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分论点”的两种呈现形式
2023-08-13孙婷婷
孙婷婷
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作者一般会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分论点则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且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在议论文中,分论点的呈现形式有哪些呢?下面,笔者就谈谈其中的两种呈现形式。
一、并列式
并列式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属于同一个等级或类别,只是切入的角度不一样。在写作议论文时,采用并列式的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中心论点的内容,展现议论对象的多样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例文一:
“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放松警惕。小时候喜欢游泳,自认为水性还不错。但是家人从来不准我私自下河游泳,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我不以为然。……上岸后,惊魂甫定的我想起家人的话,一阵彻骨的寒意涌上心头。可见,“熟悉”容易让人放松警惕,陷于危险的境地。(分论点+自身经历+结论)
“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不能保持冷静。秦王苻坚在建国之时与凉、燕等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当全国只剩下偏安一隅的东晋时,他以为自己对征战之事已经非常熟悉,便不听群臣的意见,执意发动战争。……结果大败而归。可见,“熟悉”容易让人不再冷静,最终走向失败。(分论点+历史故事+结论)
“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陷入思维定势。物理学家泊松主要研究光的本质,支持“粒子说”。他做了各种各样的光学实验,自以为……当青年科学家菲涅耳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后,泊松对菲涅尔大加嘲笑,认为他的想法非常荒谬。但是菲涅耳在竞赛的关键时刻证实了泊松是错误的!……可见,“熟悉”容易让人陷入思维定势,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分论点+科学故事+结论)
从节选的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生在文章中写了三个分论点,分别是“‘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放松警惕”“‘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不能保持冷静”“‘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陷入思维定势”。这三个分论点都是围绕“‘熟悉是一种危险”展开的,呈并列关系,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例文二:
不勤奋,即使你是天才也不会成功。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众所周知,少年奇才方仲永五岁便能写下令众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但后来由于没有勤奋学习,最终“泯然众人矣”,让后世之人倍感惋惜。
勤奋是成功的基石。宋代的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义的人,反应相当迟钝,每次读书都读得很慢。即使拿到一篇很短的文章,他也要读一两百遍才能读熟。但他非常勤奋,每天都坚持读书,最后成了非常博学的人。
这一节选文段中只有两个分论点,但它们也是并列的关系。“不勤奋,即使你是天才也不会成功”和“勤奋是成功的基石”分别从反面和正面进行论述,分析了“不勤奋学习”和“勤奋学习”两种情况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告诫读者要勤奋学习。
二、递进式
递进式的分论点之间则是逐层深入的。每一个分论点都是对上一个分论点的延伸,且各个分论点之间不可随意改变位置。递进式的分论点可以使议论文的层次更加分明,清晰地呈现作者的论证思路。
例文一:
首先,要准备一面试衣镜,用“鲜衣”美化我们的外在形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年应该是朝气蓬勃的。……
其次,要准备一面内窥镜,用书籍充实我们的内在世界。是小松树就要长成参天大树,是河流就要奔向远方,是骏马就要在天地间驰骋……
最后,要准备一块多棱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实践中展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黄大年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为己任,南仁东持有“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一腔赤胆心”的报国之心;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援藏 16 年,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种子……
节选文段的分论点也十分清晰,且各个分论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首先,要准备一面试衣镜,用‘鲜衣美化我们的外在形象”“其次,要准备一面内窥镜,用书籍充实我们的内在世界”“最后,要准备一块多棱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实践中展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层层递进,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论证“我们要在人生中去寻找不同的‘镜子”。
例文二:
什么是“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为什么要“兴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展现了非凡的文化自信。文化焦虑、“精神滑坡”、创作瓶颈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的发展……
怎么“兴文化”?文化是抽象的概念,“兴文化”则是具体的行动。兴文化,关键在于“创”。一方面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质,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另一方面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进实现创新性发展……
節选文段的各个分论点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入手展开论述,逐层推进、逐步深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严密。
总之,议论文分论点的呈现形式有并列式、递进式等。不同的呈现形式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呈现形式,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