交新能源车替代。
岸上,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整治修复岸线89千米,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由38%提升到87.7%。
海上,完成近岸养殖腾退1.8万亩,累计投放人工鱼礁127万空立方米,增殖放流恋礁型鱼苗3 000余万尾。
在孙家村,当年的海参育保苗场变身各种绿植、凉亭。从养殖海参育保苗到开办渔家乐,同样年收入不菲,但肖树全有了更多感受:“养海参得从凌晨3时忙到下午3时,一天12个小时。渔家乐季节性比较强,一年只干两三个月,腾出的时间可以照顾孩子。”
生态好了,旅游火了。如何让游客迎得来、留得住、玩得好?长岛不断推动生态旅游全产业提升、全资源整合、全景式打造、全区域管理,将绿水青山打造成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长岛精心打造海上环游、海岸休闲、渔家风情、夜间经济等旅游组团,建成投用南北长山环岛慢行旅游服务系统,推出海上环游、妈祖香缘、梦寻仙山等海岛特色旅游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