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石钟山记》的艺术特色

2023-08-13王辉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郦道元石钟山大石

王辉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立意高远,言之有物,说理透彻,深得后世之人的喜爱。《石钟山记》是他创作的一篇游记,主要通过记叙其探索“石钟山”名字由来的整个过程,揭示了“想对一件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就需要进行详细调查”的道理。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脉络清晰、夹叙夹议、手法多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接下来,笔者就简要分析一下《石钟山记》的艺术特色。

一、脉络清晰

《石钟山记》与其他的游记有着显著的差别。在一般的游记中,作者大都先记叙游览的经历,再针对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来发表议论。而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是先议论,再记叙游历的经过,最后以议论结束全文。他按照“质疑——考察——總结”的思路进行写作,使文章脉络清晰,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在文章的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郦道元在《水经》中提出,石钟山的下部靠近深潭,每当微风吹动波浪时,水击打石头就会发出大钟般的声音。在引用《水经》中的语句之后,作者说他人对郦道元的观点产生了怀疑,为之后的分析作了充分的铺垫。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记录了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一是石穴罅,二是大石当中流。之后,他发出慨叹:“古之人不余欺也。”在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再次感叹郦道元提出的观点虽然符合实际情况,但是过于简单,难以让世人明白。对李渤扣石聆之以推断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行为,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也提出了质疑,并通过亲临实地,深入考察之后才得出结论。文中写寺僧使小童扣石出声,是为了核实李渤扣石发声之说,探求石钟山得名的由来,而对与石钟山命名关系不大的则一笔带过或略而不写。如作者与寺僧的对话,如乘舟夜游,“舟人大恐”时的对话,作者均未写出。不难发现,《石钟山记》的脉络十分清晰:先提出质疑,然后深入调查,最后解答疑问。

二、夹叙夹议

为了更好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在《石钟山记》中,作者还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作者陈述了前人的观点:“鄱阳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对着深潭,微风鼓动波浪,水撞击岩石,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接着,他提出自己的想法:“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到了唐代,李渤去探寻它的遗迹,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并敲打,听它们的声音,认为自己找到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对于李渤的观点,作者表示怀疑。天下之石,敲击就能发出声音的也不少,为何只有这一处石山以“钟”为名呢?很显然,对于前人的观点,作者并非一味盲从,而是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为了寻求“真相”,作者亲临实地去考察,在记叙见闻的同时,数次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议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余固笑而不信也”“余方心动欲还”“因笑谓迈曰”。除此之外,在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作者结合自己考察后的成果,通过议论的方式收束全篇:“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苏轼先是以议论的方式引出话题,然后层层深入,叙述考察时的所见所闻,并结合所见所闻积极求证,展开议论,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文章夹叙夹议,完全不同于普通的游记。

三、手法多变

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在文章中,作者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反问等。如“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要向人扑过来。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侧立的大石比作“猛兽奇鬼”,着重表现了其“森然”的特征。又如“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山上的老鹰听到人的声音,受惊而飞起来,在云霄中磔磔地鸣叫;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中鹳鹤的叫声比作老人咳嗽且大笑的声音,生动而贴切。在和苏迈夜里乘船到绝壁之下后,作者看到了侧立的大石,觉得它像猛兽奇鬼,而且“森然欲搏人”。此处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石像要扑过来抓人似的,突出了大石的阴森与恐怖。在文章中,作者还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不用眼睛去看,不用耳朵去听,只凭主观臆断,显然是不行的。作者在表达这一观点时并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借助一个反问句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无论是对郦道元的观点还是对李渤的观点,作者都始终秉持怀疑的态度,并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来引发读者的思考。读者在品读文章时也会循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总之,苏轼是北宋时期极负盛名的散文大家,其散文纵横恣肆,文采飞扬,值得我们认真品鉴。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南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郦道元石钟山大石
胆小鬼的长裤子
地理学的先导郦道元
访石钟山
十岁练什么
无名石头国
胸口碎大石等
文人反腐遭报复
记游寓志脉络清——《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比较谈
《三峡》不是郦道元写的
郦道元所见早期园林——《水经注》园林史料举要